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達鋪鎮位於甘肅省宕昌縣(紅軍長征時屬岷縣),南距宕昌縣城35公裡,北距岷縣縣城35公裡,西距迭部縣臘子口戰役遺址70公裡,國道212線由此穿境而過。
哈達鋪鎮有一條長約1200多米、由380多家店鋪組成的街道。據說,這是紅軍長征途中走過的最長、保留原貌最完整的一條街。因此,人們親切地稱這條街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第一街”。
在二萬五千裡長征中,紅軍一、二、四3個方面軍先后於1935年9月和1936年9月兩次到達哈達鋪。紅軍在隴南境內停留的3個月中進行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一張報紙改變紅軍命運”的傳奇故事就發生在這裡。1935年9月20日,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主力在攻克天險臘子口,打開北上通道到達哈達鋪時,由於雪山草地的艱難行軍和連續不斷的戰斗,廣大指戰員的身體已極度虛弱。鑒於哈達鋪民風淳朴、物資較豐,黨中央決定在這裡進行短暫休整,以恢復官兵體力。紅軍總部提出了“要吃得好”的口號,並給每人發大洋1塊用於改善伙食。據楊成武將軍回憶,當時哈達鋪物價較低,5塊大洋能買到一頭百十斤重的肥豬,1隻肥羊隻值2塊大洋,1塊大洋能買5隻雞,1毛錢能買到10個雞蛋。紅軍在這裡一邊補充物資給養,一邊整頓思想作風。
休整過程中,黨中央從哈達鋪“郵政代辦所”收繳的國民黨《晉陽日報》上獲得了“劉志丹、徐海東領導的陝甘紅軍和根據地還存在”的消息,於9月22日上午在這裡召開了著名的“哈達鋪會議”,決定率領紅軍到陝甘寧邊界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同時,將紅軍第1、3軍和軍委縱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會議號召全體指戰員要積極擁護中央決定,充分做好北上准備。通過哈達鋪的休整,紅軍指戰員堅定了勝利的信心,增添了斗爭的勇氣,人人精神飽滿,大家無不感慨地說:“哈達鋪是長征中的加油站。”
哈達鋪這個象征吉祥、幸福的地名自從與中國革命結緣並被注入紅色元素后,就被歷史賦予了神奇非凡的特殊意義。如今,它已成為中國紅色旅游圖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廣大青少年乃至全國人民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周 鵬 洪昆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