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為何向高級干部推薦閱讀《郭嘉傳》

馮立鰲
2013年01月30日09:2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毛澤東主席在1959年至少四次向黨內高級干部和身邊人員推薦閱讀《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據董志新所著《毛澤東讀〈三國演義〉》一書介紹,1959年3月2日在鄭州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講了郭嘉的諸多事情,要求領導干部要避免郭嘉反對的那種“多端寡要,好謀無決”﹔稍后4月在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介紹《郭嘉傳》讓大家看,要求領導干部要多謀善斷﹔5月28日,毛澤東同英文秘書林克談到歷史問題時,又提到郭嘉的足智多謀和曹操對他的器重﹔在廬山會議期間,7月11日晚,毛澤東找周小舟、李銳、周惠談話,說到曹操赤壁之戰后痛思郭嘉的事情,幾天后找李銳等人再次說到郭嘉。為何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多次重提郭嘉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並要求領導干部知其人、學其事呢?

郭嘉,字奉孝,三國時曹操的重要謀士。在曹操兼並群雄、建功立業的過程中,郭嘉作出了一系列關鍵性的謀劃:①在袁紹北擊公孫瓚時,他建議東擊呂布,以免袁呂夾擊﹔在征戰呂布三戰取勝、士卒疲倦時,他諫阻曹操引軍退還,提議急攻勿緩,終於擒獲呂布。②曹操在官渡與袁紹相持時,聽說江東孫策欲北襲許都,一時驚懼無措。郭嘉分析說:孫策新得江東,所誅殺的都是能得人死力的豪杰,孫策本人輕慢而無防備,不久會死於刺客之手。不久孫策果然為人所刺殺。③劉備來投奔曹操時,郭嘉主張接納劉備,以收招賢納俊之名﹔后又建議曹操不要放縱劉備領兵離去。惜乎曹操未從此謀。④曹操欲征討領兵反叛的劉備,擔心袁紹從后方攻擊,郭嘉說:“紹性遲,來必不速。”建議乘劉備眾心未附時急攻,果然大敗劉備。⑤袁紹死后,眾人建議曹操乘勝攻擊袁紹兒子袁譚、袁尚所領的軍隊。郭嘉則認為,袁紹集團內部不和,“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建議南征劉表以待其變。曹操大軍南行未遠,袁譚即被袁尚打敗,前來乞降,曹操一舉蕩平冀州。⑥袁尚投奔北方烏桓,曹操欲領大軍追襲,又怕荊州的劉表與劉備襲擊許都。郭嘉分析說:劉表是一個坐而論道之人,他也不信任劉備,即使我們虛國遠征也不用擔心。曹操於是遠征烏桓,直至遼東公孫康將袁尚斬首。

郭嘉在遠征烏桓的路途中因病而逝,時年38歲。曹操評價郭嘉“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認為郭嘉是“良臣”、“奇佐”。毛澤東不斷向高級干部們介紹郭嘉,是希望他們能像郭嘉那樣面向實際生活,識辨事物機理,謀而后決,多謀善斷,勉勵他們做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良臣”、“奇佐”。這是很明顯的一個用意。

其次,從《郭嘉傳》中可以看出,曹操和郭嘉君臣共事十一年,一直是互相欣賞、互相勉勵,始終能做到真心相待,誠心交流。郭嘉最早曾慕名北投袁紹,共事一段時間后認定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難成大事,遂即離去。后來受荀彧引薦見到曹操,議論天下之事后欣喜地說:“真吾主也。”曹操對他的才能也非常欣賞,高興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遂安排郭嘉為貼身謀士。曹操想征討袁紹,自感力量不夠,郭嘉從雙方主帥的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十個方面作了分析,提出了“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的結論﹔他援引楚漢爭戰、劉邦反弱為強的例子,激勵曹操的爭戰信心。戰局的發展印証了郭嘉對曹操的了解之深。曹操認為“天下人相知者少”,“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兩人常“行同騎乘,坐同幄席”,坦誠交流,無所忌諱,在長期的互相欣賞中建立了彼此間的高度信任。毛澤東讓人們閱讀《郭嘉傳》,也是希望高級干部能像郭嘉那樣,能彼此激勵,知無不言,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系。

此外,應該特別提及的重要一點是,《郭嘉傳》中載,曹操南征敗於赤壁,回師后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曾哭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情哉奉孝!”《三國演義》把這些史料作了更好的渲染,在第五十回描寫,曹操回師后在眾謀士就座的場合仰天大慟,捶胸痛哭,念叨郭嘉,而“眾謀士皆默然自慚。”曹操在戰場失敗后緬懷郭嘉,實際上隱含了對部下事前未諫、盲從失職的批評。

毛澤東在廬山會議期間對李銳等人說:“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良妻。曹操在赤壁大戰,吃了敗仗,於是想念郭嘉。”又說:“大躍進出點亂子,不要埋怨。”想念良佐郭嘉是曹操遭遇失敗后的一種情感表達﹔毛澤東向人們推薦閱讀《郭嘉傳》與當時工作上出現一些失誤也有直接關系,也是希望大家能夠像郭嘉那樣針砭時弊、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同時告誡大家,如果每個人都能做郭嘉,那工作中的失誤就能夠避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有些話語或許難以言說,隻好讓大家閱讀《郭嘉傳》以自己體悟。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多次重提《郭嘉傳》是毛澤東採用的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蘊含了他對廣大干部勉勵、期待和責備等復雜思想感情。(作者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