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為什麼史稱“猴場會議”

孟先鋒 張 軍
2013年02月16日09:14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草塘鎮歷史悠久,商貿發達,清末及民國初期即被稱為“黔北四大集鎮”之一。因每月申(猴)寅(虎)日趕場,故俗稱“猴場”。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裡召開,史稱“猴場會議”。

為什麼黨史軍史稱“猴場會議”而非“草塘會議”,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當時紅軍作戰電文中地名均使用猴場而不是草塘。如,1934年12月30日22時《朱德關於各軍團縱隊卅一日的行動及其任務的部署》中記載:“今卅日我一軍團缺二師及九軍團到達龍溪、余慶、白塘之線,二師前進至猴場、陳家寨地域。”

二是參加長征的老同志在回憶錄中地名大多記載為猴場而不是草塘。例一,長征中擔任毛主席警衛員的陳昌奉於1964年12月《長征經過貴州時的一些情況》一文中談到:“在廣西走了一段路又向湖南和貴州黎平,再轉黃平過烏江。過了黃平到江界河,到了瓮安猴場。”例二,楊成武在《強渡烏江》一文中寫到:“經過半天的急行軍,我們到達了烏江南邊一百多裡的猴場。”等等。

2010年2月,草塘鎮正式更名為猴場鎮。

(責編: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