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圖書連載>>傅高義《鄧小平時代》

《鄧小平時代》第二章:放逐與回歸,1969∼1974

2013年01月28日09: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批判周恩來:1973年11∼12月

基辛格在1973年2月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時發現,毛對美國以損害中國的利益為代價同蘇聯合作很不高興。同年11月基辛格再次來到北京時,毛澤東不但對美蘇合作有意見,而且不滿於周恩來跟美國打交道時太軟弱。他在夏天時嚴厲批評美國“踩在中國的肩膀上”,想利用中國跟蘇聯達成協定。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訪美並在加州聖克萊門特市與尼克鬆會面,雙方共同出席簽署《防止核戰爭協定》的儀式之后,毛澤東的懷疑變得更加嚴重。中方在勃列日涅夫訪美后立刻向白宮發出正式照會,指責美國幫著蘇聯表演和平姿態,等於是幫著蘇聯掩蓋它的擴張主義。毛澤東懷疑,美蘇兩國達成的協定將使蘇聯騰出手來把武器瞄准中國,而美國對此不會做任何反應。

毛澤東指責周恩來和外交部太遷就美國,使美國得以利用中國去改善與蘇聯的關系。他對美國在減少與台灣的交往、跟中國恢復邦交上無所作為也很生氣。尼克鬆曾經許下諾言要在1976年實現美中關系正常化,但是不管做何解釋(對“水門事件”的調查削弱了尼克鬆的實力,使他無法讓國會批准中美關系正常化),美國現在都是在利用中國去改善與蘇聯的關系。

基辛格於1973年11月到北京時,美國剛任命了安克志(Leonard Unger)為新一屆駐台大使,並同意向台灣提供新的軍事技術。這令毛澤東十分惱火。11月,基辛格和周恩來會談了一天之后,周恩來和唐聞生一起去向毛澤東匯報情況。周把基辛格的建議告訴了毛澤東:如果中國表現出比中日建交模式更大的靈活性,允許華盛頓跟台灣保持(比中日模式中)更近的關系,華盛頓也許就能得到國會的同意,進一步推動中美關系正常化。

基辛格告訴周恩來:“中國核武力的增長是蘇聯無法接受的。”他還建議設一條熱線,以便美中兩國在蘇聯可能採取行動時能夠迅速交換情報。(“彌補你們軍隊的弱點,延長預警時間。”)周恩來對基辛格說,如果能就分享情報達成協議,“這對中國有很大幫助”。在基辛格訪華最后一天(11月14日)的上午,他們交換了有關分享情報的文件草稿。

毛澤東聽完基辛格和周恩來會談的匯報后,認為這種建議與蘇聯在50年代末要為中國提供聯合艦隊的建議如出一轍。正是蘇聯這種建議使毛澤東與蘇聯絕交,因為他擔心向蘇聯出讓權力有損中國的主權。現在毛澤東看來,這種建議將損害中國的獨立地位。

江青很會揣摩毛的心情,而且一直在伺機整周恩來。這時她覺得時機已到,便發動了對周的批判,說他喜歡對美國人低頭哈腰。她把周稱為“投降派”。毛澤東想讓中國外交的腰杆兒更硬,因此也樂意狠批一下周恩來。

基辛格訪華后不久,從1973年11月25日到12月5日,毛澤東組織政治局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一系列批周的會議。林彪死后,毛澤東對日常工作的細節已不感興趣,但他對批周一事卻做了具體部署,包括選哪些人參加,讓他們大體說些什麼,為會議定調子等等。在他看來,周恩來差不多已經成了“右傾”投降主義者。政治局全體成員都被要求對周進行公開批判。周恩來寫了一份詳細的檢討,但毛澤東認為不夠,要求他再寫一份更深入的檢查。在1973年11月這些會議之后,基辛格本來可以再次會見周恩來,但是周恩來表示得很清楚,自己已不被允許與他舉行談判。會見再也沒有進行。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