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群眾路線大講堂”系列訪談

陳理:黨靠群眾路線起家並靠群眾路線到今天

2013年07月18日11: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7月18日電 (朱書緣)今天上午,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徐永軍、陳理、楊明偉三位專家做客人民網,就“群眾路線重要論述”話題與網友交流。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部副主任陳理通過梳理黨偉大的奮斗歷程,深入解讀了“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個重要論斷,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一個傳承,我們黨是靠它起家,靠它發展壯大,也是靠它走到今天的。

陳理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最近講話中,再次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個定位很高,理解這個重要的論斷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首先,可以回顧一下我們黨的奮斗歷史。上個世紀20年代初我們黨剛成立的時候,是個隻有50多名黨員的小黨,當時成立的時候,中國政治舞台上各種政治力量很多,對剛成立的小黨來說,當時並沒有特別的地方,唯一跟別的政治力量有不同的地方,除了我們有先進的理論做指導之外,我們還是跟人民群眾和工人群眾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有他們的支持,代表著他們的根本利益。

所以我們為什麼在當時的條件下能脫穎而出,根本原因是有群眾的支持,代表著群眾的利益,正是因為這一點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當時的力量比我們大得多,還是願意跟我們進行第一次國共合作,共同推進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之后,我們黨確實是開展了武裝斗爭,這種條件下我們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深刻的認識,大家知道在當時白色恐怖的條件下,你失去了群眾的支持,一天都生存不下去,你無處藏身,也沒有任何食物供應,也沒有任何的人來參加你的部隊,所以毛主席當年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就是說把我們黨跟群眾的關系比作魚和水的關系,比作種子和土壤的關系,說明我們黨確實離不開群眾的支持。所以毛主席當年要求在當時的情況下,要求我們把主要的精力做群眾工作,甚至打過這麼一個比方,假如把打仗和群眾工作這兩種力量使用比較起來的,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群眾工作中,甚至用1:10這樣的比例說明這樣的關系,你要用一份力量去跟國民黨打仗,用十份力量去做群眾工作,說明群眾工作在我們黨的工作中佔有很重要的力量。

建國以后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經濟體系,這也是靠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群眾的參與。我們為了發展工業化,當時的工農“剪刀差”,確實靠幾億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搞三線建設,當時很多生活在大城市,上海、天津都很發達的城市,工作條件很好,生活條件很好,但是隻要中央一聲令下,就到西部地區相對條件很艱苦的地區,在那裡奉獻了青春給祖國的建設。

另一個方面,我們對付困難來說也是這個情況,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糧食很緊張,那個時候在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一線城市,存糧最短隻有幾天,這麼一個很危機的時候,中央做出了決策,要精簡人口,把從城裡工作的人重新動員,要回到農村。也是中央一聲令下,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群眾的利益,很快這個任務就完成了,當時周總理說,2千萬人下鄉不是一個小事,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確實這些人是為了國家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和貢獻,才促使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度過了三年經濟困難。

陳理說,“從上面很簡要對我們黨90年的歷史回顧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群眾路線確實是我們黨的一個傳承,我們黨是靠它起家,也是靠它發展壯大的,也是靠它走到今天,我們要走向未來,我們要跟群眾團結在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