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歐陽淞
2013年10月16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參加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我的發言,側重緬懷習仲勛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所建立的不朽功勛、所表現出的崇高品質和革命精神。
習仲勛同志是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成長起來的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大革命洪流中投身革命﹔在革命處於低潮、個人身陷囹圄時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艱難歲月裡同劉志丹、謝子長等同志在陝甘地區舉起工農武裝割據的大旗﹔在保衛黨中央、毛主席和陝甘寧邊區的戰斗中屢建奇功。他21歲當選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32歲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46歲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49歲受到錯誤處理,65歲復出,67歲回到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上。他傳奇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一生。
習仲勛同志為實現崇高理想而一往無前、矢志不移,是懷抱“最大的犧牲決心”的堅定革命者。習仲勛同志1926年5月加入共青團。1928年春,在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時,遭到國民黨當局關押。在獄中,他轉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32年4月,他領導發動“兩當兵變”,創建了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革命斗志。習仲勛同志以“兩當兵變”為起點,開始經受武裝斗爭的血與火的考驗。他曾說過,那時沒有最大的犧牲決心,是不能夠革命的。我親身體會到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以及舊社會黑暗的情況,不管多麼艱苦,就是要下決心革命。
習仲勛同志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為實行工農武裝割據而浴血奮斗,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習仲勛同志和劉志丹、謝子長等同志學習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創建和發展了先后以照金、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1935年春,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同陝北革命根據地統一為陝甘革命根據地。黨中央、毛澤東同志長征到達陝甘后,將在錯誤肅反中被關押的劉志丹、習仲勛等一大批領導干部釋放,陝甘這塊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得以保存,成為黨中央、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習仲勛同志堅持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關心群眾疾苦,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1943年,毛澤東同志曾親筆為習仲勛同志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無論是在關中守衛陝甘寧邊區南大門,還是在綏德保衛邊區北大門,習仲勛同志始終是黨和人民利益的忠實捍衛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執行者,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衷心擁戴。毛澤東同志稱贊習仲勛同志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習仲勛同志為革命戰爭勝利而英勇奮戰,為人民軍隊發展壯大而嘔心瀝血,是軍事斗爭和軍隊建設的卓越領導者。在保衛陝甘寧邊區的斗爭中,習仲勛同志參與領導了著名的爺台山自衛反擊戰。抗日戰爭勝利后,他組織策動橫山起義,參與指揮榆橫戰役,接應王震同志率領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隊中原突圍勝利返回延安。在轉戰陝北期間,他協同彭德懷同志指揮了保衛黨中央、毛主席和陝甘寧邊區的一系列戰役,相繼取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和隴東、三邊戰斗的勝利。作為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他和彭德懷、賀龍同志一起率部轉戰西北戰場,或開展新式整軍運動等軍隊政治工作,或組織后方支前,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為了人民江山,習仲勛同志出生入死、百折不撓﹔為了人民利益,習仲勛同志夙興夜寐、赤膽忠心。如今,人民江山堅如磐石,偉大事業前程似錦,我們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更加充滿信心!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6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