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937年,陳正湘(右)與楊得志(中)、郭化若合影。
經過八年抗日戰火的錘煉,陳正湘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人物。在1946年春反國民黨軍“搶奪戰略要點”戰斗中,他指揮部隊屢挫強敵,創造出一批光輝的經典戰例。
1946年的新春,解放區軍民經過四個月的自衛戰爭,粉碎了國民黨軍在綏遠、上黨、平漢各線的進攻。蔣介石雖然表面上接受中共關於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實現和平停戰的主張,但背后卻積極部署,密令他的部隊在1月13日停戰令生效以前,“搶奪戰略要點”。
當時,擔任晉察冀軍區冀晉縱隊司令員的陳正湘率部駐防在晉北陽高和綏東豐鎮一帶,任務是協同兄弟部隊防止綏遠和大同的國民黨軍進攻,確保張家口西線的安全。
1月13日早上,冀晉縱隊駐地陽高城內,縱隊的負責同志和各旅政委正在司令部開會。就在距停戰令生效隻有十幾個小時的時候,卻接二連三地傳來了國民黨軍進攻的報告。
電話裡,我四旅旅長陳仿仁報告:大同國民黨軍先頭部隊一個師,正分途向我遇駕山第四十七團一營的陣地進攻,還揚言要拿下陽高。陳正湘當即命令:遇駕山守軍堅決抗擊,駐守聚樂堡的四十七團主力,速往遇駕山增援﹔並令陳仿仁立即率旅主力由駐地金家庄、橋頭堡等地出發,趕往遇駕山殲滅進犯的國民黨軍。
當他剛把電話筒放下,譯電員送來了我三旅旅長馬龍的告急電報:大同的敵人一股,12日晚進襲我駐孤山之十二團二營,我豐鎮駐軍第三旅十團前往增援﹔而大同的偽蒙軍王英全部及馬佔山一個師,昨晚卻經鎮川堡繞過孤山,迂回偷襲我豐鎮,於13日拂曉乘虛突入城內,我旅部已被敵包圍,正在頑強抗擊,請縱隊速派援軍。
接著,從晉察冀軍區和晉綏兄弟部隊發來的情況通報中得知:大同國民黨韓步洲的省防第五軍第四師已於昨晚偷渡桑干河,正向渾源進犯。與此同時,歸綏國民黨騎兵一部進犯和林、陶林,有續犯集寧之勢﹔東線國民黨軍正分路向平泉、古北口進攻,企圖佔我承德。
面對著如此嚴重的敵情,陳正湘判斷:華北要地大同的國民黨軍正分路傾巢出犯,企圖利用停戰令生效前迅速搶佔戰略要點。大同和歸綏的敵人,企圖打通平綏西段和同蒲北段的聯系,分割我晉察冀和晉綏、陝甘寧邊區的聯系﹔東線的敵人,則企圖截斷我熱河走廊,割斷我區與東北的聯系,以便進一步從東西兩面夾擊我張家口,為發動更大規模的內戰做准備。
據此,陳正湘決定:首先殲滅敵之中路,以第四旅主力向進攻遇駕山的敵人進行反擊,在粉碎敵人進攻以后,南援渾源﹔第三旅政委傅崇碧立即率領駐陽高地區的第三旅第十一團,速回豐鎮,解第三旅旅部之圍。
陳正湘迅速將部署報告了軍區首長,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批准。不到半個小時,各個部隊便先后從駐地出發。
遇駕山在大同東北三十多裡,山不太高,但控制著通往聚樂堡和陽高的鐵道和公路。我三旅第四十七團一營扼守著遇駕山的有利地形。進犯的國民黨軍是閻錫山的騎兵第四師(無馬),還配有為閻錫山所“留用”的日軍坦克配合。但從早上打到中午,遇駕山仍在我軍控制之下。這時,我四旅主力趕到,敵騎兵第四師立即全線潰敗,奪路向西竄回大同。
在遇駕山戰斗同時,我三旅第十一團在旅政委傅崇碧率領下,兼程馳援豐鎮。14日下午5時,第十一團和堅守豐鎮的旅長馬龍所部配合,向竄入豐鎮企圖固守的敵軍實行內外夾擊。偽蒙軍和馬佔山騎兵師霎時崩潰,紛紛向西北方向逃竄。我三旅主力追擊敵人的騎兵,直到50裡以外的涼城地區,殲滅敵人兩百多,繳獲戰馬百余匹。到14日黃昏,豐鎮、孤山之線,又恢復了1月13日以前的位置。
