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牟敦康 留在藍天的英雄背影

2013年07月05日10:0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提到英雄的志願軍飛行員,我們的腦海中會浮現許多熟悉的名字:趙寶桐、王海、劉玉堤……然而,有這樣一個名字,雖不太耀眼,但依然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牟敦康,在1951年抗美援朝大和島空戰中,他作為志願軍空軍的一員,與戰友們鷹擊長空,奮勇阻敵,給不可一世的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可是,當他第四次駕駛戰機升空攻擊之后,卻再也沒有回來。年輕的生命,為了祖國的安危與尊嚴,戛然而止在23歲。

遺憾的是,就因為無人親眼看到他的犧牲,迄今為止許多資料上提到牟敦康的名字時都語焉不詳,甚至在介紹大和島空戰犧牲者時都很少提到他。

一位二戰老兵說過,我們不怕死,我們怕被遺忘。

在朝鮮停戰協定簽訂60周年紀念的日子裡,讓我們念起英雄的名字。

——編 者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前,牟敦康在中國北方版圖上留下的足跡——

1942年,14歲的牟敦康從老家山東日照來到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入抗大一分校學習。

1946年12月,他被選調到“東北老航校”學習,成為人民軍隊第一批飛行學員。

1949年7月,又以優異的成績從東北航校畢業,並留校任教,成為共和國培養的第一代飛行教官。

1950年1月,隨著空軍所擔負任務的變化以及裝備的改善,牟敦康奉調進京,與戰友們一道,擔負起首都的防空作戰任務。8月,他被調入新組建的混成第4旅,移駐上海,擔負“保衛大上海”的防空任務。一路走來,領導和家人無不對牟敦康寄予厚望。

首戰告捷寫傳奇

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央軍委決定組建志願軍空軍,以支援志願軍地面部隊作戰。牟敦康所在的空3師,迅速進駐安東(今丹東)浪頭機場,保護志願軍的后勤運輸線。

此時的牟敦康擔任第7團3大隊大隊長,對於戰斗中駕駛的米格-15噴氣式飛機,他和戰友們隻飛了10多個小時。而他們的對手,飛行時間均在數百小時以上,最多的達3000余小時,美國飛行員約有半數參加過二戰,頭頂“王牌飛行員”的光環。

雖然實戰經驗不足,但求戰心切的牟敦康和他的戰友們,抓緊點滴時間刻苦學習,嚴摳細訓,經過緊張的戰前訓練和蘇聯空軍“以戰代練”的傳幫帶后,年輕的志願軍飛行員終於有了在藍天上與敵人“拼刺刀”的機會。

1951年11月4日10時許,敵人出動6批128架飛機,北出清川江、定州、博川等地區,牟敦康所在的空3師7團22架米格-15在友軍的掩護下升空迎敵。首次交手,便讓美軍嘗到了厲害:4架戰機被擊落。其中,牟敦康擊落、重傷敵機各1架,美軍飛行員被俘,而他在戰機多處負傷的情況下,依靠滑翔安全返回機場。

首戰便取得這樣的戰績,讓牟敦康興奮不已。他渴望著再度升空,再立新功。僅僅過了20天,美空軍100多架F-86、F-84等先進的殲擊機北犯朝鮮。第7團以3個大隊的大機群迎戰敵機。戰斗中,牟敦康與僚機一道,同4架敵機展開空中厮殺,在被兩架敵機圍攻、機翼受傷的情況下,他們沉著應戰,最終將敵機擊落。

不得不打的一仗

如果把抗美援朝看作新中國不得不打的一仗,那麼,攻佔大和島及附近島嶼,似乎可以看作朝鮮停戰談判前不得不打的一仗。

大和島、小和島及其附近的椴島和炭島,位於朝鮮西海岸鐵山半島的南端。當時的情報稱,大和島上有駐軍1200人,敵情報機關在島上部署了雷達、對空情報台和監聽設施,晝夜不停地收集中朝兩國的軍事情報。按照志願軍空軍的說法,敵人甚至不需要開啟雷達等監聽設備,用肉眼就可以向上級報告我空軍的活動情況。為了徹底消除其對中朝軍隊側后方的威脅,志願軍總部決定:以空軍第2、3、8、10師各一部配合陸軍第50軍所屬部隊,拔掉這個“釘子”。

