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漫談江澤民的音樂藝術表達

李友剛

2013年10月12日16: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作為政治家,江澤民對音樂藝術有著深厚的素養。他善於借助音樂的表現力與感染力,來表達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對師友的懷念之情,對親人的眷戀之情。在一些國際場合上,他還善於用音樂來增加互信,促進友誼。他對音樂這門藝術的一生摯愛與嫻熟運用,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藝術修養和生活趣味,而且表達了他的人生情懷和品格追求,更展現了他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如何加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充滿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關鍵詞]江澤民﹔音樂藝術﹔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江澤民自幼喜好音樂,對音樂有著深厚的素養。在不同時代,江澤民善於借助音樂這門藝術的表現力與感染力,來詮釋、抒發他對祖國、對師友、對親人的誠摯情感。在國際場合上,他還經常通過音樂來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展現出大國領袖的魅力風採。

用音樂來表達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在學生時代,江澤民就學會了拉二胡、吹笛子,此外還一直喜愛京劇、越劇、昆曲等民族曲藝。在革命年代,他經常借助自己的文藝特長進行革命宣傳。當同學們演出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小品劇時,他就拉二胡伴奏﹔當召開班會時,他就指揮大家唱革命歌曲。這些歌曲讓他時刻迸發革命的激情,也抒發他希望拯救國家於危難的愛國情懷。

新中國成立后,江澤民經常在工作之余,組織單位的青年人唱歌。在上海益民食品廠工作時,他教大家唱《解放區的天》、《南泥灣》、《團結就是力量》等歌曲,不僅豐富了大家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表達了工人階級對新中國的熱愛,對黨和人民光輝事業的由衷贊美。1958年任長春一汽動力分廠廠長后,江澤民還經常指揮大家唱《我的祖國》、《歌唱二郎山》、《志願軍戰歌》,此時的他風華正茂,渾身充滿干勁,時刻保持著作為新中國建設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一支支催人奮進的歌曲,鼓舞著他和像他一樣的青年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用音樂來表達對師友的懷念之情。錢學森是江澤民在上海交通大學的老學長,2001年12月11日,江澤民第三次到錢學森家裡看望。錢學森的夫人蔣英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也是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家。這天,她的學生祝愛蘭也在場。江澤民興致很高,即興唱了一首自己當年小學放學時常唱的、也是交大校友李叔同所寫的歌謠:“……課畢放學歸。……老師講的話,可曾有違背?父母盼兒歸,我們一路莫徘徊。將來治國平天下,全靠吾輩。大家努力啊,同學們,明天再會。”(上海交通大學編著《江澤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頁。)可以說,年幼時與同學一起求學的情景在江澤民的記憶裡清晰如昨,學生時所受的教育和熏陶,樹立的理想,深深影響了江澤民的一生。

師生情誼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江澤民對老師顧毓琇的尊重與關懷堪稱一段佳話。顧毓琇是江澤民在上海交通大學的老師,既是享譽國際的電機工程專家、自動控制學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卓有建樹的戲劇家和詩人。中美正式建交之后,移居美國多年的顧毓琇與江澤民開始有機會重續舊緣。顧毓琇每次回國,江澤民都要親自會見。江澤民每次出訪美國,也總會拜望顧毓琇及其家人。2001年12月18日晚,一場特殊的音樂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舉行,這是顧毓琇教授作品音樂會,演出的曲目都是由顧毓琇作詞作曲或打譜的。江澤民出席了這場音樂會,專心聆聽,頻頻鼓掌。他用這種方式慶賀老師百歲壽辰,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和由衷敬意。

用音樂來表達對親人的眷戀之情。江澤民與夫人王冶坪自結婚以來,相濡以沫,互敬互愛。在他們金婚紀念日那天,江澤民用意大利語高歌一曲《我的太陽》,“聲音雄渾華麗,頗見功力”。之后,他又拉起了二胡,唱了一段韻味十足的京劇。緊接著,他和王慧炯、張安銘等友人一起合唱起那些百聽不厭的老歌。江澤民用音樂來表達對親人的真摯情感,以此來紀念與夫人50年相攜相守的幸福人生。臨別之時,客人們才知道那天是主人的金婚紀念日,大家頗為感動。江澤民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有著普通人的至情至性,他身邊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誠友善、平易近人。

在一些國際場合上,江澤民還善於用音樂來增加互信,促進友誼。音樂無國界,能夠很好地搭起人與人、國與國進行友好溝通的橋梁。1987年6月受邀訪問美國期間,江澤民在一次宴會上,邀請舊金山市市長法因斯坦共同演唱美國經典歌曲“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增進了雙方的感情。

1999年3月,江澤民在訪問奧地利期間,參觀了莫扎特故居,他興致勃勃地欣賞了鋼琴家在莫扎特使用過的鋼琴上演奏的莫扎特名曲,還用這架鋼琴即興演奏了一首中國樂曲,贏得了滿堂喝彩。江澤民說,今天,我在莫扎特曾經彈過的鋼琴上演奏,是為了留下一位萬裡之外的中國音樂愛好者對莫扎特的崇敬,也是為了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中奧兩國人民的友誼。參觀結束后,應主人之邀,江澤民在貴賓留言簿上留言。他想起剛剛聽到的鋼琴家演奏的莫扎特音樂作品,欣然寫道:“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參見鐘之成:《為了世界更美好:江澤民出訪紀實》,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版,第348—349頁。)

1997年10月,江澤民訪問美國,第一站是夏威夷。夏威夷州長設家宴,活動設在自家花園裡。州長夫人的妹妹彈鋼琴,夫人唱歌,江澤民演奏從國內帶去的夏威夷吉他。當時,花園外聚集了一批美國人和華人,其中有幾個“藏獨”分子正在鼓噪干擾。當美國朋友一聽江澤民要用夏威夷吉他演奏樂曲時,熱烈的掌聲一下子把“藏獨”分子的鼓噪給壓了下去。江澤民巧妙地借助音樂壓制了於我不利的干擾,爭取了支持,鼓舞了士氣。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有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江澤民對音樂的摯愛與嫻熟運用,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藝術修養和生活趣味,而且表達了他的人生情懷和品格追求,更展現了他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如何加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充滿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作者李友剛,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北京100017〕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