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運動”源於1911年5月9日,清廷郵傳大臣盛宣懷,宣布“鐵路國有”政策。當時在四川修筑鐵路的股金,不僅來自士紳階層,當時農民購買的股份佔很大比例。由於清政府拒不歸還股金,招致了四川全省的反對,從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保路運動”也成為了辛亥革命的前奏。
關於盛宣懷一直爭議很多。1908年,盛宣懷擔任郵傳部侍郎。1911年1月,盛擔任郵傳部大臣,總理全國鐵路事宜。此前國內通過各種形式修建鐵路,已搞了多年。
在一篇文章中,盛宣懷如此批評當時的狀況:“乃數年來,粵則收股及半,造路無多,川(四川)則倒賬甚巨,參追無著,湘鄂則開局多年,徒資坐耗。竭萬民之脂膏,或以虛糜,或以侵蝕。恐曠時愈久,民累愈深,上下交受其害,貽誤何堪設想!”
據張之洞門生汪康年的記錄,在盛宣懷之前,所謂“鐵路商辦”其實徒有其表。七八年中,耗資一兩千萬兩白銀,所修筑的鐵路不過一二百裡。相比之下,盛宣懷修建盧漢鐵路時通過向外國借款,然后通過三名主管(兩名中國人,一名外國工程師)主持大局的方式,反而在六年間修筑了1200多裡的鐵路。
1911年5月9日,盛宣懷宣布鐵路國有。下令將已經承諾由民間商辦的川漢鐵路和粵漢鐵路路權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國銀行借款600萬英鎊,以統一全國的軌道。但此時四川、廣東、湖南、湖北等地已經有不少民資入股,突然的“國有令”把民間資本打得暈頭轉向。在此背景下,一場浩大的“保路運動”展開了。
盛宣懷的“鐵路國有”,主觀意識上有提高效率的可能。但客觀上,嚴重傷害了民間的資本。直接導致清政府的倒台。1911年6月17日,川漢鐵路公司宣布成立保路同志會。現場群情激憤。
不久,清政府派大臣端方率軍入川“平亂”。讓人沒想到的是,不久,湖北發生了武昌首義的大事。隨即,端方的部下發動起義,端方自己則被部下殺死,頭被割掉,放在煤油桶裡到處展覽。
約四個月后,武昌起義爆發,盛宣懷被逐出朝廷,宣布永不再用。這位晚清第一大商人隻好逃亡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