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萬字的資料,3年時間,12位學者,成書約110萬字……在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75周年紀念日之際,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南京大屠殺全史》(以下簡稱“全史”)一書。並於日前舉辦首發式。
《全史》由民國史專家、南京大學教授張憲文主編,全書共14章。張憲文希望,它能成為回擊日本右翼勢力不斷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荒謬言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有力武器。為使資料更豐富而有力,該書的多位作者跑遍了世界各地,搜集到大批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原始材料,找出新的史料,並將這些整理后,真實記錄在《全史》中。
該書沒有從戰爭寫起,而是先介紹了戰前南京的情況,再重現南京大屠殺的暴行,用事實對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戰爭的態度進行回擊。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急劇發展,日本右翼勢力日益猖獗,開始大量出版否定侵略歷史的圖書,美化戰爭,聲稱“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謊言”。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7~2007年的10年間,日本右翼共出版了近30本專著,其中,由否定派旗手東中野修道主編或合著的就有《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証》、《驗証南京事件“証據照片”》、《南京“百人斬競賽”真相》等10本否定南京大屠殺的書。另外,日本漫畫家小林善紀的漫畫《戰爭論》,鼓吹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言論,也一度成為風靡日本的暢銷書。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有關南京大屠殺史料搜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中具有重大影響的是一批當時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的日記和書信等文獻資料的發現,如《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等。
這些西方人士的視角很重要,《全史》將這些記錄一一寫來:
美國記者阿契包德·斯提爾於1937年12月17日發給國際部的特訊說:“我眼見每條街上都橫陳著尸體,其中包括一些不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老人,還見到成堆成堆遭處決而死的尸體。”
1938年1月9日《紐約時報》刊登的該報記者德丁發回的報道說:“大規模搶劫也是日軍佔領南京時的主要罪行之一。一旦日軍完全控制一個區域,士兵便接到可以洗劫區內房屋的命令……住在屋子裡的人也遭搶,隻要抵抗就被打死。”
學者認為,這些都是戰爭真實發生的最好例証。而在中日雙方爭論的最大焦點:日軍有沒有屠殺30萬人的問題上,《全史》也給出答案。
“日本右翼宣稱當時的南京隻有20萬人口,怎麼可能殺30萬呢?我們認為,作為歷史研究來說,應該搞清楚歷史事件中的一些基本數據。”民國史專家、南京大學教授張憲文如是說。
為了還原歷史真相,張憲文等學者根據官方檔案中的人口資料,作出分析:“在盧溝橋事變前后,南京人口約有100萬,后來淞滬戰役打響后,蘇南、蘇北一些居民認為作為首都的南京更安全,於是往南京遷移,還有部隊在這裡駐扎,但后來隨著戰爭升級,南京部分居民也陸續往內地遷移,所以在南京淪陷時期約有五六十萬人口。”
除了用新的史料還原歷史外,在寫作視角上,《全史》也有突破。
近30年以來,國內外專家學者相繼挖掘搜集出版了一批南京大屠殺的專題史料,其資料大都來源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南京市檔案館,其內容也主要以中國受害者方面的資料為主。這次,《全史》從受害方、加害方等不同角度書寫,這是此前少有的。
在著書過程中,為發掘新的史料,幾位學者輾轉多國,力圖從不同視角還原真實的1937,但於他們而言,最難的是如何超越民族情感。
“我在讀《魏特琳日記》時,不住流淚,但還要抑制住自己的情緒,隻把它當一本資料來看。”《全史》的一位作者如是說,他們希望用最客觀的立場研究歷史,區別於早期研究中不可避免的情緒化和對抗性。
通過力圖客觀呈現史實真相的研究方式,《全史》列出日軍入侵南京的三方面罪行:首先,它違反了人類的基本道義准則和國際法。其次,日軍在南京實施了最大規模的性暴行,據當時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估計,約有2萬起。第三,日軍在南京的燒、搶、掠奪,是企圖毀滅作為首都的南京,來壓迫中國政府屈服。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認為:“今天,中日兩國的關系實際上處在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困難的時候,日本如果不在歷史問題上端正態度,中日關系是很難處理好的。”
十幾年前,楊海鵬曾在東京聽到老一代日本學者說,戰后出生的一代日本人,將會認為戰爭跟他們無關,他們不承擔戰爭責任,果然被這位學者言中,現在活躍在日本政壇上的政治家都是戰后出生的,他們完全不顧歷史事實,所以造成中日關系現在的高度緊張。張海鵬認為:“《南京大屠殺全史》的出版,或許能給這些人潑一點冷水,使他們頭腦清醒一點。”(張黎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