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周恩來朱德入黨介紹人張申府

廖恩立
2013年06月18日09:56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935年夏,在清華大學花木扶疏的照瀾院9號寓所前,張申府全家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他身著西裝,白色長褲﹔夫人劉清揚身著素花旗袍,一手執扇,一手放在大女兒劉方明肩頭﹔小女兒劉方清懷抱洋囡臨母親席地而坐。

李石曾、吳稚暉等人在法國巴黎籌辦了一所裡昂中法大學, 張申府應聘前往教邏輯,1920年底到達法國巴黎。他還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即受陳獨秀、李大釗委托在海外建立發展中共海外組織。1921年他先后介紹劉清揚和已先期到達法國的周恩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在巴黎成立了共產黨小組,並與國內的陳獨秀常有書信往來。1922年,到了德國,與周恩來一起介紹已到德國的朱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底,經請示黨中央后,離開德國,經莫斯科回到祖國。

圖為在德國與留學生的合影,右面第一位為朱德

圖為張申府、羅隆基、沈鈞儒在討論國事

這是張申府的家。原來花木扶疏的照瀾院9號寓所已物是人非,清華園教工還在斑駁的牆門上挂起了紅燈籠,讓人們永遠記著他。

張申府(1893年—1986年)的名字,年輕人都很陌生。他參加過五四運動,曾任《新青年》編委,與李大釗等人籌建了我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批黨員。他又是中國羅素研究的第一人,是黃埔軍校教官中的中共第一人,是中國第一個推介愛因斯坦的人,是一二·九運動的幕后總指揮,是《新青年》雜志的編委,是民盟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又是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時的領導,是周恩來、朱德的入黨介紹人,也是活得最久的中國共產黨創黨元老之一。

他的祖父濂公是清末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后當選國會議員。父親早年在家鄉讀私塾,14歲到北京求學。1893年,張申府出生在河北獻縣,少年時非常勤奮,在小學住校時,同宿舍的七八人中,有幾個紈绔子弟,整日吃喝玩樂,不務正業,而他不予理會,一心苦讀,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入北平順天高等學堂中學班,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學習哲學。

1917年在北大畢業,留校做助教,教邏輯和數學。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在他的主持下,北大厲行改革,氣象一新。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在此前后,張申府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的活動,並任《新青年》編委,參加了《每周評論》的創刊工作。1920年初,參加了黨的早期創建工作, 在“南陳北李”間奔走串聯,並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張申府列席了會議, 因討論黨的綱領與人爭執,后負氣提出退黨,他認為:“在黨內因意見分歧,發生齟齬,反而多所妨礙”,“在黨外仍當與黨配合工作,永遠同黨保持友誼關系似更妥”,表現出傳統士大夫那種“合則即,不合則離”的態度。后來先后在暨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 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2月,他被捕入獄,直至5月,經馮玉祥先生保釋和社會各界的聲援營救,才獲釋,回到清華大學不久,即被學校解聘。離開清華大學后,他仍致力於抗日救國運動,后作為救國會的代表參加民主政團同盟,並任中央常委,為了推進國共合作, 他與其他民盟領導人一起,作為第三方面斡旋國共間的和平談判。

共和國成立后,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他被安排在北京圖書館任研究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革”中受到沖擊,直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獲徹底平反,后任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6年辭世,享年93歲。圖為張申府的著作《張申府文集》,共分四卷,以作品的撰著時間為序,收入了張申府先生從1917-1985年的重要政論雜著、學術譯述、散文隨筆等,近400篇。第一卷收錄了發表於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政論、雜文等﹔第二卷收錄了關於哲學、數學的論文、書評書介等﹔第三卷收錄了關於哲學、人生、社會的散文、隨筆和回憶文章等﹔第四卷收錄了翻譯羅素等人的文章。其中有相當數量的文章屬首次公開出版,較全面地反映了張申府先生一生的思想生活軌跡。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