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採訪龔全珍,記者聽到一番言辭懇切的自我批評:“這兩年,我為黨為國為群眾做的事情太少了,離優秀黨員的標准還差得很遠。”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幾十年過去了,甘祖昌將軍的囑托,龔全珍一刻也沒有忘記……
“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決不能無功受祿不勞而獲”
1985年冬天,甘祖昌將軍的病情加重了。
他讓龔全珍找出一個珍藏的鐵盒子,又把孩子們叫到床頭,當著大家的面說:“盒子裡的幾樣東西,都是我最珍貴的,留給你們作紀念。你們要珍惜榮譽,不給組織添任何麻煩,更不能做任何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
鐵盒子裡,是用紅布包著的3枚錚亮的勛章。勛章在孩子們手上轉了一圈,最后回到了龔全珍手裡。將軍語重心長地說:“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不勞而獲。”
這一幕,深深刻在了龔全珍腦海裡。
將軍病故那一年,龔全珍63歲。盡管年過花甲,為了將軍的囑托,她幾乎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熱,都無私奉獻給了社會。
在幸福院裡居住的那些年,龔全珍不像是被照顧的對象,倒更像院裡的工作人員。她自己動手料理家務,經常組織老人進行政治學習,又成立了“幸福學習小組”,義務輔導院裡的孩子們學習。隔三岔五,她還要到附近的學校或者紀念館去上傳統教育課。
從1997年起,她連續10年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任領導職務。走街串巷跑學校,更是成了家常便飯。哪所學校有困難,哪個孩子需要幫助,她心裡都有本明細賬。
琴亭小學副校長賀景華還記得,龔老師講的“八粒蠶豆過草地”的紅軍故事,讓孩子很快改掉了挑食、浪費的壞毛病﹔駐地武警官兵還記得,龔媽媽講述的甘祖昌將軍事跡,感動得不少人熱淚盈眶﹔縣老干局局長王慧敏告訴記者,每次離退休老干部集中學習討論,不論刮風下雨,龔全珍從沒缺席過……
“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龔全珍說到做到。
“身為黨員,心裡要永遠裝著老百姓”
在將軍心裡,百姓的分量重如千鈞,在龔全珍心裡也一樣。
“奶奶”是萍鄉實驗學校教師彭艷峰對龔全珍的稱呼,透著股親熱勁兒,就像是親祖孫。彭艷峰說,前些年,家裡屢屢陷入困境,每次龔全珍都施以援手,而且一幫就是18年,全家人早把她當作了親人。
“奶奶給我們家的幫助,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她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彭艷峰告訴記者,認識龔全珍時自己還在念小學。當時,身患殘疾的母親沒有工作,家裡境況窘迫舉步維艱。龔全珍一邊鼓勵彭艷峰的媽媽堅強面對,一邊幫著籌措做生意的本錢,還承擔了彭艷峰的學費……久而久之,彭艷峰把無私奉獻的龔全珍和自強不息的母親當作了偶像。
高考報志願時,彭艷峰詢問母親的意見。母親說,還是像奶奶一樣當老師好,關心孩子,教育下一代,生活得很充實。於是,彭艷峰選擇了贛南師范學院。如今,她越來越喜歡教師這個職業,2012年還被評為“萍鄉市優秀教師”。
採訪中,這樣的感人故事記者一連聽了10多個。
社區居民劉青鬆家境貧寒、體弱多病,龔全珍主動與他結成幫扶對子,不僅捐款捐物,還多次上門看望慰問,讓他時時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孤寡老人趙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困難,龔全珍定期為她送去米面油鹽和豬肉,還自掏腰包帶她去看病。
“身為黨員,心裡要永遠裝著老百姓”,龔全珍說,這是將軍留給她的最大財富。
“挑起老黨員的擔子,不擺老干部的架子”
對於需要幫助的群眾,龔全珍總是盡其所能,慷慨解囊。有人作過統計,近10年來,她花在捐資助學、扶貧濟困方面的錢,超過工資收入的三分之一。然而,樂於助人的龔全珍,自己卻很少開口尋求幫助,唯恐麻煩組織、麻煩別人。
5月初,龔全珍應邀到三板橋鄉作報告。等到中午上完課,她執意要坐公交車趕回縣城,到家裡吃午飯。鄉裡不放心90歲的老人坐公交車,隻好告訴她下午有人到縣城開會,飯后可以搭順路車,老人這才留下,破例吃了一頓工作餐。
龔全珍過日子向來節儉,衣著朴素,粗茶淡飯,從不亂花一分錢。前段時間,子女們心疼老人,給她買了幾套質量好些的保暖內衣。得知一套要200來塊錢,老人家不停念叨“太貴了,買得太貴了”。
龔全珍的女兒甘公榮告訴記者:“我母親就是這樣的人,錢用在自己身上總覺得是浪費,總想著怎麼能幫別人。她一直牢記著爸爸生前常說的話,‘挑起老黨員的擔子,不擺老干部的架子’。”
龔全珍還告誡兒女:“你爸爸一輩子都在為老百姓做好事,我們都要好好向他學習。現在,有些孩子面臨失學,我一個人能力有限,你們也要伸出手來,能幫多少就幫多少!”沒過幾天,甘公榮就向城廂中學貧困學生李利平伸出了援助之手。隨后,她又將一名殘疾人家庭的女孩作為扶助對象。
這就是龔全珍,永遠銘記著將軍的囑托,在一次次捐贈、一次次扶助、一場場語重心長的報告、一個個啟迪心靈的活動中,展示出一個共產黨人的高貴品格和愛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