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廣華 何明圓
據考証,在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馬克思誕生的國度,至今仍保留著550條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在四川,也有一條中國獨一無二的“馬克思街”。從紅軍時期一直沿用到現在,至今原貌舊址依在。它是當年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見証,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崇拜和敬仰的體現。
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取得反“三路圍攻”的勝利。7月上旬,由4個師擴編為4個軍,新建立了7個縣的蘇維埃政府,擴編后的紅四方面軍第31軍進駐廣元旺蒼壩。7月,紅軍解放了嘉陵江東北的曾家、王家、衛子、虎跳等地區,並於23日在元壩建立了紅色政權——川陝省嘉陵縣蘇維埃政府,由羅武中任縣蘇維埃主席,喬元邦任副主席,下設保衛局、交通局和糧食、土地、內務、勞工、財經、文化委員會等辦事機構。
保衛局設在歐家院子。歐家院子原有一塊長7尺、寬4尺、上書“是岸先登”的木匾,挂在堂屋門上已有好幾輩了。嘉陵縣蘇維埃成立之時,紅軍為慶祝十月革命節,專門取下刨平,重新用楷書書寫了“馬克斯(思)街”4個大字,改懸於大門之上。從此,這條街就叫“馬克斯(思)街”了。
歐家院子內壁上也被畫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畫像。晚上,在桐油燈下,紅軍戰士們在這裡唱歌跳舞,演文明戲,前來觀看的人群擠滿了整個院落。十二三歲的兒童團員則扛著紅纓槍,在元壩周圍的路口、要道站崗放哨,盤查過往行人,煞是威風。
“馬克思街”全長約200米,立木架瓦屋鱗次櫛比,石板天井四合院一字兒延伸。離嵌在街面上的“川陝省嘉陵縣遺址”大理石碑約百米的張懷溫宅院,就是當年嘉陵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當時,川陝省嘉陵縣蘇維埃下轄8個區蘇維埃,面積為2450平方公裡,人口約為169100人。在這塊土地上,產生了有名有姓可查的各級蘇維埃干部2144人,為共和國流血捐軀、有史料可考的紅軍指戰員、蘇維埃干部和革命群眾達1912人。
紅軍北上抗日后,游擊隊也轉移到了外地。一名叫歐啟賢的老鄉冒著生命危險把木匾偷偷扛回家中,當作鋪板藏在褥子下面。他和家人一直嚴守秘密,直到元壩解放以后。1964年,歐啟賢把木匾捐給了國家。這塊匾現存廣元紅軍文化園。
值得欣慰的是,當地政府於2010年3月20日正式啟動了“馬克思街”的改造工程。“馬克思街”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軍文化的一部分,將會閃耀著永不褪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