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劉懋賞 民國山西獨特人物

王寶國

2013年10月17日11:04   來源:山西日報

劉懋賞(1870年-1931年),字勸功,世稱“老勸”。朔縣(后劃入平魯縣)安太堡村人。中國同盟會會員,民國第一屆國會參議員、歸化館監督。

劉懋賞出身農家,自幼心存大志,讀書甚好。村塾后以高才生擢入山西令德堂(清光緒8年設立,時為山西最高學府)就學。32歲(清光緒28年)入山西大學堂中齋,因其文思之優,被任總齋長之職,當年,以壬寅科秦晉合闈鄉試舉孝廉(中舉)。兩年后,以優秀生資格被選送日本明治大學分校經緯學堂速成師范班留學。劉懋賞出生於同治九年(1870年)4月3日,正值清朝末世,感於社會動蕩,人心浮動,起“勸功”為字。

勸友勸學

在日期間,劉懋賞加入中國同盟會,從事革命運動。此期間,他“屢勸同學出國學習實用科學,以振興中華”(據《平魯縣志》)。在劉懋賞的勸動下,半年裡山西東渡日本的學子就有200多人。其中,李尚仁、劉朴忱、李懋侯、李海寰、南佩蘭等多人受他直接之勸而自費留日。

當時,省府太原有晉新書社,劉懋賞為之出力最多。此外,劉懋賞聯合同學多人,以白銀20兩為一股,募集資金創辦了《晉陽學報》(后改名《晉陽公報》),劉懋賞與楊兆泰為總董,推武紹光為總理。《晉陽公報》是同盟會山西支部的機關刊物,它以民間經營謀社會之大業,以宣傳民主、啟發民智為旨。此“勸”之后,劉懋賞心裡有了底氣,他聯合留日同學馮濟川、徐一清、孟元文、尚光霖、李文朂、蘭承榮、蘭承昌、王桐年、武繩文、王執中等共11人籌辦了山西第一所私立中學——山西中學堂,是為山西省立第一中學之基礎,為山西私立中學之發軔。

這時期,劉懋賞任山西大學堂庶務長,以新的管理思維對該校校務管理多行改革之“勸”。1909年,山西學務公所成立,劉懋賞被公推為議紳之一,對全省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勸政勸世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批准英國福公司訂立包辦開採山西的平定、盂縣、潞安、澤州及平陽府所屬各礦產60年的合同。五年之后派人前來山西的陽泉開採,並擅自購買民地,封閉原有煤礦,企圖獨霸其利。清政府出賣民族利益的行徑引起極大民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山西起了爭礦高潮,劉懋賞被公推為爭礦代表,多方奔走,為民請命,多次到清政府外交部與福公司談判,據理力爭。軟勸的同時,配以“硬勸”,組織發起爭礦運動,終於以275萬兩白銀的價格收回了礦權。在此基礎上,劉懋賞與馮濟川等人力推山西票商渠本翹為總理,在陽泉成立了 “保晉礦務總公司”這樣一個維權性公司。此公司后來成為山西早期的新型工業企業。

劉懋賞是山西省同盟會會員中堅分子,常與李成林、劉朴忱、丁時齋等開展地下工作,這引起滿清當局和社會的關注。山西清巡撫恩壽想攆劉懋賞出晉以分化山西同盟會實力,但深知劉懋賞乃不易制服之人,又鑒於劉懋賞社會影響甚大,即假他人之力推舉劉懋賞為北京資政院議員。劉懋賞到京任職,仍高度關注並影響山西動態。宣統三年(1911年)山西響應起義,成為新生的民國一省,但在“南北議和”中,袁世凱以山西都督閻錫山離開省府為由而不承認山西的革命地位。為使山西起義軍納入革命軍政府序列,劉懋賞再次受到晉人的公推,以山西軍政府代表,到上海面見孫中山先生,進行軍事聯絡,獲得談判成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劉懋賞被選為臨時國會參議員,之后又被選為第一屆參議院議員。民國元年(1912年)又任歸化館監督。

晉奉戰爭中,晉軍放棄雁北,奉軍兵臨朔縣城下。為保朔縣古城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劉懋賞冒險臨敵,登城與奉軍師長董懷清對話。奉軍從來沒經歷過有文官如此守護城池者,最終妥協。后,朔縣紳士發起要為劉懋賞立碑,劉懋賞力拒而罷。袁世凱篡國之后,劉懋賞憤而辭職,離了政界。

勸業勸民

劉懋賞甫一回鄉,即大興水利。

劉懋賞故鄉為塞外雁北,一向為十年九旱,地瘠民貧,劉懋賞認定,惟大辦水利事業,方為造福人民的有效途徑。早在宣統二年清政府資政局議員的任上,劉懋賞即聯合鄭子固、熊鑒堂、曹捷三等人在故鄉朔縣改建六合水利公司,創辦過廣裕水利公司。廣裕公司主要的水利事業有兩項,一是引恢河水,自陽方口(今屬忻州市寧武縣)起經梨元頭等村至老君廟、東小寨、福善庄等村約40裡長灌溉渠一條,可灌溉民田約數百頃﹔二是在恢河與桑干河交匯處創設廣裕公司第二支店,開鑿自石頭庄、三家店村附近至西隱寺村的灌溉渠一條,可灌溉朔縣東南鄉十余村數百頃民田。劉懋賞的事業引起閻錫山的關注,他的廣裕公司被山西省政府接收。

劉懋賞由此與水利結緣,又與人先后組建了富山水利公司和廣濟水利公司。富山公司是與梁載陽等合辦,剛一成立,首先想在故鄉安太堡開一條10裡長渠,從村西10裡以外的打鶯溝村引水到村,可惠澤沿途近百畝土地。造福於民的大好事,總是與群眾當前的具體的利益有沖突,劉懋賞的水利工程實際上是一項綜合的社會工程。他在自己故鄉的引水工程完成了前期的勘探、設計,即將動工時,卻因“本村當院”,諸多矛盾無法調和而停辦。離了本村,劉懋賞的富山公司在朔縣與山陰縣交界處的泥河村和安營村附近引桑干河水開鑿了可灌溉民田數百頃的灌溉渠一條。

富山公司的事業又引起閻錫山的關注,再次為山西省政府接收。

1914年6月,劉懋賞又聯合胡瑞霖、田子琮等人在應縣創設廣濟公司,劉懋賞為總理。廣濟公司在應縣城東南的南馬庄附近攔河筑壩,引渾河水開鑿大渠一條,將48村的4800余頃鹽鹼土地改良為良性土地。應縣工程一上馬,同樣並不順利,當地不少人大舉圍攻,他們舉了鐵鍬要劈施工人員。劉懋賞請了晉軍的張漢杰部隊保駕,才得以完工。完工后,清冽冽的滿渠大水流入廣袤的大地,原先舉鐵鍬的人們,舉了一面上書劉懋賞姓名和“惠我無疆”四個大字及48個村村名的大匾,淌著淚將匾挂到劉懋賞家大門上。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五月六日,深為民眾愛戴的老勸劉懋賞,因眼病失明,在北平逝世,享年62歲。劉懋賞既逝,在山西的同仁公議將先生奉祀三立閣,在縣奉祀鄉賢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