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綺雯
梅蘭芳當年蓄須明志
明年是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一些活動事實上今年已經開始啟動,據透露明年會有一個盛大的全球巡演計劃,上海將是重要一站。
思南公館也計劃適時舉辦紀念活動。
今年已79歲高齡的梅葆玖日程排得滿滿當當,隻能將當面採訪改為電話採訪,接電話的正是梅葆玖先生。記者自報家門。“哦,上海《解放日報》,我知道。”就這樣,他開始講述自己的上海情緣。這是一次愉快的對話,讓記者差點忘記了是在工作,電話那頭的梅先生,思維敏捷,口齒清晰,毫無“年齡感”。
“我在上海出生、成長、學習,小學念的是磐石小學,中學念的是震旦大學預科,直到1949年,第一次隨父母去北京。”梅先生直言:“我對上海有非常特殊的感情。”
思南路87號,現在的思南公館87號(原馬斯南路121號),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先生出生於此。這棟西班牙式的花園洋房,是梅蘭芳一家在上海居住20多年的寓所。房子共有四層,底層為汽車間和佣人宿舍﹔ 二樓有書房,梅蘭芳稱之為“梅華詩屋”﹔三樓是梅蘭芳、福芝芳夫婦 的 臥室﹔ 四樓住著梅家的孩子們。梅葆玖就出生在三樓母親臥室的床上,當時其父不在家,去了武漢演出。
說起上海歲月,梅葆玖印象最深的還是父親在思南路老宅經歷的種種,“思南路87號見証了父親一生中最精彩、最有意義的時期,這段記憶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1932年,華北局勢動蕩,梅蘭芳攜全家南遷,最開始下榻於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滄州飯店,1933年后在思南路87號定居。梅葆玖告訴記者,思南路87號之所以在海內外有著廣泛影響力,是因為梅蘭芳“蓄須明志”是在這裡,梅派表演體系的形成也是在這裡。此外,一大批優秀的梅派弟子也是從這裡成長起來的,包括李世芳、言慧珠、張君秋、杜近芳、李玉茹、童芷苓、白玉薇、顧正秋、楊榮環、陳正薇、沈小梅、梁小鸞等等。
抗戰期間,梅蘭芳蓄須明志,謝絕舞台。梅葆玖清楚地記得,1943年,日本方面派人來到梅府,想逼梅蘭芳為日軍演出。父親冒著生命危險連打三針傷寒預防針使體溫高達39度,以重病為由,堅決拒絕。為了激勵人們的抗日熱情,父親還創作了至今仍長演不衰的梅派愛國主義名劇《抗金兵》和《生死恨》。“這些事情都發生在思南路87號。”對於梅葆玖來說,《抗金兵》 首演時他還未出生,不過,但凡發生在思南路87號的事情,他仿佛都歷歷在目。1935年3月12日到4月21日,梅蘭芳率團從思南路87號出發赴前蘇聯演出,並進行一系列學術講座和研討。這一次訪問使京劇真正走上了國際舞台,梅蘭芳戲劇表演藝術體系也在這一時期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梅葆玖告訴我們,“那時候,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戲曲、影視和話劇界的名演員們濟濟一堂,和父親交流切磋。在二樓書房‘梅華詩屋’,父親也常常以畫會友,包括湯定之、吳湖帆、李拔可、葉恭綽等人。1944年冬,父親在家從收音機內聽到日本吃了一個敗仗的消息后,立即畫下一幅梅花圖,題作《春消息》,以預示勝利快要到來了。”梅家的座上賓中還不乏世界知名的大師級人物。1936年2月9日,梅蘭芳在思南路87號接待了美國著名表演大師卓別林及夫人,他還陪同卓別林觀看了馬連良主演的 《法門寺》。
也是在思南路87號,梅蘭芳迎來了抗戰勝利的好消息。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梅蘭芳的摯友們都來到了梅家,梅蘭芳在三樓臥室剃去胡子,用一把折扇遮臉緩緩下到二樓,撤去折扇后,家人和朋友們看到一個重新煥發出藝術青春的梅蘭芳。
1958年,梅家搬出思南路87號,將房屋交給當時的盧灣區房管局,隨后舉家遷往北京。但梅葆玖的思南路情緣並沒有畫上句號,他還是會常“回家”看看。“我陪很多人去參觀過這棟承載我們全家很多記憶的房子。”梅葆玖說:“房子修整過了,外觀沒有怎麼變,但內部設施更好、更現代化了。”他認為,這房子本身就是一段珍貴的歷史,應該好好保留。
談起他自己的近況,梅葆玖說,年紀上去了,現在很少登台,頂多是逢年過節唱一段,更多的是投身教育工作,帶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希望教出更多梅派傳人。“我現在擔任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有責任把梅派藝術一代一代往下傳。”評價年輕的學生們,梅葆玖充滿如師如父般的慈愛,“他們很願意學,也是真的喜歡京劇,准備把京劇作為一輩子的事業來做的。他們學習起來也很認真,看很多影像資料,尤其是我父親的演出資料,我當面則更多地教他們身段。”和老一輩學戲的學生們最大的不同或許是,旦角如今都是女學生在學了,梅蘭芳第三代隻傳承了一個男旦,“男旦不在人多,但還是得傳承下去。”梅葆玖這樣認為。
梅葆玖先生還興致勃勃地與記者聊起他前一天晚上在長安大戲院參加的重陽節活動,他登台獻唱了一段父親的保留曲目 《貴妃醉酒》。記者可以想象當時的熱鬧場面:“台下肯定爆滿吧。”他笑言:“是啊,昨天來了很多六七十歲、七八十歲的老藝術家,我也參加了一個節目,就是這樣。”
明年將迎來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的紀念,梅葆玖先生透露,雙甲子的紀念,大家都很重視,文化部也在籌備隆重的紀念活動。“除了在國內有一系列紀念演出安排外,明年還有一個盛大的全球巡演計劃,我會帶著演出團隊重走當年父親海外演出的所到之地,包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我覺得,這是一種特別有意義的紀念方式,能更直接地向國外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戲曲。”梅老先生告訴記者,明年的巡演計劃中,上海是重要一站。
事實上,梅蘭芳誕辰紀念今年已經開始。思南公館也計劃適時舉辦一個有關梅蘭芳的小型展覽。對於林林總總的紀念活動,梅葆玖“樂觀其成”,表示“這很好”,說“我很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多看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書、多聽一些傳統文化的戲曲、音樂,對他們會有很好的影響。對於我們藝術工作者來說,就是要多排一些好的戲,讓小學生、中學生都來聽一聽、唱一唱。”
后記
採訪梅葆玖,聽他談過往,他特別提到了一個人——吳迎老先生。梅葆玖說:“我們家的歷史,我小時候的情況,他了解得最清楚,問他就對了。”隨后,他不假思索地報出了吳老先生家裡的電話以及手機號碼。兩人的熟絡毫無疑問。
吳迎是中國梅蘭芳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其編著的《從梅蘭芳到梅葆玖》一書,圖文並茂地講述了梅蘭芳與梅葆玖之間的故事。和他對話,不難發現,那些當年事,說他比梅葆玖記得還清楚一點不為過。記者提起一些往事,吳老先生馬上能告訴我們那是哪一年的事情,當時的情形如何。在他幫助下,文章中對思南路87號那段歷史的回顧更加清晰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