1951年11月6日,空軍開始了第一次轟炸大和島行動。轟炸取得了比預期要好的效果,以至於美聯社在當晚播發的消息中,驚呼“這次襲擊不會來自中國方面”。美國報紙也稱:“這種戰斗,小分隊駕駛新型轟炸機進行了成功的轟炸,看來不是亞洲人干的。”

11月30日,是志願軍第50軍攻佔大、小和島的日子。為配合陸軍奪島,29日夜間和30日下午,空軍連續對目標進行轟炸。轟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不同機種在協同方面出現了一點偏差,同時也由於之前大張旗鼓的宣傳讓敵人過早地知道了我軍的意圖,敵人預先在空中設伏,並對我實施突然襲擊,使我多架飛機被擊中。在前沿島嶼待命的我陸軍官兵,目睹空中的慘烈景象,忍不住流下眼淚。

很顯然,這是一次從裝備到經驗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的較量,但年輕的志願軍飛行員敢於同敵人進行殊死的空中搏斗,雖然傷亡較重,但也讓敵人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特別是擔任殿后任務的牟敦康領銜的3大隊及時趕到並投入戰斗,迫使敵機在佔據一定戰場優勢的情況下撤離戰場。

無解的失蹤之謎

在戰友的眼裡,牟敦康骨子裡有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勁,尤其面對強敵,他幾次因為擔任掩護任務,沒能與敵人短兵相接,更渴望能多一些酣暢淋漓的殺敵經歷。這一次也不例外,趕到作戰空域的牟敦康看到敵人的一架F-86擊中我一架拉-11后,立刻追了上去。

從此,他便從戰友的目光中永遠地消失了。

一同作戰的1大隊大隊長劉玉堤后來回憶說:“他最后是怎麼樣一個情況,沒有人看到,他的僚機隻顧打了,也沒有看到。”而僚機嚴忠祥曾在給牟敦康父親的信中,這樣說道:“牟大隊長見友鄰部隊遭敵機攻擊,即奮不顧身前去赴救,我跟著他攻擊3次,即失去聯系,后來我用無線電大聲喊他,但始終沒聽到回音。”

是夜,志願軍第50軍登島成功,一舉拿下大、小和島,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但牟敦康沒能看到這一切,他在赴浪頭機場參戰的第40天,便一去不復返,把無盡的傷痛留給戰友、留給家人。

綜合戰友的講述,人們猜測,牟敦康是在進行第四次攻擊時,不幸墜海犧牲。至於因何墜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米格飛機不適於低空作戰,當天飛行高度太低而沒能拉起來﹔一說是牟敦康“誤判高度”,聯系劉玉堤所說“我們沒有飛過海,人家飛過”,似乎也有一定道理﹔還有一說是被美“空軍英雄”戴維斯擊落,這種說法在美方資料中屢被提及,隻不過美方的資料漏洞百出,“忽悠”的成分顯而易見。

為表彰牟敦康的英雄戰績,部隊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1952年1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小說集,其中收入了作家魏巍的作品《長空怒風》。其主人公叫“牟永剛”,是一位個性倔強的空軍飛行員,之前當過八路軍騎兵,裡面顯然有牟敦康的影子,但畢竟這是糅合了多個空軍戰斗英雄的事跡虛構而成的小說,牟敦康的名字並沒有為人所熟知。

雖然犧牲成了無解之謎,但烈士的事跡理當被后人銘記。前不久,部分志願軍老戰士、第四野戰軍和空軍領導同志的家屬、子女近百人聚集一堂,深切緬懷為國捐軀的牟敦康烈士。會場懸挂的巨幅畫像上,身著飛行服的牟敦康直視前方,似乎在無聲地吶喊:為祖國而戰,我雖死猶生!

是的,每一個為國捐軀的人都會在后人的深情緬懷中獲得永生。

參考文獻:《尋找牟敦康》,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記者 王武)

(責編:程宏毅、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