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全珍在和孩子們談心交流。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攝
有人說,歷史是有溫度的,隻要靠近,就會被溫暖。採訪離休干部龔全珍,記者就時刻被這種溫暖包圍著。
在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有這樣一位將軍,功勛卓著,卻因患病擔心影響工作,堅決要求解甲歸田,帶領鄉親修水庫、建電站、興農業,造福十裡八鄉,被譽為“一心為民的農民將軍”。他就是開國少將甘祖昌。
甘祖昌夫人龔全珍,隨將軍扎根山村幾十年,把大半輩子獻給了教育事業,生活簡朴卻格外熱心助人,年屆九旬仍不忘弘揚正氣,被譽為“永葆本色的將軍夫人”。作為有著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她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庄嚴承諾:“健康時,每周到小學義務講課……生病時,決不浪費國家錢財……去世后,把生前最后一個月工資作為黨費上交……”
“做了大半輩子老師,其實我一直把自己當學生”
5月下旬,在蓮花縣琴亭鎮青華巷一處普通民居裡,記者見到了精神矍鑠的龔全珍。衣著朴素,白發如雪,絲毫看不出將軍夫人“氣派”的龔全珍說:“我其實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
1957年,甘祖昌將軍因戰爭年代腦部多次負傷留下后遺症,難以堅持在部隊工作,主動辭去新疆軍區后勤部部長職務,婉言謝絕組織安排,回到闊別20多年的家鄉——萍鄉市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龔全珍也毅然轉業,跟隨將軍放棄城市生活回到了貧困山村。
“在新疆我是部隊子弟學校的老師,到蓮花我照樣可以去教書。”龔全珍步行20多公裡山路到縣文教局毛遂自薦。負責人聽說她是西北大學教育系的畢業生,喜出望外,然而一看她的簡歷又猶豫了:“坊樓鄉新辦的九都中學確實急缺老師,就是條件太差,離你家又遠,不知道你願不願去?將軍支持不支持?”
龔全珍信心百倍地回答:“放心吧,他自己都辭官務農了,怎麼會不讓我去?祖昌愛黨愛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可以學。”
這一學就是幾十年。
九都中學隻有3位老師,工作量大,而且連間像樣的宿舍都找不到,但龔全珍沒有退縮,第二天就背著鋪蓋卷去上班。1961年,縣文教局想調她去南陂小學當校長,但又怕她覺得大材小用。征求意見時,龔全珍哈哈大笑:“隻要有書教,能和孩子們在一起,中學小學都一樣,再苦再累我都樂意。”在南陂小學,她照樣吃住在學校,周末才回趟家,一干就是13年。后來,龔全珍又被上級調整到離家更近的甘家小學當校長,但還是老作風,全心全意扑在教育上。
沿背村黨支部書記劉淼林記得,自己上學那陣子,龔老師對同學們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誰曠課了,不管住多遠她都要去家訪﹔誰生病了,她總會帶些好吃的去看望。時至今日,十裡八鄉還到處有人念龔老師的好……
面對記者的贊嘆,她笑了笑說:“別看我做了大半輩子老師,其實我一直把自己當學生。黨員的崇高信仰永遠不能丟。”
“離休不代表離崗,為黨工作是我的本分”
1986年,甘祖昌將軍因病辭世,不願給兒女添麻煩的龔全珍住進了琴亭鎮幸福院。看到院裡有不少孩子,她義務辦起了“幸福學習小組”輔導孩子們學習,還擔任了附近小學和社區的輔導員,一直堅持到1997年搬離。
龔全珍說:“離休不代表離崗,作為一名黨員,為黨工作是我的本分。關心教育、捐資助學,就是延續祖昌建設美好家鄉的夢想。”
2003年,龔全珍加入縣鎮兩級的老干部宣講團。10年間,沒有人記得清她去了多少學校、機關、部隊、廠礦,講過多少堂革命傳統教育課,但都記得她從不要一分錢報酬,還經常自帶饅頭當午餐。
有一回,她應邀到鳧村中學作報告,發現學校圖書室裡的書很少,回到縣城后,她拿出平時從生活費裡省下來的錢,到書店購買了1000多冊書籍,贈給這所中學。聽說有一套教育光盤不錯,她又毫不猶豫地捐出2400元錢,給全縣所有中小學校各買了一套。
在一次宣講過程中,龔全珍偶然得知下坊鄉灣溪小學學生郭艷蘭因家庭生活困難,面臨輟學,她立即決定承擔其所有學習費用和部分生活費用。等小艷蘭順利升入了初中,龔全珍又買來復讀機、磁帶等學習用品,送到小艷蘭手裡,鼓勵她繼續努力學習。
這些年,龔全珍與許多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生活並不富裕的她已累計捐款10余萬元,資助學生上百人。對於這一切,龔全珍誠懇地說:“屬於我的時間不多了,所以更要珍惜寶貴的時間,多做些對教育、對群眾有益的事。”
“我的身份並不特殊,但卻有一份特殊的責任”
龔全珍笑稱,自己是從令人羨慕的將軍夫人,變成了扎根農村的老太太。頓了頓,她接著說:“其實,我的身份並不特殊,但卻有一份特殊的責任,那就是把祖昌永葆本色、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
為了這份特殊的責任,她總是把身邊群眾的困難當作自己的疾苦。幸福院旁住著殘疾人尹韻嬌一家,龔全珍待他們如親人,資助孩子讀書,想方設法幫他們創收。2005年,尹韻嬌患上了白血病,她又不顧年邁,四處奔走籌集社會捐款,鼓勵尹韻嬌勇敢戰勝病魔。
為了這份特殊的責任,她教子從嚴,從來不向組織上提要求,7個孩子誰也沒沾過“將軍后代”的光。在她的影響下,兒孫們盡管工作在平凡崗位上,卻個個品行端正、工作敬業。如今,他們有的被推薦為“最美萍鄉人”候選對象,有的當上了“三八紅旗手”,有的榮膺“全國勞動模范”。
為了這份特殊的責任,2011年,已經88歲高齡的龔全珍又和社區居委會的同志一道辦起了“龔全珍工作室”。她每周都會來到工作室,與群眾溝通交流,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和生活上的問題。短短一年多時間,工作室已開展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動32場,成為蓮花縣教育黨員、服務群眾的一張靚麗名片。
有人問龔全珍,這麼大年紀了,為啥不在家安度晚年?龔全珍回答:“我一直記得祖昌臨走前說的那句話,‘領了工資,先交黨費,留下生活費,其余全部買農藥化肥送給困難鄉親’。祖昌走了,但他把寶貴的精神留給了我們。隻要還能動、還能講,我就要把他為黨為民的事業繼續下去!”
時刻牢記黨員身份
她是將軍的妻子,但她更是忠誠的黨員、優秀的教師、嚴格的母親,是理想信念的傳播者、和諧新風的倡導者、扶危濟困的好心人……把這些身份疊加起來,我們看到的分明是一位永葆本色、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永葆本色的前提,是永遠把共產黨員作為自己的“第一身份”。龔全珍扎根山村一輩子,為黨工作一輩子,為民奉獻一輩子,在這樣的事業中堅守一生,這是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她的人生歷程,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本質內涵﹔她的思想境界,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的永恆追求。
每一名黨員都應該像龔全珍那樣,時刻牢記黨員身份,不斷強化黨員意識,始終保持黨員本色,在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征程中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讓共產黨員的稱號熠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