這時候,在大同通往渾源的路上,我四旅的三十五團、四十七團根據陳正湘的命令,在遇駕山剛一結束戰斗,就立即兼程南下。他們的任務是:立即趕到渾源,協同冀晉第五軍分區的部隊,殲滅在13日晚搶佔了我渾源城的閻軍第四師。
渾源城位於雁門關北,大同東南,是雁北通往北岳區的一個要沖。陳正湘派遣我四旅完成渾源戰斗,是因為該旅戰士們大都是雁北的子弟兵,雁北廣大地區,包括渾源縣城,大都是他們解放的。14日晚上,四旅兩團趕到渾源以后,當即向城外敵人展開攻擊。一經接仗,敵很快敗退回渾源城內。
15日,搶佔渾源的閻軍,企圖等待“軍事調處執行小組”前來“調處”,形成對我軍不利的局面。陳正湘發話給我四旅官兵:是我們的,就是我們的﹔賴著不走,打走它!當日下午5時,我四旅主力從兩處同時攻城。殘敵見增援無望,乘黑夜棄城向大同方向逃竄。我四旅一直追到桑干河邊,俘敵數百余人,繳獲山炮一門。至此,冀晉縱隊全線粉碎了大同國民黨軍搶佔我陽高、渾源、豐鎮地區的陰謀。
15日,陳正湘又接到軍區的電示:國民黨軍已於14日違約侵佔我集寧,急令你縱隊全力配合綏蒙軍區兄弟部隊,堅決殲滅侵佔集寧的敵人。陳正湘立即命令我三旅除留一部兵力在孤山、豐鎮地區積極牽制大同之敵外,旅主力和第四旅的第六團急速北上,參加戰斗。
集寧是綏東重鎮,張家口西北最重要的戰略據點。雖然經過連續往返調動,打了幾天幾夜,但是我三旅立即趕赴集寧。15日傍晚,我參戰部隊即向集寧外圍的臥龍山、老虎山匍匐前進,隨即發起攻擊。經過徹夜沖殺,到16日拂曉前,部隊佔領了集寧外圍的全部陣地。敵被迫退守市內。
16日黃昏,陳正湘指示:為鞏固已得陣地,並密切配合城西北綏蒙軍區兄弟部隊,繼續壓縮敵人,給最后圍殲敵人作好充分准備,部隊立即從正北、正西、西南、正南四個方向開始猛攻。但是,戰況一直沒有進展。深夜,陳正湘收到集寧前線“進攻不利”的報告,幾乎同時,他又接到軍區聶司令員電報,命令他“希速督令第三旅和第六團,協同友軍,爭取時間,不惜任何代價,堅決盡速殲滅進犯集寧之敵,力爭在17日10時前結束戰斗”。
天近破曉,陳正湘和集寧前線通了幾次電話,據馬龍和傅崇碧報告:第三旅已3次猛攻集寧,但仍未能突破,敵我均有很大傷亡﹔他們都親到城下觀察,尋找突破口。陳正湘告訴馬龍和傅崇碧:“想盡一切辦法,拿下集寧。”
17日晨8時,最后的一次總攻開始了。各部隊從四面八方同時動作起來。我三旅選擇了城西北角城牆有裂縫的地段作為主攻方向,旅、團集中了所有輕重機槍封鎖裂縫兩側的火力點。第十一團二營營長劉智理身受重傷,仍在外壕上指揮爆破組進行爆破,第一個戰士攜帶炸藥沖了上去被敵人打倒了,第二個跟著跑上去倒下去后,四連戰士共產黨員魏佔祥,一縱身子竄出了外壕,直奔城牆。他身上背了幾十斤炸藥。當他快接近城牆時,被敵人擊中,但他又從地上躍起,一直沖到城牆根,竭盡全力把身子貼在城牆的裂縫上。一聲巨響,城牆上出現了一個大缺口。魏佔祥以自己的生命為突擊部隊打開了通路。第三旅各部隊立即殺進集寧城。上午11時,戰斗結束,我軍活捉敵人兩千余,戰馬一千多匹。12時整,戰場剛剛打掃完畢,“軍調部執行小組”的一架飛機降落在集寧。這些美蔣代表是應閻軍的請求前來的,他們滿以為趕到集寧就可以指責中共“違反停戰協定”。誰知這一出雙簧戲沒有演好。在事實面前,小組不得不承認:“集寧在13日以前就在中共軍隊控制之下。”
在集寧告捷的同時,東線進犯古北口之敵亦被我軍擊退,國民黨軍“搶奪戰略要點”的企圖以慘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