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九人參加長征的革命家庭

賴晨
2013年05月02日14:39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開國少將李中權一家的經歷極具傳奇色彩。他全家9人參加長征,其中,父親李惠榮、母親王理詩、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長征途中先后犧牲。1937年,兄妹在陝北團聚時,隻剩下4人。1949年在北平,3人迎來了解放。

一家9口參加紅軍

李中權的童年,正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時代。1924年,父親李惠榮、母親王理詩從孩子中選中聰明的李中權,四處借錢支持他去讀書。讀高小時,張愛萍將軍曾是李中權的老師,給李中權看了列寧的《論兩個策略》和《唯物史觀》等,對他進行最早的革命啟蒙。1932年,他被中共黨組織調到蒲家場任達縣紅軍游擊隊一大隊政委,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入川,一舉創建了川陝蘇區。在革命形勢感召下,李中權一家9口全部參加了革命。大哥李中泮帶領赤衛隊配合紅軍作戰,二哥李中池和四弟李中柏為紅軍籌糧帶路,五妹李中珍帶領婦女隊搶救傷員。在紅軍主力撤離時,父母帶著一家9口參加了紅軍,而大嫂、二嫂、侄輩以及李中權妻子、幼兒留在老家。

痛失6位親人

1933年年末,父親李惠榮跟隨紅軍離開家鄉后,來到四川通江縣肖口梁。他在砍柴時,遇到敵人追擊紅軍通信員。李惠榮為了掩護紅軍通信員,把他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把敵人引向自己。在與敵人搏斗中,李惠榮身負重傷,光榮犧牲了。

1934年3月,時任紅三十三軍獨立團政委的大哥李中泮,在張國燾“左傾”路線下,被錯殺於平昌縣元山場,年僅27歲(紅軍到達延安后,批判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李中泮得到平反昭雪,被列入紅四方面軍犧牲的團級干部名單中。1980年,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李中權的二哥李中池也在理番的一次戰斗中犧牲,五妹李中珍在過草地時不幸遇難,伴隨著她犧牲的,還有她的丈夫石映昌。

開始長征那年,李中權的母親王理詩已53歲了,並從小裹腳。雖然如此,她挪動著小腳拽著幼小的李中柏、李中衡、李中秋,夾在奔波的紅軍家屬和根據地群眾中,從川東走到川西,兩條腿腫脹的像個紫蘿卜,左小腹還長了一個毒瘡。即便如此,她仍舊過四江(嘉陵江、涪江、渠江和岷江)、翻雪山,在15個月裡,和同志們走過了2萬裡的路程。

李中權在長征途中三次遇到母親。第一次是1934年4月,母子兩人都知道父親逝世的消息,卻相互隱瞞,最后還是母親告訴了李中權。第二次是1936年2月,在西康省寶興城,李中權正准備二過草地。那天黃昏,他再次遇到了帶著三個小孩趕路的母親。李中權沒有告訴母親二哥李中池、五妹李中珍夫婦的死訊。最后一次是1936年3月,在西康省丹巴縣東邊耳時。時任師政委的他,遇到了母親帶著幼小的弟妹。李中權留下戰馬、一塊大洋、一口袋干糧,忍痛和親人告別。

憑著驚人的毅力和戰馬的幫助,李中權的母親和弟妹翻過了雪山。1936年7月7日那天,在四川爐霍縣冬古喇嘛寺附近,母親再也走不動了,她告訴孩子們說,跟紅軍走!幼小的李中衡、李中秋兄妹掩埋了老人,扶著老人留下的拐杖,一直走到陝北。

兄妹在陝北相聚

1936年9月的一天,李中權在甘南行軍中,忽然遇到了李中柏。李中柏告訴了他母親逝世的噩耗。李中權萬分悲痛,便問李中衡、李中秋在何處?李中柏說他們在后面。很快,李中權見到了李中衡和李中秋。李中權安慰兄弟說:將來革命勝利后,我們一定要把親人們的英雄事跡寫出來。說罷又向弟妹們匆匆告別。

靠著堅定的信仰和驚人的毅力,李中權四兄妹終於完成了長征,勝利到達了陝北。到了陝北,李中權在抗大高科班學習。1937年1月的一天,最小的妹妹李中秋到抗大找他,這個7歲便開始長征的女孩,終於找到了哥哥。李中權和在延安文工團學習的李中秋小妹見面不久,四弟李中柏、五弟李中衡也一起到延安見面了。正趕上1937年春節,他們兄妹四人在延安一家餐館吃了一頓飯,又到延安照相館照了相。

這次團聚后,兄妹們又分開了:李中權仍在抗大工作﹔李中柏到了甘肅慶陽步兵學校學習、工作﹔李中衡到了三五九旅王震同志那裡做譯電員,后不幸病逝於陝北。而李中秋留在延安學習。

3兄妹迎解放

李中權參加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戰爭,歷任師政委、軍政委、北京軍區政委、南京軍區空軍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3年離休。

李中柏在部隊歷任班長、倉庫主任、師后勤處政委、軍訓練大隊政委、倉庫政委、沈陽軍區后勤部工廠局顧問等職。離休后享受正師職待遇,因病於2002年4月18日在沈陽逝世,享年85歲。

李中秋先在延安文工團工作,后到陝北一所紅軍家屬學校,專門學習文化,1939年初調總參通信學校第13期學習通訊工作。1940年,李中秋被調軍委總部做通信工作。1949年3月,黨中央、軍委總部進入北平。李中權、李中柏、李中秋兄妹在這偉大勝利的日子裡,也相見於北平,當然很高興。21歲的李中秋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李中秋和丈夫沈昌榮奉命調到沈陽工作。1952年,李中秋入北京中央馬列學院學習,結業后調任中國人大歷史系任黨總支書記。1960年,李中秋奉命調到沈陽軍區工作,被授予上校軍銜,任軍區訓練大隊長,於1965年8月6日逝世,享年40歲。

(責編:常雪梅、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