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說說蘇區紅色貨幣的防偽打假

莫春

2013年10月10日14:0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說說蘇區紅色貨幣的防偽打假

b2qtP101001001001.jpg

蘇區印制的紙幣

四色套印與騎縫章

為了解決因為紙質粗糙導致上色難的難題,改善防偽反假性能,閩浙贛蘇區率先採用復雜的紙幣套色印刷技術,並獨創性地在每一張紙幣上加蓋了半枚騎縫章。

1931年上半年,贛東北貧民銀行遷到上坑源時,就發行鈔票。印鈔票用的紙張是道林紙和打景德鎮時所繳獲來的水印紙。鈔票圖案是省蘇維埃政府送到印刷廠的,再由印刷機關的工人用干梨樹木板刻好,然后用紙再翻印到石板上印刷,一次可印十幾張鈔票。印鈔技術要求很高,先后要經過五道工序。

閩北印刷廠有6個人印鈔票,3個人一塊板,6個人兩塊板,還有1個專門負責裁紙的人。據李天福同志回憶:“當時鈔票很難印,特別是顏色難印,一道顏色印一次,要印四道顏色,印出一道顏色就必須晾干,等晾干了后又再印。”印刷紙幣時按券別版面大小和每大張紙可印張數計算,點交印刷局使用。像“銅元拾枚”的鈔票用4層棉紙,一面加蠟印字,一面不印字,背面光版是用鉛印機一次印成的。印好的票子都要送到銀行蓋3道章,即紙幣兩頭騎縫章(長圓形)、正面右下角橢圓形行章和票下沿編號章。章蓋好后,送交會計按順序號碼進行登記,然后交給出納妥善保管,發出的票子也要按號碼登記。印鈔場所有嚴密制度,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所印鈔票不能有多有少,印壞了的紙張也要如數上交,不得有錯。

蘇區鈔票版面面值有伍元、壹元、伍角、貳角、壹角,都是石印的。另外,由於當時油墨來自不同地區,紙幣顏色有淺有深,相差甚遠。1933年下半年以后,紅色油墨緊缺,角幣背面也就不再套紅印花紋了。

除了用多種顏色套印和加蓋騎縫章防偽,閩浙贛蘇區還在票面上提醒使用者防假。閩浙贛、贛東北、閩北的蘇維埃銀行鈔票上均印有“如有偽造,從嚴懲辦”的字樣。

川陝蘇區貨幣的防偽

川陝蘇區從1932年12月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從鄂豫皖蘇區轉戰入川始建,到1935年3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撤離,歷時兩年零4個月,其在政權建設中的金融體系留下了燦爛的一頁。

1932年紅四方面軍進入川陝蘇區后,2月,川陝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正式成立,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部長鄭義齋任行長。3到4月間,開始發行貨幣。由於物質匱乏並缺乏造幣設備,開始用當地生產的土布制造布幣。1933年6至7月粉碎國民黨進攻,繳獲田頌堯造幣設備后,開始制造蘇區銅幣、銀幣。9月,打下達縣,繳獲軍閥劉存厚一套從德國進口的造幣設備,將其運到通江,建立了正規的川陝蘇區造幣廠,其規模之大、設備之齊全、技術力量之雄厚,堪稱蘇區之最。開始發行精美的銅、銀、紙幣。直到1934年紅軍撤離旺蒼,策應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將制造重幣的設備棄於河中,僅帶走制造布幣的設備,1935年在茂縣,建立的西北聯邦政府還發行過布幣。在川西高原民族地區,由於當地老百姓不接受布幣,紅軍必用銀元,1935年的7至8月間,川陝蘇區貨幣停止使用。

綜合來說,川陝蘇區貨幣的防偽措施主要有如下幾種:

第一,票面防偽。在票面圖案花紋和文字中添加暗記,川陝蘇區的布幣中實施了暗記防偽辦法﹔多種顏色套印,川陝蘇區的鈔票為五色套印﹔票面設計的藝術化,票面設計使用了變體美術字和藝術性較強的圖景、人像等花紋圖案,川陝蘇區的壹圓紙幣上的馬克思、列寧頭像等圖像以及花紋和文字,是由當時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的廖承志繪畫設計的,形神兼備﹔加蓋專門的印章,川陝根據地的貳串、三串布幣上,每張竟印有正方形、橢圓形、大小長方形的4顆印章,這些印章有些是鈔票專用印章,有些是金融負責人私人印章,有些是政府或銀行的公章﹔川陝蘇區還不定期更換票面顏色和版式。

第二,幣材防偽。川陝蘇區鈔票主要使用紙質和布質兩類幣材,根據地在這方面採取了某些防偽措施。一是從白區購買或獲得較高質量的印鈔專用紙。川陝蘇區不惜成本使用硬通貨從成都、重慶等白區購買質量較高、當地不易制造的紙張來印鈔,如用道林紙、水紋紙等。有時也通過關系購買或在戰爭中繳獲一些質量優等的紙張。二是就地取材制造印鈔專用布或紙張。川陝布幣用的印鈔布從質地上看有土布和洋布,由於土布是當地手工紡織,因此當年紅軍繳獲或征集到的每一匹布紡紗的粗細都不一樣。由於土布的印染是手工操作,因此顏色都不一樣。在川陝布幣中又有深藍、淺藍、陰丹藍、綠色、土白等顏色。貳串的綠布布幣十分珍貴,當年發行數量相當有限。當時清江、苦草壩、碧溪、泥溪、永安、穡陽等地都設有織布廠,可以自行生產印制布幣的洋布。苦草壩紡織廠“主要織土布和洋布……洋布專供印票子用”。碧溪織布廠也“有機頭30多架,專織印票子的洋布……將織好的布漂染后,專門運到德漢城石印局印布幣”。印制布幣的洋布要求細密均勻,一般每機一日可織布三尺。

第三,管理防偽。川陝蘇區在貨幣發行與流通管理方面採取某些特殊的政策措施,在票券防偽上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蘇區從法律上打擊偽造和使用假幣者,對各土豪和大私人銀行和錢庄,蘇維埃政府委派代表監督其行動,禁止這些銀行發任何貨幣。對進行經濟破壞陰謀的,破壞銀行信用的,革命法庭根據“犯罪輕重、階級成分,分別首要”,分別處以勞改、監禁和死刑。據原紅江縣經濟公社負責人屈全學回憶:“銀行發行票子后,紅江縣有一個地主造假票子。有一天,一個人來我們處買貨被發現了,清查出來把他殺了,還連帶了幾個人。”通過正面宣傳和法律保証,布幣的權威地位得以確立。 (下)

在鄂豫皖蘇維埃政權建立后的兩年多時間中,蘇區銀行共印制了15種紙幣。綜合各種史料記載,盡管鄂豫皖蘇區處於經濟落后狀況,貨幣的制造條件極為簡陋,但在幣材選擇、票面設計、印制等環節,極為重視在自身當時條件下加強鈔票的防偽性能。從保存下來的鄂豫皖蘇區蘇維埃銀行幣來看,一是選擇優質紙張印造貨幣,另外是部隊外圍作戰繳獲敵軍機關用的高級紙張﹔二是票面圖案花紋設計比較復雜。鄂豫皖時期的石印科,票面設計的盧楚橋、盧漢橋兄弟倆就是精致制版工藝的高級技術人才,又擁護革命,投身到根據地從事紙幣圖案設計﹔三是採取“三色套印”印制貨幣,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工藝﹔四是加蓋號碼,有的還刻有字母,並蓋有篆文印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