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郭沫若和五幕歷史劇《屈原》

王鵬
2013年06月06日10:1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b31ltpB0606001.jpg

金山和張瑞芳首演《屈原》劇照

1941年發生的皖南事變,直接破壞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影響了國共聯合抗戰,成為中國抗戰戲劇的轉折點。受當時現實政治的影響,排演影射歷史劇,成為宣傳抗日與要求民主的一種現實的策略。在這一背景下,郭沫若創作了五幕歷史劇《屈原》。

《屈原》的誕生1942年元旦夜,郭沫若為劇本《屈原》畫上了最后一個句號。他高興地大叫:“真是快活,真是快活!”完全陶醉於創作成功的喜悅裡。好像他自己就是屈原,在這部創作中一泄幾千年間心中的憤懣。陽翰笙1月3日來看他,郭沫若朗讀了《屈原》劇本的第四、第五兩幕,陽翰笙聽了很滿意。過了幾天周恩來到郭沫若家裡來,郭沫若把《屈原》的全劇劇本念給他聽,用了4個多小時,周恩來聽了十分感動。

郭沫若縱情朗誦《屈原》中《雷電頌》,是在《屈原》上演之前主要演職員們的一次聚餐會上。幾瓶酒上來后,郭沫若被大家敬酒,喝得滿臉通紅,眼睛灼灼發光。他自告奮勇給大家出個余興節目——朗誦《雷電頌》,並向扮演屈原的金山說:“你聽聽我的感情!”開始他是席地而坐,徐緩地朗誦著。隨著詩句的展開,他越來越激動,仿佛雷霆萬鈞的波濤從他胸中洶涌而出。到了“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這一段時,郭沫若一個箭步跳到了床上,在床上床下跳來跳去,興奮異常。全體演員都被郭沫若那氣吞山河的氣勢懾住了——隻有郭沫若才能把《雷電頌》表達得如此深切。

《屈原》劇本脫稿后,郭沫若把它交給重慶《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孫伏園。1942年1月24日至2月27日,該報連載了《屈原》。爾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潘公展讀后,看出了作者的春秋筆法,大發雷霆,狠狠指責說:“怎麼搞得?我們的報紙公然登起罵我們的東西?!”立即下令撤銷了孫伏園的編輯職務。

1942年3月,重慶文林出版社出版了五幕歷史劇《屈原》的劇本。

《屈原》公演

1942年3月初,中華劇藝社等團體正式排練《屈原》。4月3日,《屈原》在重慶柴家巷國泰影劇院首演,連續演出了17天。導演陳鯉庭,金山飾屈原,白楊飾南后,顧而已飾楚懷王,石羽飾宋玉,施超飾上官大夫靳尚,丁然飾公子子蘭,張瑞芳飾嬋娟。當時的媒體報道說:“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此劇集劇壇之精英,經多日籌備,慘淡經營,堪稱絕唱。”

整個山城沸騰了,無論在學校,在馬路上,抑或在輪渡口、車站旁,時常可以聽到人們學念《屈原》劇中的台詞。其中屈原的一段獨白《雷電頌》就像是真的電閃雷鳴,絕對能把觀眾從座位上震起來:“風!你咆哮吧!你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在這暗無天日的時候,一切都睡著了,都沉在夢裡,都死了的時候,正是應該你咆哮的時候,應該你盡力咆哮的時候!”據說,1942年4月3日,此劇在重慶首演時,正好是一個暴風雨即將到來的晚上,舞台上的朗誦應和著劇場外的雷鳴,一下子使整個山城轟動震驚,人們在此后的好幾天裡,都沉浸在《屈原》的情緒氛圍裡,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誦《雷電頌》,從中汲取力量。

那時,郭沫若幾乎天天在演出現場,悉心觀察觀眾的反應。4月7日,郭沫若邀請黃炎培觀劇,觀后黃寫了兩首七絕詩贈郭沫若:(一)不知皮裡幾陽秋,偶起湘累問國仇。一例傷心千古事,荃茅那許別薰蕕。

(二)陽春自古寡知音,降格曾羞下裡吟。別有精神難寫處,今人面目古人心。詩的前面,黃炎培寫有小序:“既讀沫若所為屈原劇本,復觀表演,率成二絕句奉贈,郭沫若其許為道者乎?”從詩中可以看出,黃炎培深刻理解郭沫若寫此劇的價值,也理解它在當時出現的寓意。“一例傷心千古事”,“今人面目古人心”雲雲,可為証明。讀到黃炎培的贈詩,郭沫若也頗為其中深意為人領會而嘆為知音。他立即步黃炎培詩韻,和詩兩首:

(一)兩千年矣洞庭秋,疾惡由來貴若仇。無那春風無識別,室盈茨菉器盈蕕。

(二)寂寞誰知弦外音?滄浪澤畔有行吟。千秋清議難憑借,瞑目悠悠天地心。

這兩首和詩寫於4月11日。寫畢之后,立即為《新民報》副刊編輯取去。第二天,4月12日,郭沫若詩與黃炎培原詩一並發表在該報。13日,重慶《新華日報》又將唱和之作發表。郭沫若詩前,有小序:“任之(黃炎培之字)既觀《屈原》演出,以二絕句見贈,謹步原韻奉酬,如有同音,殆鼓宮宮動者耶?”《新民報》發表詩作時,加一題目《弦外之音——黃炎培、郭沫若唱酬》﹔新華日報發表時,標題更顯豁:《〈屈原〉唱和》。

久演不衰的《屈原》

1953年,為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屈原逝世2230周年,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排演《屈原》,特請陳鯉庭從上海趕往北京再度導演《屈原》。陳鯉庭一如當年在重慶排演《屈原》時苦心鑽研,夜以繼日達半年之久。他說:“導演藝術嚴謹認真,任何時代都應該。”屈原則由趙丹扮演,白楊飾南后,王蓓飾嬋娟。1985年以后,陳鯉庭還把首演《屈原》的導演本、演出說明書、海報捐贈給重慶市博物館。

從1952年開始,日本前進座劇團把《屈原》搬上日本的舞台,並在全國巡演,持續演出五百多場。1971年12月11日,郭沫若贈詩日本著名藝術家河原崎長十郎,鼓勵他繼續演好屈原。郭詩寫道:

滋蘭九畹成蕭艾,桔樹亭亭發浩歌。長劍陸離天可倚,劈開玉宇創銀河。

郭沫若還寫道:“河原崎長十郎為促進中日友好和恢復日中邦交,將於1972年春在日本第三次演出史劇《屈原》,題此以贈,預祝成功。”

1980年11月,河原崎長十郎率演出團來華演出《屈原》,受到中國觀眾的歡迎。

(責編: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