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走出武漢大學踏上革命道路,劉西堯一生親歷了籌建“二汽”、“兩彈”研制、恢復高考三件影響整個中國的大事。2013年8月24日9時30分,晚年定居武漢的傳奇老人劉西堯在同濟醫院逝世,享年97歲。
劉西堯曾任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教育部部長、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常委。他回首往事時曾說:“我們為之奮斗的事業,既有偉大的成功,也有痛心的失誤﹔對於共產黨員來說,誰也不應該回避自己的失誤。‘人間正道是滄桑’,人們將歷盡滄桑,走向勝利,這是歷史的必然。”
劉西堯原名劉錫堯,1916年出生於成都,193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武大物理系,在珞珈山上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在一些進步師生影響下,1936年8月,20歲的劉西堯領導了武漢大學響應北平“一二·九”的游行活動。1937年“七七事變”后,他與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聯系﹔當年9月底,寫了入黨申請書﹔10月2日,他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出任黃岡中心縣委書記。1963年,劉西堯晉升少將軍銜。
奉命在湖北籌建二汽
1954年,中央同意由時任湖北省委第一副書記的劉西堯任二汽建設籌委會主任。二汽初步選址定在湖北武漢。
他后來接受採訪時回憶:“當時,二汽初步選址在東湖,即現在的武重旁。到了1955年,中央決定,二汽在四川成都另選廠址。不久,中央考慮到一汽尚未建成投產,立即又上二汽,不但資金緊張,技術人員也跟不上,二汽因此再次推遲建設。”
晚年談及此事,老人笑談:“我搞汽車是虛晃一槍。”
他是首顆原子彈實驗的副總指揮
“二汽”籌建擱淺后,這位馬背上的將軍踏上了進軍國防科技之路。
1964年10月16日,我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劉西堯是這次試驗的副總指揮。
2009年10月,在劉西堯茶港的家中,當記者問到是否還記得45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事,老人反問:“我怎麼會忘掉?”
“它(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對中國很重要”。劉西堯戴著助聽器仔細聆聽記者的問話,很快做出了回答。“昨天的事我今天就忘了,原子彈的事,不會忘。”
1963年,劉西堯從國家科委副主任兼國防科委、國防工辦副主任的崗位上調任二機部副部長,主抓原子彈研制工作。
原子彈裝配好並吊上塔頂,所有人撤離警戒線后,劉西堯將按鈕鑰匙交給了國防科委副秘書長張震寰,由他按動電鈕。
推動恢復高考選才制度
1977年,復出不久的鄧小平重點抓起了教育。在8月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時任武漢大學副教授的查全性強烈呼吁:從今年起就改進招生辦法,再也不能忽視新生質量了。當時,大學秋季錄取計劃仍採推薦制。會上,當鄧小平轉身問教育部長劉西堯當年恢復高考是否可能時,劉做出了肯定回答。他還建議推遲開學時間,當年就恢復高考,獲得了鄧小平批准。1977年高考恢復,改變了無數國人的命運。約578萬人參加了當年的高考,錄取27.3萬。
“文革之后,恢復高考決策的出台,可以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發揮了巨大的力量。從此,教育和科學迎來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每每談及此事,劉西堯便深有感觸。
武漢是他的第二故鄉
劉西堯對武漢感情很深。在民族危亡時刻,他走出武大,投筆從戎,轉戰鄂東﹔建國后,劉西堯曾任湖北省委副書記,1953年曾陪同毛澤東同志上蛇山,還指揮了1953年夏季的防汛抗洪斗爭。老人晚年又定居武漢。
對於晚年生活,他曾說:“退下來后就安心修養,有人找我辦事寫條子我都拒絕,因為假如是不該辦的事,寫條子會讓別人感覺為難﹔假如是該辦的事,也就不需要我寫條子了。”
這位傳奇老人、武大肄業生,也是武大的杰出校友。今年從武大畢業的博士生韓晗昨日說:“前年祖母還專程到劉老家裡看望過他。老人家待人和藹,為人坦蕩,是我們這些晚輩仰望的高峰。”(記者 黃瑩 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