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開:一中二中部署人事,三中研究經濟。
怎麼開:一般耗時3-5天,出席人員包括中央委員、候補委員,有關負責同志可列席會議。
為何受關注:一般會審議通過“決定”。這份文本往往被稱為指導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詳細】
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 ![]() ![]() ![]() |
在滬寧線高速奔馳的列車上,一位名叫李全會的青年人主動與記者攀談起來。他說,自己的生日是1978年12月25日,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第三天出生的,父母起這個名字,就是為了紀念這次讓他的家庭,也讓國家后來發生巨大變化的重要會議……【詳細】
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了改革的方向、
性質、任務和方針政策,是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 ![]() ![]() ![]() ![]() |
為了制訂全面改革的藍圖,加快改革的步伐,推動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更好地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出席這次全會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321人……【詳細】
通過了《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確定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這次會議為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掃清了道路。
![]() ![]() ![]() ![]() |
改革1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國當前總的經濟形勢是好的,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突出的是經濟生活中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幅度過大。為了創造理順價格的條件,使經濟建設持續、穩步、協調發展,必須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詳細】
制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提出包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等政策方向。
![]() ![]() ![]() ![]() |
1993年3月。廣州。一次分配定終身的時代結束了。勞動力進入市場。“孔雀東南飛”。許多胸懷抱負的內地青年願去改革開放較早的廣東求發展。一位年輕人正在廣東勞務市場推銷自己……【詳細】
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提出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 ![]() ![]() |
《決定》認為農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經驗是:第一,必須承認並充分保障農民的自主權,把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作為制定農村政策的首要出發點。第二,必須發展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探索和完善農村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詳細】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提出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國企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等。
![]() ![]() ![]() ![]() |
雖然中國已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但“框架”發育程度較低,仍不健全,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深層體制問題還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十六屆三中全會將要發出突破體制性障礙的號令,這將又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的一個轉折點和一個新起點……【詳細】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 ![]() ![]() ![]() ![]() |
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但是,一個問題需厘清:城鄉一體化是否等同於農民立馬“居民化”?回答應該是否定的。城鄉一體化是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農村的農民要變成城市的居民也將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