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張道藩拜齊白石為師的前前后后

王磊
2013年05月02日14:41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張道藩1897年7月12日生於貴州。1916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加入中華革命黨。1919年11月以公費留學歐洲,並先后於倫敦大學學院美術部、法國巴黎美術學院深造。1926年返回中國后,加入中國國民黨。系國民政府反共政治宣傳的策劃者。1952年至1961年在台灣任國民黨第四任立法院長,1968年6月12日逝於台北。

一代畫壇巨擘齊白石名滿海內外,盛名在近現代中國畫壇上至今不衰。長時期以來,關於齊白石畫事與成就的文章汗牛充棟,且許多文章大同小異,如傅抱石先生作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極有水平的《齊白石論》等長文則寥若晨星。而且,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寫齊白石的文章略去了大師的一部分經歷與畫事,其實這大可不必,如張道藩拜齊白石為師一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也是無奈之舉,這並不妨礙齊白石先生在藝術領域的影響力。

1947年底,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熱心於籌備召開行憲國大。全國各省市的政要名流賢達耆老雲集南京,一時冠蓋多多,好不熱鬧。毋庸諱言的是很多劇團影劇明星也紛紛前來為召開國大而捧場助興。巧的是齊白石醞釀已久的個人畫展也選定在南京國府路(今長江路)上的國立中央美術陳列館舉辦,對於久仰齊白石大名的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愛好美術的市民們來說乃是盛事。連日裡觀賞大師畫展的人們排起長隊,好評如潮,定下出售的80幅花卉、瓜果、虫蝦等畫作在開展第一天就被搶購而光。齊白石本是襟懷淡泊之人,兼之年事已高,實在不願意湊熱鬧。他隻在畫展開幕式上露了一次面,即拄杖離開,回到下榻的太平路安樂酒家休息,平日閉門謝客,甚少參加應酬。但他對登門拜訪的知名畫家溥心畬、吳湖帆、陸儼少、張大千等人依然熱情如故。

這次齊白石南來南京舉辦畫展頗為不易。而熱心操辦畫展並為齊白石一行提供幫助的人,則是時任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長及文委會主任的張道藩。他在國民黨高層是個很吃得開的人物。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中期,他留學法國時學過美術,有點基礎,但藝術悟性不高,一直不被顏文梁、林風眠、徐悲鴻等人看好,但張道藩從來不甘寂寞,喜歡附庸風雅。到了上世紀30年代初,他即利用手中的權力,在南京中山路的一座花園洋樓裡辦起了中國文藝社,常常在此款待眾多明星、藝術家、學者、導演、作家,借機籠絡收買,也著實收到些效果。但像田漢、徐悲鴻、洪深等許多人士並不買張道藩的賬,對他始終保持戒心。1936年,張道藩曾借赴北平召開黨務文化座談會的機會,求見齊白石,經清華校長梅貽琦出面打招呼,獲約見,觀摩了齊的畫室,並購買了四幅畫。張道藩表示想拜齊白石為師,潛心學畫,但被齊白石客氣地拒絕了,甚至謝絕了張的宴請,令他不免掃興。這次齊白石來南京辦畫展,正逢張道藩與沈怡(國民黨元老黃郛的內弟,為知名水利工程專家學者)競選首都市長失敗,臉面盡失,心灰意冷。他遂生出從政界退隱,專心學畫之意。這次他對齊白石大獻殷勤,處處安排周到,禁止記者和官吏們打擾他,並安排金陵名中醫張簡齋專為他搭脈看病,而且還央請齊白石同鄉故交已故前國府主席譚延闿的女兒譚祥和國民黨湘籍元老、程潛身邊的秘書長蕭作霖出面向齊白石說情,懇請他能給個面子,收下張道藩為畫門弟子。齊老反復斟酌,在無奈之下終於鬆了口。這令張道藩極為興奮,經過一番籌備,拜師禮選定在市中心洪武路3號介壽堂(為1946年南京各界為慶祝蔣介石六十壽辰集資興建的一幢四層西式樓。解放后辟為市工人文化宮主樓,1993年拆除,另建摩天高樓),辦得很隆重,由行政院秘書長吳忠信、中央黨部的副秘書長洪蘭友兩人主持,來賓大多為國民黨軍政界、文教界人士,共有三百多人。禮堂正前方,銀燭高燒,齊白石一身黑棉袍,頭戴瓜皮小帽,正襟危坐,接受了張道藩的叩拜之禮,全場鼓掌,記者們爭相拍照採訪……次日,京滬杭、平津等地報刊爭相報道了這一場拜師收徒禮,但社會上很多人頗不以為然。因為在世人印象中,張道藩純粹是個沽名釣譽、淺浮平庸的高層政客,又長期與蔣碧微鬧緋聞,壓根兒沒有真正畫家的藝術素質,因此當時很多人都懷疑齊白石是迫於巨大政治壓力不得已而同意收下了這個弟子。

齊白石在南京辦畫展期間,正因得到張道藩及其密友陳果夫、陳立夫、朱家驊等權勢人物的關照,才免卻了不少麻煩。但他確實也得為自己勉強做出的決定付出代價,比如經過張道藩等人的再三勸說,他終於提筆為即將召開的偽行憲國大畫了幅六尺長、尺半寬的《立足千年》作為賀禮。此畫上畫的是一蒼鷹立於虯勁的鬆枝上瞭望前方,氣勢高闊,筆力雄渾蒼勁。據說當年齊白石畫好此畫后題款為《卓立高枝》。他匆匆返回北平后,張道藩出於政治目的,找人挖去題名,又特找南京一位胡姓畫家摹仿齊白石筆意補寫上《立足千年》四字,此說因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証了。但有一點則是可以肯定的。國大籌委會和典禮局立即將此畫裝裱,視若拱璧,展示數日后保存起來。顯然,至少在當年,飽經時世憂患的齊白石和剛經歷過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日戰爭,極盼休養生息的千百萬同胞一樣,對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還是抱有幻想和希望的。

齊白石在南京辦畫展期間,就曾對友人梅蘭芳、葉恭綽等人公開表示:他非常希望當局能採納民意,停止內戰,重開國共談判,消弭戰禍,造福國家。當然,齊老也明白:這只是他的美好願望而已……1949年4月23日“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南京解放,進駐總統府的人民解放軍某部,奉命將被匆匆逃走的國民黨官員們來不及運走的存放於典禮局后二樓的國大文件檔案及包括《立足千年》、《化干戈為玉帛》、《神州盼春圖》、《鸞鳳鳴春圖》等近百幅書畫在內的物件封存登記。至於后來是如何處理的,因無相關史料記載,知之不詳,估計經過半個世紀,它們多已不存在了。

解放后,齊白石老人的心情真正開始舒暢,與時俱進,進入了最佳創作高峰時期,他曾為毛澤東主席作畫好幾幅,均為精品巨構,他獻給世界和平大會的名作《萬世(柿)和平》還獲得大獎……

(責編:常雪梅、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