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周南解密港澳回歸——中英及中葡談判台前幕后》,新華出版社出版,張春生、許煜編著
經過前期雙方最高層的“交鋒”,中英香港問題談判已進入實質階段:由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與駐華大使柯利達先磋商第二階段正式談判議程問題。周南說,要開始雙方副外長級的外交談判,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雙方一開始就陷入了有關議程問題的爭論。所謂“第二階段正式談判”即指后來雙方副外長級的22 輪談判。一個議程,談了幾個月談不下來。中國要求先明確主權,但英方固執己見堅決不干,這樣一直拖著。后來章文晉調到美國當大使,姚廣接著繼續談。經過5輪、6 輪商談雙方還沒解決問題,一直在議程問題上兜著圈子。
很關鍵的議程問題談不攏,其他就沒法進行了。這時已經到了1983 年3 月了,鄧小平規定的兩年談判期限已經過去了1/4,但英方就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糾纏著。英國大使柯利達開始的時候態度比較強硬,但很快就明白了,中國人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是不會讓步的。英國要保持在香港的最大利益,就不能不作一些妥協。撒切爾夫人終於在柯利達等人的勸說下召開緊急會議,並致函中國總理:“如果中英兩國能夠就香港的行政管理安排達成協議,而這些安排既能保証香港今后的繁榮和穩定,又能為中國方面也能為英國議會和港人接受,我就准備向議會建議,使香港的主權回歸中國。”
這段話雖然沒有在香港交還中國的問題上作出任何承諾,但比之前的態度總算是有所變化。於是中國方面立即提出了實質性的談判三項議程:一個是主權的移交,一個是1997 年之后的安排,一個是l997年以前的安排。但英方隻同意先討論1997 年前后的安排問題,不同意在議程中出現“交還香港”或“主權移交”一類的字樣。這樣一來,議程還是僵在那裡,實質性會談的日期也遲遲不能決定下來。
柯利達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有一天他專門約周南到他官邸共進午餐。周南當時是主管西歐的外交部部長助理,在幕后負責談判的策略研究。他記得那是個夏天,大概是7 月份。飯后喝咖啡的時候,柯利達告訴周南他非常著急,議程問題到現在還談不下來。中國是用中文寫的稿子,第三項議程就是“香港主權的移交”,英文是“the transferof sovereignty”。柯利達跟周南講,他們不能接受這樣的提法。雙方還沒開始談判,如果用這種表達,就等於說英方已經承認了主權必須移交,“移交不移交隻能是談判的結果而不能是談判的開始”。因此,他建議把冠詞“the”改成“a”,變成“a transfer of sovereignty”。
周南當時想,用“a”就很不確定了,變成“某主權的移交”,中文沒有這個說法。他想了一下說:“在英文裡,名詞前面可以加冠詞,也可以不要冠詞,是不是既不要‘the’,也不要‘a’,就叫‘transferof sovereignty’。”反正中文表述上根本沒有冠詞的問題:“主權移交的問題”,沒有說“這個主權的移交”和“那個主權的移交”。“transfer ofsovereignty”就是“主權移交的問題”。他問柯利達在英文語法上可不可以這樣,柯利達說:“我考慮考慮。”柯利達跟助手商量了一會兒,才說英文在文法上也是可以講得通的。周南當時來不及回去和大家商量,就說:“那好,就這樣定了。”
這麼一來,議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時英方的人員和中方的人員都覺得這樣處理很好。西歐司的一位官員吳吉平后來到美國留學,他寫了一部《香港會談風雲錄》,在香港出版,也描寫了這段故事。他寫道:“這樣的細微差別,中文裡是沒有的,看上去好像是文字游戲,實際上包含著中、英兩方的不同立場。”他還說,周南處理此事“得心應手,靈活機動,既不犧牲原則,又繞過了不必要的障礙。周先生這方面的能力,中英兩方的談判人員都非常欽佩”。
柯利達在他那部《在華經歷》(Experiences of China)中這樣描寫周南:“在那些天中,中方出現了一個新人物——外交部部長助理周南。他剛從紐約回來,作為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在那兒工作了10 年之久。周南是一位既精明又有教養的人,他善於隨口征引中文或英文的名章佳句,很會勸人豪飲茅台酒。他已經掌握了一些西方的談判習慣,你甚至可能在電話中得到出自他口中的權威性答案。而且,就是他加快了中英雙方在1983 年初夏關於議程問題的談判進程。我發現他活躍,喜歡挑戰,有時很風趣,有時又令人感到發怵。”
之后,周南和柯利達就第二階段談判的議程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先談1997 年后的安排,再談l997 年前的安排,最后談“關於主權移交事宜”。議程問題解決后,雙方商定於7 月12 日開始正式舉行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第二階段會談的第一輪談判。當時談判在北京台基廠頭條3 號舉行。周南說會談的時間和地點本來是保密的,但來北京採訪中英會談的大批香港記者一早就守候在英駐華使館門口,一看到使館的車隊開出大門,就搭乘出租車窮追不舍,為了不被甩掉還不惜出高價讓司機闖紅燈。會談地點就這樣被敬業的記者們發現了。
當時中方由姚廣任團長,成員還有新華社香港分社第一副社長李菊生,外交部法律顧問邵天任,外交部西歐司顧問魯平,西歐司參贊柯在鑠(大使銜) 和羅家。英方由柯利達大使任團長,參加談判的還有香港政府政治顧問麥若彬,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歐威廉,二等秘書畢瑞博、史棠穆,翻譯是香港英國政府即時傳譯主任鄭仰平。英國駐香港總督尤德作為英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會談。
會談大致每月舉行一輪,每輪會談時間兩天。第二階段會談的第1 - 7 輪談判,主要是姚廣在台前。周南說那時候他還在台后,主要參與談判策略研究以及同柯利達進行私下的接觸和磋商。每次會談結束,他們都會開個小會,總結和研究下次會議的開法。開始的時候,正式會談還在東交民巷台基廠奧匈帝國的舊使館舉行。后來從第8 輪周南接替姚廣任談判代表團團長開始,在那兒開過幾次會后,談判地點就改在釣魚台2 號樓了。后來澳門問題的談判也在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