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追憶彝族翻譯家謝友仁

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彝語文翻譯室
2013年05月17日10:31   來源:中國民族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伏案工作的謝友仁。

謝友仁(左)與涼山州第一任州長瓦扎木基(右)。

謝友仁是彝語文翻譯工作的先驅,曾任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彝語文翻譯室第一任主任。他以彝族翻譯家的身份,見証了大涼山一段偉大的歷史變革,也見証了共和國彝語文翻譯事業的歷史進程。

謝友仁同志離開我們整整一年了。

緊張的工作之余,我們常常會想起他。回想起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彝語文翻譯工作所做的點點滴滴﹔回想起他在創辦彝文室初期帶領我們開創彝語文翻譯工作局面的情形﹔回想起他與我們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的生動畫面﹔回想起以往每年全國“兩會”期間,他身披查爾瓦穩步走進人民大會堂的匆匆身影,心中不由生起一種對歲月人生的感慨和對他的深深緬懷之情。

1935年,謝友仁同志出生在四川省大涼山的冕寧縣,那是一個彝漢雜居區。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母親很開明,在他11歲時,請了一名私塾先生教他學習漢語和漢字。不過由於先生家裡有事,他總共也就學習了半年時間。謝老是家裡的獨子,而且家裡的生計不成問題,所以他母親並不願意讓他出去工作。但在1952年,16歲的他還是在時任涼山州州長瓦扎木基的影響和幫助下,毅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擔任州長的秘書及警衛工作期間,參加了涼山的土地和民主改革,歷經槍林彈雨的考驗。當時的謝友仁雖然漢字識得不多,但能夠說流利的漢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在涼山州委黨校、四川省委黨校的繼續深造學習,他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民主改革結束后,根據黨的民族政策,涼山州安排了一批共300多人的進步民族人士參加工作,包括當時的部分副州長、州政協副主席等,都是彝族德高望重的進步人士。州政協委員有200多人,其中駐州政協機關的就有30多位,他們在彝族地區知名度很高,但基本都不懂漢語。他們中間還有4位是全國人大代表,1位全國政協委員。組織上安排謝老作為工作人員組織他們學習黨的民族政策及中央的文件。這些中央文件,都是謝老自己先讀懂學明白之后,再用通俗易懂的彝語講給他們聽,直到他們理解和明白文件精神。就這樣,謝老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首批彝語文翻譯工作者。

回顧謝老的翻譯生涯,其實就是在梳理共和國彝語文翻譯事業歷程。我們曾聽他回憶過彝語文翻譯第一次在全國“兩會”上亮相的情形:共有5名彝語文翻譯人員參加了1957年的全國人大一屆四次會議和全國政協二屆三次會議的翻譯工作。當時沒有文件的筆譯,隻有同聲傳譯。涼山州人大代表共有8人、政協委員1人,其中大多數人不懂漢語,隻能通過同聲傳譯領會會議精神。那個時候,全國“兩會”召開的時間並不確定,小組討論的次數也不定期,都是根據形勢需要隨時召開的,同聲傳譯的難度可想而知。

謝老還參加了全國人大二屆四次會議。那次會議沒有安排文件翻譯和同聲傳譯工作,他的身份是四川代表團的小組翻譯。四川代表團分兩個組,其中一個是少數民族代表組。翻譯工作任務比較重。四川代表團進行小組討論時,朱德委員長參加並講了兩個問題:第一,四川少數民族成分多,要搞好民族團結,這非常重要﹔第二,中藥是我們國家的發明,現在日本的開發已超過我們,峨眉山中草藥有600多種,應該充分使用,並提到了很多藥名及作用。小組討論結束后,彝族代表們在分析對比涼山當地的草藥時,發現其中有很多彝語沒有新詞術語和專業術語,但是,謝老通過自己扎實的彝語功底,還是比較准確地把這些草藥名字翻譯表達了出來。

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全國政協四屆一次會議是在1964年12月22日開幕,1965年1月5日閉幕。由於當時全國正開展“四清”運動,一些翻譯人員沒能到會,會議現場隻有3名翻譯人員,所以,翻譯的任務更加繁重。當時由民族出版社承擔“兩會”的翻譯工作,謝老等人均住在北京飯店。翻譯工作完成后,還召開了一次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族6個翻譯組翻譯人員參加的座談會。朱德委員長專門出席了座談會,同翻譯人員一一握手,並以他本人的名義請翻譯人員吃了飯。

