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深切緬懷廖志高同志——紀念廖志高同志誕辰100周年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3年06月23日08:45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西南局書記處書記,四川省委原第一書記、福建省委原第一書記廖志高同志誕辰100周年。

作為四川人,廖志高同志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情感,他從家鄉走上革命道路,又把遠大的抱負傾注在康巴地區和巴山蜀水之間,為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的解放和發展事業,為四川省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他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事業建立的卓越功勛,追思和學習他為黨、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不懈奮斗的崇高品質和始終不渝的革命精神,對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把握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工作指導思想,大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不斷開創四川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轉戰川陝 投身解放事業

廖志高同志生於1913年5月,四川冕寧人,1930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師范學校,踴躍參加進步活動,成為學生組織領導骨干。193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黨支部負責人。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后進入西昌地區,他主動回到家鄉,宣傳黨的主張,組織群眾迎接紅軍到來,受到紅軍總政治部的肯定。中央紅軍到達冕寧縣后,根據黨中央的決定,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先后任紅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中央糧委、長征先遣工作團干事,中央直屬警衛營地方工作組組長、黨總支委員等職。長征結束抵達陝北后,他歷任中央宣傳部干事,中央少數民族工委秘書長,中央黨校班主任、黨總支書記。

1937年冬,中央決定成立四川省工委,廖志高同志被中央派回四川,先后任四川工委副書記、川東特委書記,在四川從事地下工作達七年之久。這期間,他利用公開或隱蔽的方式,清理黨的關系,重建黨的組織,大力發展黨員,積極開展黨的活動,在南方局和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為恢復和發展四川地下黨組織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還根據地下工作的實踐,總結整理白區斗爭工作的經驗教訓,及時向中央報告。

1944年秋,廖志高同志被調回延安,到中央黨校一部學習,並任黨校臨時支部副書記,負責對1942年延安“整風搶救運動”中四川地下黨一些被錯誤審查的同志進行甄別,使他們的問題及時得到澄清和糾正。1945年4月,他在延安出席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任大后方代表團四川分團團長。1945年8月,他被調到中央組織部工作,先后任干部處副處長、代理處長,為落實中央決定,發展和擴大各革命根據地特別是東北革命根據地,迅速打開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部進犯延安,黨中央和各直屬機關主動撤離,他被確定跟隨黨中央毛主席轉戰陝北,任支隊政治部主任,歷時一年,為保衛毛主席、黨中央的安全,保証黨中央順利指揮陝北和全國解放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肯定和表揚。

主政川康 探索發展之路

新中國成立前夕,經毛主席提名,中央確定廖志高到西康任區黨委書記、省政府主席、軍區政委。1950年2月,他和劉忠率領六十二軍進軍西康。入康后,他首先抓住社會安定這一關鍵環節,集中力量擊潰和殲滅了胡宗南盤踞在康定、西昌的兩股殘余勢力,完成西康全境解放,又立即建立人民武裝自衛隊,深入開展“剿匪肅特”,先后殲敵4.7萬余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在西康負隅掙扎和本省反動勢力企圖依靠胡宗南殘部搞復辟的幻想。在省內漢區的民主改革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清匪反霸、土改鎮反斗爭和恢復經濟等工作,很快就出現了社會秩序安定、人民生活改善的局面。

廖志高同志根據中央、西南局的指示精神,結合當地實際,在團結上層、支援進軍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建立民族武裝等方面,創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在民族地區的軍管會和新建的人民政權中安排藏、彝上層人物,同時多次組織民族上層人物到內地參觀,增強他們對共產黨的信任。十八軍進軍西藏途經西康期間,他克服重重困難,毫不猶豫地承擔起搶修公路、運送物資等支援任務,為西藏解放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在他和其他同志艱苦細致的工作和努力下,1950年11月,西康省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地區級的民族區域自治政權——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這不僅開創了西康藏區工作的新局面,而且為民族區域自治摸索了經驗,尤其是對西藏的和平解放產生了重大影響。他還根據藏彝地區實際和民族工作的特點,於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藏民團和彝民團,充分發揮其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和干部學校的作用,中央對此給予了很高評價。

川康合省以后,廖志高同志先后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三、第一書記。他在領導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工作中,深入調查研究,認真探索總結,為黨的民族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由於黨在指導思想的“左”傾錯誤,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從1959年開始,四川的經濟建設遭到嚴重挫折,連續三年陷於十分困難境地。面對這些困難和挫折,他以對黨對人民負責、有錯必糾的精神,為調整四川農村政策、恢復農業生產做了大量工作。1965年2月,廖志高同志任四川省委第一書記,他忠實履行領導職責,根據四川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推動四川各項事業發展。“文化大革命”中,廖志高同志1967年初被“打倒”,連遭批斗后押往北京進行長期“監護”,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但是,他剛正不阿,堅持真理,對黨的忠誠始終不動搖,堅持黨性原則和高尚情操。

臨危治閩 開啟改革新局

1974年11月,中央任命廖志高同志為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福州軍區政委。他認真貫徹鄧小平提出的“全面整頓”方針,大膽啟用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一大批老同志,狠抓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1976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在全國展開,他再度受到折磨和摧殘。粉碎“四人幫”后,他不顧身體虛弱,開展全面整頓,使福建工作重新走上正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他認真貫徹執行“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的軌道上來”的戰略決策,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在廣東、福建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決定,為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老驥伏櫪 總結歷史經驗

1982年2月,廖志高同志因病調回北京,任中組部顧問,在黨的十二大、十三大上被選為中顧委委員。病退后,他仍然十分關注並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新時期黨的建設事業,懷著對黨和人民負責到底的精神,利用一切可行的機會深入開展廣泛調查,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及時向中央反映情況。他還在多次回四川治療休養期間,克服年老體弱病殘的困難,廣泛查閱、收集資料,找一些老同志探索一些社會關注的問題。他有時躺在病床上口述,由秘書記錄﹔有時自己翻閱資料,記下要點﹔有時坐在輪椅上同來探望的老同志交談。日積月累,他對一些問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這充分體現了一個老黨員、老干部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和忠誠,也表明了他對四川人民極其深厚的情懷。

廖志高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斗爭生涯中,始終不渝地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完成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組織領導工作。他黨性強,顧全大局,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謙虛謹慎,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他對基層、對人民群眾有深厚的感情,以身作則,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長期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他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善於總結,注重理論同實踐相結合,工作深入細致,重視調查研究,富有開拓創新精神。他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嚴格要求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廖志高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為共產主義理想不懈奮斗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

廖志高同志為四川改革發展傾注了巨大心血,家鄉人民永遠懷念他。今天可以告慰廖志高同志的是,四川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巨大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全省各族人民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今天,我們深切緬懷廖志高同志,就是要認真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銳意進取,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為推進四川“兩個跨越”、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而努力奮斗!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