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7月28日,宋哲元從北平撤到保定。報到后,宋哲元被任命為第一戰區(正、副司令長官是蔣介石、程潛)第一集團軍司令,二十九軍各師也隨之升格(三十七師升格為七十七軍,馮治安為軍長﹔三十八師升格為五十九軍,宋哲元兼任軍長,由李文田代理﹔一四三師升格為六十八軍,劉汝明任軍長)。宋又到馬廠收攏二十九軍撤出的部隊,此時他已經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的情況,隻好坐著,召見各旅旅長點名,當點到阮玄武沒來報到時,宋哲元說了一聲“丟人吶”,后來由馮治安代為完成此項任務。不久,宋哲元發表《告二十九軍官兵書》,指出“我不殺敵,敵必殺我”。鼓舞全軍將士奮勇殺敵,對全國人民表示了抗日的決心。后宋率領二十九軍與日軍磯谷師團戰斗,撤至桑園(今吳橋縣城),抵山東地界,韓復榘部八十一師師長兼魯北專員展書堂以“保境安民”為由拒絕二十九軍入境。后部隊轉入山東臨清管界,韓復榘部六十旅旅長趙仁泉不許二十九軍借道,這時又出現了三十八師個別旅可能嘩變的情況。后宋撤退到大名,又遇上了大名失守,負責守城的何基灃自戕受傷,這使已抱病的宋哲元心力交瘁,病情加重,但他仍拖著帶病之軀,帶領二十九軍由道口、新鄉、焦作、獲嘉,最后退到豫晉邊境。
1938年正月,宋哲元轉到河南信陽,后又退至山西境內。隨行的多是高級幕僚,有秘書長王式九、前北平市長秦德純、前河北高等法院院長鄧哲熙等。剛離開信陽,日機跟蹤而來,一天早上,又遇日機多架來襲,宋哲元穿著睡衣,被人從床上拉出來,霎時間連他剛睡過的床也被炸飛了。宋哲元身體愈來愈差,血壓升高,又因他不信西醫隻吃中藥,治療效果不明顯,此時已不能長時間站立著說話。在得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同意后,宋哲元將軍隊指揮權交由馮治安負責,由其帶領二十九軍繼續抗戰。宋率領幕僚渡河到了鄭州。
宋哲元到鄭州后,軍事委員會就明令取消了第一集團軍的番號,任命宋為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在鄭州住了幾個月后,俞飛鵬來鄭,宋哲元遂同俞一塊兒到漢口見蔣介石。蔣介石請宋哲元吃飯,宋哲元到了之后坐在椅子上,說自己不能吃飯,蔣介石以為宋哲元吃不慣米飯,吩咐換饅頭,但宋說饅頭也不能吃了。這時蔣介石才發現宋哲元的舌頭僵直,嘴也歪了,於是安慰他,同意他離軍養病。
宋哲元到南岳休養。雖身在后方,卻心系抗日前線,縱不能到前線與敵厮殺,唯撰寫抗日文章抒發未酬壯志。他曾在衡山麻姑橋邊的石壁上刻“不教胡馬度衡山”一行大字,表達自己對日寇瘋狂入侵的無比憤慨。並在旁邊刻“臥虎”二字,其寓意為臥虎藏林,他以“臥虎”自比,養精蓄銳,期待重返戰場,逞威有日。另外,他又念起昔日的戰友佟麟閣和趙登禹。為了紀念兩位在南苑抗戰犧牲的親密戰友,1938年10月,宋哲元在南岳修建“雙忠亭”,並立碑,用毛筆親手撰寫碑銘。
1938年秋,宋哲元到廣西陽朔,派秦德純到重慶見蔣介石,辭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蔣任命宋為軍事委員會委員,設一秘書、一參謀、一副官和四個衛士,每月經費3000多元。此時的宋哲元已經沒有實際的政治權力,而且病情加重,但他仍能分辨是非。如石友三在濮陽一帶盤踞,不聽從中央指揮,且與日本軍方勾勾搭搭,宋作為其老上級,打電報勸他服從中央,不可自作主張,更不能與日本軍方勾結。再如汪精衛由重慶到上海,投降日本,淪為漢奸時,宋哲元打電報給蔣介石,極為憤慨,說這是叛國投敵。
宋哲元侍母至孝,1939年春,他搬至灌縣養病,十分想念遠在天津淪陷區的老母親。游青城山時,他在山下買了一根拐棍,刻上一首詩:“前歲辭親日,中原板蕩秋。敢輕離老母,無奈賦同仇。但願常服侍,羞看此杖頭。待兒歸去后,常伴我娘游。”並刻上自己的乳名“濕”,托人帶給母親。宋母見后,知道是兒子送來的,非常珍愛,從此這根拐棍從未離開過宋母身邊,直至死后隨葬。
宋哲元到四川后,想要重返戰場,繼續抗日,但蔣介石對他態度極為冷淡,只是讓其安心養病。后來,蔣介石在成都召開軍事會議,所有的軍事首長都參加,卻沒邀請住在灌縣的宋哲元參加。宋因蔣的冷落很受刺激,病情加重。家人請中醫針灸,給他服中藥,但是並未治好,他的病已經入肝臟。
1940年燈節后,宋哲元帶領家人、部下到綿陽,此時宋的身體、精神都大不如從前。陽歷二月的綿陽,仍然十分寒冷。一天宋哲元腹瀉,半夜起身到外面如廁,受了風寒,引發舊病吐血,之后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在病重期間,他仍不忘抗戰,發出的囈語也是抗戰。1940年4月5日,病逝綿陽,終年55歲。
宋哲元死后,各方吊唁,國民政府追贈他為一級上將。
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親筆題寫了挽聯:
砥柱峙中流終仗威稜懾驕虜﹔星芒寒五丈不堪殄瘁慟元良。馮玉祥為他親題墓碑,並撫棺大慟說:“明軒身后太蕭條,他真正做到了岳武穆所說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並贈送“乾坤正氣”挽幛:
共患難三十年直如左右手自長城戰役挫敵峰鐵錚錚同服有膽﹔
抱疾疚一二載曾作奮斗思聞西蜀電函告噩耗天夢夢莫名傷心。
卅載故交相期報國﹔一生革命未嘗后人。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亦親筆題寫挽聯:
失地收未回虎威昭垂盧溝月﹔綿陽驚不起鵑聲啼破錦江春。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亦題挽聯:
一戰一和當年變生瞬間能大白於天下﹔再接再厲后起大有人在應無憂乎九泉。2002年,宋哲元的故鄉山東省樂陵市為他立了銅像。2005年9月3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贈予宋哲元親屬抗日英雄紀念章。
宋哲元為后人留下了兩份遺產:一份是1937年宋哲元用給母親做壽的三萬元交給北平市政府,在天橋附近購買土地,蓋了140間平民住宅,廉價租給窮苦人居住,創地方官員給窮苦百姓建廉租房之始﹔另一份是宋在1933年在河北省遵化石門鎮買了五十八畝半土地,為長城抗戰烈士修筑了烈士陵園並立碑紀念,現為唐山市管文物保護單位。(李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