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翻譯家戈寶權的世界語生涯

付曉峰
2013年05月09日10:25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b31ltpB0509001.jpg

戈寶權(1913—2000)江蘇東台人,曾經用過葆荃、北泉、北辰、蘇牧等筆名。

中國當代著名的翻譯家、外交家、蘇聯文學研究專家、國際文化活動家、同時也是中國杰出的世界語者。

新中國建立后,曾任首任駐蘇聯臨時代辦、文化參贊,中蘇友好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翻譯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世界語協會理事長等職。

戈寶權作為新中國首任駐蘇聯的外交官,以他深厚的語言及文學積澱,曾先后榮獲前蘇聯文學基金會授予的“普希金文學獎”,榮獲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的“各國人民友誼勛章”,榮獲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作家協會授予的“文學翻譯獎”,烏克蘭作家協會授予的“伊萬費蘭科文學獎”,榮獲羅馬尼亞授予的國家榮譽獎,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頒發的“彩虹翻譯獎”。

戈寶權對俄國問題的研究興趣從很早就開始了。1929年,16歲的戈寶權在上海大夏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喜愛蘇聯文學,他很崇拜蘇聯詩人普希金。他埋頭博覽了很多的蘇聯進步文學書籍。精通俄語的他很早地從事蘇聯文學研究,翻譯介紹了大量蘇聯文學作品。譯著有《普希金詩集》《普希金童話集》《高爾基論文學》《裴多菲小說散文選》《謝甫琴科詩選》等。部分譯作譯成英、法、德、日、世界語。從小有語言天賦的他,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又接觸了世界語。他很快地被這一門造福人類的國際普通話所深深地吸引,從而他又開始攻讀世界語。不久,他結識了在上海開明書店供職的世界語者索非,(索非時任上海世界語學會理事)他常與索非用世界語暢談和交流……這一段早年在上海與索非接觸的快樂日子使戈寶權終生難忘。

5年后,戈寶權作為天津《大公報》駐蘇聯特派記者,來到了他所向往的普希金的故鄉——蘇聯。二年的駐蘇聯的記者生活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感受到了十月革命后蘇聯人民的自由幸福的生活,還有許多蘇聯世界語者朋友的真誠。抗戰爆發,戈寶權毅然地回到祖國這一片燃燒的土地,他懷著為祖國戰斗的神聖的願望,來到中國抗戰中心——武漢。他當即走進了周恩來領導的《新華日報》社的住所,並任該報社的編輯編委,又兼《群眾》周刊的主編。這是他第一次見到了他仰慕已久最富有傳奇的中共領袖周恩來,知識淵博為人謙和並具有政治家胸懷的周恩來,深深地感染著戈寶權,而周恩來也很敬重這位從蘇聯回國抗戰的會多種語言的青年蘇聯文學專家。戈寶權也很珍惜自己能夠幸運地在周恩來身邊工作,在周恩來的教誨和親切關懷下,(1938年5月)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那抗戰的風雨歲月裡,戈寶權與周恩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那艱苦的條件中,他翻譯了蘇聯愛倫堡的《六月在頓河》《英雄的斯大林城》,周恩來親筆為他的這兩本譯作題寫書名。1945年在周恩來的安排下,他第一次見到了赴重慶談判的毛澤東主席。

在抗戰的那些日子裡,武漢三鎮成了中國世界語者抗戰的前沿陣地。戈寶權高興地遇到了從上海赴武漢來參加抗戰的上海世界語者葉籟士、張企程、樂嘉煊、霍應人及泉州來的作家王魯彥(王魯彥是世界語者),他還結識了來華幫助中國人民抗戰的國際主義戰士、日本世界語女作家綠川英子,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戰斗友情,以至到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光明日報》發表《回憶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綠川英子》的文章。戈寶權還與張企程(張企程在上世紀80年代任中華全國世協會長)共同在《新華日報》開設編輯“世界語副刊”,用世界語宣傳抗戰,在海內外頗有影響。為此,戈寶權的工作得到了周恩來的贊賞,直到新中國剛成立,戈寶權奉周恩來的派遣赴蘇聯接收國民黨駐蘇聯使館,擔任新中國駐蘇聯使館臨時代辦、政務和文化參贊。

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滄桑,熱愛世界語的激情仍在戈寶權的心底燃燒。1979年8月初,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會長胡愈之主持召開了全國世界語工作座談會,決定立即全面恢復世界語工作。北京的世界語者積極地行動起來,著手籌備北京世界語協會。1980年5月,中共北京市委批示:“同意成立北京世協,會長最好由戈寶權同志擔任”。為此,以戈寶權為組長的籌備組開始緊張地工作,在他的領導和周密地安排下,籌備工作開展的很順利。於1981年1月25日,在北京新僑飯店舉行北京世協成立大會。大會開得很隆重,全國政協副主席沈雁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世協會長胡愈之﹔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廖井丹﹔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賈庭蘭等分別來電來信表示祝賀。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張執一﹔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友好協會副會長楚圖南﹔全國文聯副主席呂驥﹔中華全國世協副理事長葉籟士等出席大會,老世界語者戈寶權當選為北京世協理事長。

在戈寶權任職十年中,他不顧自己年邁,常常參加北京世協組織的各種世界語活動。他領導的北京世協先后舉辦了世界語學習培訓班113次,學員達4400人。北京世協還成立了北京世界語合唱團、戲劇團。多次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舉辦大型世界語展覽及文藝演出。1985年,72歲的戈寶權率40人的北京世界語代表團參加昆明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世界語大會,他並以大會議題《中國世界語運動道路和發展》,用世界語作了了報告,受到了與會的世界語者的歡迎和好評。1986年,71屆國際世界語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戈寶權作為北京世界語代表團團長在大會上,並以《相互了解·和平發展》為議題,用一口流利的世界語發言:“半個世紀以來,由於我們有了世界語這個工具,我們增進和加強了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實現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他的發言贏得了來自全世界50個國家的世界語者代表的熱烈掌聲。

步入古稀之年的戈寶權還經常參與北京世界語的外事和採訪活動。在71屆國際世界語大會前夕,他接見了國際世界語協會副主席梅田善美、國際世界語協會秘書長芙洛拉·薩波費爾索等外賓,他多次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世界語部及中央電視台英文部記者的採訪。北京世界語對外的友好活動,成為一個中國世界語對外友誼的窗口,它是中國首都的一張世界語綠色和平的名片。北京世界語運動的發展與壯大,都凝聚著戈老的一片心血。我們仿佛看到:“在綠星旗飄蕩的北京世界語者活動的場所,有一位消瘦戴眼鏡老人的不疲倦的身影……”

2000年5月15日,中國著名的翻譯家、外交家,中國杰出的世界語者戈寶權在北京溘然長逝,享年87歲。

(責編:常雪梅、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