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求堂是1861年在京都開張的書店,后遷東京,1954年閉店,是銷售、編輯出版有關中國書籍的代表性書店。文求堂遷至東京后,店主名叫田中慶太郎。郭沫若1928年至1937年旅居日本期間,與文求堂過從甚密。
魯迅與內山書店的關系,是人們熟知的文壇佳話。與此可以相提並論的,是郭沫若與文求堂。
日前,記者見到保存完好的230件書札,是當年郭沫若寄給文求堂店主田中慶太郎等人的,通過這些尚未面世的書札可以透視這段不解之緣。書札保存在田中慶太郎的女婿、金澤大學名譽教授增田經夫手中。230件書札中,有書信117件、明信片113件﹔用日語寫的159件,用中文寫的71件﹔收信人署名為田中慶太郎先生的有190多件。
書札的撰寫時間,從最早的1931年6月28日開始,至最后1937年6月26日,即抗日戰爭爆發10天前為止,歷時約6年。在此期間,最頻繁時,有一天兩信或連日致函。6年間平均計算,郭沫若約10天寫一信﹔1934年中寫信較多,平均5天半給文求堂發信一封。書札的內容,大部分與金文甲骨文的研究、著述和出版有關。有聯絡各地甲骨收藏家的委托書,有借用資料的申請,有購置圖書的要求,有書稿更改、增補、校對等的說明,甚至還有索求稿紙以及更換新毛筆的請托。郭沫若旅居日本期間,也是他研究甲骨文金文的豐產期。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期間多產的金文甲骨文著作,主要是先由文求堂出版的。以時間為序,從1932年到1937年,由文求堂出版的著作有:《兩周金文辭大系》、《金文叢考》、《金文余釋之余》、《卜辭通纂付考釋索引》、《古代銘刻匯考四種》、《青銅器研究要纂》、《殷契粹編附考釋索引》等,在日本可查到約有10種。
一些書札言及當時來日的中國人。如傅抱石、周作人、郁達夫等人來日本之際,郭沫若向田中先生的介紹和提出的請求等。東京女子大學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家伊藤虎丸先生為整理書札花費了不少精力。聽伊藤先生說,日中有關雙方已決定合作出版這批書札。文求堂與郭沫若的交往,是日中兩國人民友好長河中的一朵浪花。郭沫若當年身無分文,多虧文求堂主人慧眼識人,為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毛崢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