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1918年除夕前,劉半農與陳獨秀、李大釗等相約寫同題詩,在《新青年》上發表。2月10日,舊歷除夕之夜,一個人在北京度歲的劉半農,到周氏兄弟寓所——S會館過除夕。這是劉半農第一次拜訪周氏兄弟,劉半農走后,魯迅在日記寫到了劉半農。這也是《魯迅日記》裡第一次出現劉半農的名字。一個月后,劉半農在《新青年》4卷3期發表《丁巳除夕》詩,提到在北方度過的第一個除夕夜的情景:
除夕是尋常事,做詩為什麼?
不當它除夕,當作平常日子過。
這天我在紹興縣館裡,館裡大樹頗多。
風來樹動,聲如大海生波。
靜聽風聲,把長夜消磨。
主人周氏兄弟,與我談天:
欲招繆撒,欲造“蒲鞭”。
說今年已盡,這等事,待來年。
夜已深,辭別進城。
滿街車馬紛擾,遠遠近近,多爆竹聲。此時誰最閑適?
地上隻一個我,天上三五寒星。“繆撤”,拉丁文作Musau,希臘“九藝女神”之一,掌文藝美術者。劉半農注“蒲鞭”說:“日本雜志中有之,蓋與‘介紹新刊’對待,用消極法督促編譯界之進步者。余與周氏兄弟(豫才,啟明)均有在《新青年》增設此欄之意,唯一時恐有窒礙,未易實行耳。”
除夕夜,劉半農到紹興會館與周氏兄弟談天,希望他們兄弟也寫除夕詩。因為已到除夕,周氏兄弟表示來不及了,等明年罷!所以說“今年已盡,這等事,待來年”。
1932年冬,劉半農將自己當年收集的新詩26首,集成《初期白話詩稿》,由北平星雲堂書店出版。
二
1926年2月12日除夕,回江陰過年的劉半農,因徐樹錚被馮玉祥派人槍殺的事,在江陰縣城的家中,寫了《悼“快絕一世”の徐樹錚將軍》短文。
七年前,林紓寫小說《荊生》,想借徐樹錚將軍鎮壓新文化運動,因此,劉半農和陳獨秀、胡適等人不喜歡徐樹錚。但劉半農並不贊成採取仇家暗殺的手段,他寫道:
我以為暗殺總不是人間應有的事。雖然當初徐將軍之殺陸將軍,手段也與暗殺相差無幾,但若必須要在什麼事上都講起“禮尚往來”來,那就不免冤冤相報,將人間事弄成了一大堆的冤仇的集合。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那裡還能有生存的余地?這就是我所以要悼徐將軍的重要的,而且是單獨的理由了。
徐樹錚(1880-1925),北洋皖系軍閥。江蘇蕭縣(今安徽)人。“陸將軍”指陸建章,北洋軍閥,1918年6月,被徐樹錚在天津騙殺。
夏天,劉半農主編《世界日報·副刊》,針對青年人不肯讀書,而喜歡罵人,劉半農吟詩諷刺,其中提到“過年”。詩雲: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書包好過年。
三
1934年2月13日,星期二,舊歷除夕。中午,陶孟和、傅孟真在歐美同學會請袁守和,約劉半農作陪。袁守和告假九個月,准備到歐美調查圖書館,並採集珍本書。
傅斯年對劉半農說,周叔迦送來敦煌卷子,我請森玉看過,斷為贗鼎,即將原物送還叔迦。劉半農隻好賠笑,百忙中多此一忙,殊無謂也。周叔迦也不好意思,初四和哥哥周志輔特意到劉半農家拜年。
陳寅恪也在座,劉半農已數月未見他。陳寅恪新作《四聲》、《三問》二文,劉半農覺得,其立論大有可商之處,席上,劉半農和他面談了一二。因為人多不便,劉半農打算他日詳細討論。
因鬧除夕,劉半農到夜三時半才睡。市中爆竹聲稀稀拉拉,已呈蕭條景象。
夏天,劉半農去外地調查方言,染病去世,他打算找機會與陳寅恪詳細討論聲調的念頭,無法實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