謝老為很多中央領導人做過翻譯,也近距離地接觸過這些領導。至今,謝老家的牆上還挂著一張老照片,那是他在1958年作為全國少數民族先進工作者第一次到北京,參加“五一”觀禮活動時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以及新中國十大元帥等中央領導接見時的合影。1965年1月5日是全國政協四屆一次會議的選舉會,也是謝老近距離見到毛澤東主席時間最長的一次,給他留下了一生中最珍貴、最難忘的回憶。那次會議,秘書處安排謝老為四川省代表、省政協副主席、大會主席團成員果基木果填寫選舉票並進行翻譯,協助他投票。當時,在主席台上第一排就座的是中央領導,第二排以后是主席團成員,果基木果在第三排就座,謝老坐在他身旁,隨時用彝語翻譯會議的有關精神和情況。下午3點,謝老看見毛澤東主席由陳永貴、郝建秀陪同著走進了會場。毛澤東主席坐下后,宋慶齡從煙盒裡拿出煙遞給了他,兩人微笑著交談了一會兒。謝老坐在果基木果身邊,通過耳機直接將大會精神翻譯給果基木果聽。據他說,周恩來總理宣讀了選舉說明。選票收完的時候已經過了下午5點鐘。在等候選舉結果的時間裡,代表們還觀看了關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紀錄片。謝老一邊看一邊給彝族代表們翻譯,代表們都非常激動。

1986年3月前,謝老還不是一名專職翻譯。當時他在涼山州委宣傳部工作。除本職工作外,還要將中央文件理解、翻譯之后,再拿到群眾中去宣講。

謝老還曾任涼山州外事辦主任,接待過世界各地的許多來賓。他曾接待過美國《地球》雜志社副主編、《郵電報》記者南希,德中友好協會主席托馬斯·海貝勒以及英、法等國家對涼山彝族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他還與托馬斯·海貝勒成了很好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后來,托馬斯·海貝勒一直致力於研究彝族文化和語言。

1984年,中央民族語文翻譯局著手恢復成立彝語文翻譯室。1985年11月,時任中央民族語文翻譯局局長的李大萬同志到涼山物色翻譯人員。當時,謝老在州委宣傳部工作,負責接待李大萬同志。李大萬同志走訪了幾個單位,跟有關部門商談選用翻譯人員的事。在李大萬回京后的第7天,四川省委通知涼山州委組織部,調任謝老為中央民族語文翻譯局彝語文翻譯室主任,副主任是沙馬拉毅(現任西南民族大學副校長)。謝老感到很高興,同時也有些意外。因為他妻子的工作調動問題和小兒子的轉學問題,他也有些猶豫,最后妻子為了支持他的工作,犧牲個人利益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就這樣,他的專職翻譯生涯開始了,他的人生新篇章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從非專職翻譯到專職翻譯,彝語文翻譯事業成為謝老一生不懈的追求。他曾為歷屆共和國總理、歷屆委員長、歷屆政協主席以及許多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進行過200多場次的翻譯。他高水平、高質量的翻譯,為代表和委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嚴謹、求實的翻譯工作作風以及帶領大家取得的累累碩果,成了彝語文翻譯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石。

謝老常說,彝語文是人類現存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承載著彝族的精神靈魂,是彝族的民族心理、價值取向、意識形態、思維方式等文化精髓的載體,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文字不應該丟棄,而應該更加發揚光大。作為民族語文翻譯工作者,就要以自己的方式,將它傳承、保護和發展下去。

謝老以一個彝族翻譯家的膽識和魄力,見証了大涼山偉大的歷史變革,見証了共和國彝語文翻譯事業的發展變化。今天,當我們每每深情地回憶起他一生中可圈可點的事跡時,人民大會堂裡傳出的彝語同聲傳譯聲音,毛澤東主席、朱德委員長接見民族語文翻譯,大小涼山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一幅幅珍貴動人的畫面不時在我們的腦海中閃現。這些畫面是時代進步的強音,匯聚成一道道五彩的光芒,牽引著我們的彝語文翻譯事業不斷向前。謝老對民族文化的責任心,對彝語文翻譯的貢獻,永遠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本文圖片由謝英提供)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