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追憶開國大典護旗手李元甫——他護送首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2012年11月23日09:30   來源:河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李元甫當兵時的照片。郝桂芝提供

11月4日,新中國開國大典護旗手、見証首面五星紅旗升起的李元甫,因病在石家庄去世,享年82歲。11月6日,李元甫遺體告別儀式在石家庄殯儀館舉行,上百名親友和市民到現場為他送別。

大典前8小時,他接到擔當護旗手的命令

通過查閱李元甫的日記,加上其妻子郝桂芝的講述,筆者仿佛回到了63年前那個激動人心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7時,北京東四南大街史家胡同8號,北京糾察總隊一大隊駐地。“李元甫,迅速到食堂門口集合!”剛吃過早飯的李元甫被一位參謀叫住。與他一起集合的還有三個人,分別是劉俊英、藏圖弟和盧喜鐘。這位參謀庄重而嚴肅地傳達大隊命令,國家交給他們一項光榮的任務,在開國大典上擔當護旗手,讓他們立刻趕往天安門廣場。接到任務,4個人既激動又緊張。顧不得多想,一路小跑著趕到了天安門廣場。

這項光榮的任務怎麼會突然而至呢?事后,李元甫才知道了緣由。

1949年9月30日,開國大典的准備工作基本就緒。其中,電動升旗裝置安裝完畢,正在做最后的調試。可是,在預演升國旗時,國旗到了旗杆中間就停住了。雖然很快排除了故障,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聶榮臻親自指示,選派4名政治可靠、高大魁梧、五官端正的戰士擔當護旗手,一旦電動裝置發生故障,立即啟動人工升旗。“當時時間緊迫,我們大隊接到指示后,馬上指派我和另外幾位戰友擔當這項護旗重任。具體任務是:一、保衛國旗絕對安全﹔二、一旦機械失靈,立即拉動繩子,在兩分鐘內,把國旗升到頂端。”李元甫在日記中寫道。

到達天安門廣場后,李元甫4人首先練習了升旗要領,並研究遇到問題的處理方法。最終,他們決定,在電動升旗時,李元甫雙手也順勢交替倒換繩子。這樣,如果出現故障,也能很自然地手動將國旗順利升起。

下午3時,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毛主席按動了電動升旗按鈕。李元甫目不轉睛地注視五星紅旗,手中順勢交替倒換著繩子,護送國旗冉冉升起。

2分鐘,22.5米,國旗順利升起。此時,天安門廣場成了一片歡慶的海洋。李元甫和3位戰友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們仰望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都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熱淚。

每逢重大節日,他把珍藏的國旗一面面懸挂在家裡

李元甫出生於1930年3月,滄州任丘人,1946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他隨部隊進京。在19歲那年,他護送首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個特殊的經歷讓李元甫和國旗結下了一生的情緣。

“國旗對他來說,像生命一樣重要。最多的時候,家裡珍藏了十幾面國旗。這些國旗,有的是他自己買的,有的是活動主辦方贈送的,還有一面是我繡的。他在世時,每天很早起床,挨個擦拭整理國旗。他常說,國旗代表著國家,我們要讓它時時刻刻保持鮮艷。”郝桂芝說,每逢國慶等重大節日,李元甫就認真地把自己珍藏的國旗一面面懸挂在家裡。

1990年離休后,李元甫將全部精力都用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上,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國是大家,沒有這個大家,哪裡能有我們各自的小家。五星紅旗是先烈們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沒有他們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們都正當年輕,風華正茂,當立志報國,成為國之棟梁,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富強。”在李元甫留下的講稿中,筆者發現他喜歡用這段話來作結尾。

郝桂芝告訴筆者,李元甫一生節儉,很多衣服打了補丁接著穿,襪子破了都會拿用過的膏藥貼來補,但對扶危救困他卻從不吝惜。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他總是第一時間讓孩子幫自己捐款助人。(實習生 尉雲波 記者 潘文靜)

(責編:常雪梅、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