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講黨史,要有“布道”精神

石仲泉
2013年07月22日09:25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這些年,我在不少場合講過“布道”問題。一個多月前,我在與我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們聚會時說:“我已是75歲的古稀之人了,身體還未發現大的毛病,能到一些地方走走,講講黨的歷史和理論,就是‘布道’——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和發展之道。”為什麼要用“布道”這個詞呢?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一是:十年前,我走長征路,在四川寶興那個地方(前些時發生地震的重災區),到中央紅軍當年過的第一座雪山(夾金山)的山腳下看到了一座教堂。據說,這座教堂是法國人建的,過去那裡有傳教士,熊貓就是法國傳教士在140多年前發現的。那是一個很偏遠的窮鄉僻壤,交通極不發達,又是藏族同胞聚居之地。這些傳教士跑到那裡去傳教,沒有執著的信仰、信念,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很難長期堅守在那裡的。這裡姑且不論他們是否懷有某種政治目的,但他們能在那裡生活下來,傳播他們的信仰,這本身就是一種“布道”精神。

二是:這些年,我不斷聽說在我國有不少農村,教堂發展很快,信教的人越來越多,甚至一些黨員也信教,有什麼困難,一些村民不找黨支部而去教堂。我問過一些人: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得到的回答都說:人家能幫助解決某些問題。我也問過一些新入教的老百姓:為什麼要信教?他們回答說:能得到關懷,大家互相幫助,心神比較平靜。這對我是個極大震撼。做思想政治工作本是我們共產黨的優勢。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善於做群眾工作,使老百姓打心底裡擁護共產黨,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無私奉獻,勇於犧牲,從而有了新中國。現在,怎麼丟掉了這個傳家寶,反而成了傳教士爭取群眾的手段?真沒想到一些地方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這說明一些地方黨組織、一些黨員干部忘了本,忘了以人民為本這個共產黨安身立命的基石。換一個角度說,我們的某些基層組織太缺乏傳教士那種“布道”精神了。

三是:我還經常聽說,我們有些高校所開的思想政治課,學生根本不愛聽。這裡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條恐怕與有些老師在講授這些課時缺乏那種“布道”精神,缺乏職業操守,不認真備課,或者講的比較死板有關。

我覺得,我們搞研究、講課、做報告,應有“布道”精神,這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我們研究者有堅定的信仰和信念,即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隻有這樣,才可能以“布道”精神來“布道”,研究和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理論。

(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責編:吳斌、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