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兩當兵變的意義和經驗

李 蓉

2013年10月15日16:32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兩當兵變的意義和經驗

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領導的武裝兵變數以百計,兩當兵變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土地上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步驟、有目的的武裝斗爭。兩當兵變的意義是重要的。它和中國共產黨先后領導的其他多次革命武裝兵變一樣,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從事革命斗爭的同志們的士氣,同時也是極大地震動了敵人。年輕的習仲勛作為兵變的主要領導人,參加了兩當兵變的全過程。從籌備到舉行,他都親臨其境,身體力行,這對他是一個很好的鍛煉。習仲勛曾回憶說,大革命時期,陝西各地就曾經出現了蓬蓬勃勃的農民運動、工人運動、士兵運動和學生運動。“大革命失敗后,劉志丹、謝子長等同志堅持武裝斗爭,先后組織了西北反帝同盟軍和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並在陝、甘兩省交界的照金創立了小塊的革命根據地。”習仲勛談到,“我於一九三二年春在甘肅兩當發動兵變,失敗后轉到照金。一九三二年冬,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正式成立。”領導兩當兵變的光榮歷史,卻在習仲勛的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寫下了厚重而亮麗的一筆,也為他以后領導革命斗爭積累了寶貴經驗。

兩當兵變揭開了甘肅革命武裝兵變的序幕,在甘肅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甘肅地區較早受到革命的影響。1925年10月,共產黨員宣俠父、錢泉受中共北方區執委和李大釗之托,隨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到達蘭州,很快與張一悟等人取得聯系,同年底建立中共甘肅特別支部。兩當兵變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進一步壯大了陝甘紅軍力量,有力地促進了甘肅武裝兵變的持續發展,同時也策應了陝甘邊武裝斗爭的開展,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創建及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兩當兵變的爆發,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群眾工作,開展武裝斗爭的結果。192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給陝西省委的信,強調了開展群眾工作,鞏固黨的基礎,更好領導群眾的重要性。兵運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舊軍隊的成分,大多是農民出身,大多是因為生活而被迫從軍。而反動軍閥則虐待士兵,驅使他們為其賣命。因此,中共陝西省委按照中央的指示,在大力開展工農運動的同時,派出劉志丹、謝子長等一大批共產黨員,在陝甘一帶開展兵運工作,把瓦解敵人,變白軍為紅軍的革命兵變,作為這一時期的中心任務,以推動西北地區的革命斗爭的蓬勃發展。參加兩當兵變領導工作的習仲勛在這期間的兵運工作中,積累了相當寶貴的實際斗爭經驗。

兩當兵變還留下了值得注意的教訓。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仲勛在談到兩當兵變的時候曾經感慨,還是志丹同志說得對:“多年來,陝甘地區先后舉行過大大小小七十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如果我們像毛澤東那樣,以井岡山為依托,搞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逐步發展擴大游擊區,即使是嚴重局面到來,我們也有站腳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現在,最根本的一條,要有根據地。”習仲勛始終牢記著劉志丹的教導。以后他參與創建以照金、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關中等地領導抗日民主根據地工作,都牢記著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具體來說,兩當兵變對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提供的經驗主要有:

一是從事群眾工作的經驗。剛到部隊做兵運工作的習仲勛,年僅17歲,沒有更多的群眾工作經驗。但他懷著對黨的忠誠、對理想的追求、堅定的信仰,按照黨的要求去做,同士兵們打成一片,積極地進行革命宣傳和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兩當兵變后,習仲勛又先后從事共青團、游擊隊工作,以后又擔任了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副主席、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習仲勛能被毛澤東稱贊為“從群眾中產生的領袖”,和他在兵運工作期間從事士兵群眾的工作有著密切關系。

二是從事革命武裝斗爭的經驗。在中國,革命的武裝斗爭是黨和人民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兩當兵變的規模雖然不算太大,參加者約300多人,但卻是一支革命的武裝力量。這支武裝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習仲勛任隊委書記。陝西省委得到兩當兵變的消息后,派劉志丹同志帶部隊到乾縣、永壽一帶接應。習仲勛等也率兵變部隊向陝甘游擊隊活動的地區靠攏。當他們到達永壽縣境內,准備攻打永壽縣城時,遇到敵人的包圍。經過激戰,部隊在永壽縣岳御史村被打散,兵變遂告失敗。雖然兩當兵變遭到失敗,仍然是對敵人力量的瓦解和破壞。兩當兵變后,習仲勛又擔任了紅軍渭北游擊隊第二支隊政治指導員、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政治委員、邊區特委軍委書記等職,為革命武裝斗爭的開展嘔心瀝血,也積累了這方面的豐富經驗。

三是黨的建設的經驗。習仲勛接受黨的委派做兵運工作,他注意發現士兵中的先進分子,及時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從3個連的黨支部,到營一級的黨委,都是按照黨的組織建設要求,把黨員緊密地團結在黨的組織系統裡,並接受黨的教育。在一個營的隊伍中發展30多名黨員,從比例上看,黨員人數近10%,這在兵運工作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

四是共產黨人必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突出的人格魅力。領導兩當兵變時年僅19歲的習仲勛何以服眾?靠什麼來領導部隊中的30多名共產黨員?上級黨組織的領導是不可缺少的,廣大黨員的支持和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外部條件,年輕的習仲勛所表現出來的組織領導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正如稱習仲勛為戰友和兄弟的王世泰所指出:“他雖然年紀輕輕,卻承擔著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重任。他能在短的幾個月搞起一個營的兵變,其中所付出的心血和代價是常人所不能夠的,而且居然搞成功了。”“我當時也是從事兵運工作的,深知搞兵運工作的酸甜苦辣,要發動一個營的兵變,沒有足夠的勇氣,沒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沒有無私無畏的膽略,是絕對辦不到的。”兩當兵變的舉行,固然是貫徹省委的指示,固然和習仲勛的戰友們共同的努力分不開,但習仲勛個人所發揮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深入研究兩當兵變的歷史貢獻和意義影響,以此緬懷革命先輩,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展,可以更多地發掘、發揮歷史寶貴財富的作用,為今天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供重要的精神動力和營養劑。

(作者系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