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曹禺之父萬德尊的詩文創作

王勇則

2013年10月24日14:54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曹禺之父萬德尊的詩文創作

  《南洋兵事雜志》,1906年9月創刊於南京,月刊。由兩江督練所教練處總發行,兵事雜志社負責編輯,設公牘、通論、學術、經歷、答解、見聞、詩歌等欄目,並譯介法、俄、美等西方國家軍事著作。

  《北洋兵事雜志》又名《兵事雜志》,1910年7月(宣統二年六月)創刊於天津,月刊。由北洋陸軍教練處主辦,北洋陸軍兵事雜志社發行,為北洋軍方刊物。主要欄目有圖畫、敘言、諭旨、奏議、論說、公牘、學術、海軍、經歷、調查、文苑等。

  《雲南》,1906年10月創刊,滇籍同盟會員李根源(雪生)、趙伸(直齋)創辦。該雜志在日本東京出版,系月刊。1911年武昌首義以后停刊,共出23期。

  劇作家曹禺在創作上受其父影響和熏陶是顯而易見的。曹禺之父萬德尊(1873—1929)雖為北洋將領(曾任陸軍中將、將軍府將軍),但擅詩賦、長文詞是其一生雅好。萬德尊晚年寓居天津時,仍以詩文排遣愁苦意緒。

  《曹禺訪談錄》載:“我父親有一本名為《雜貨鋪》的集子,有十幾本。那可以說是我父親的精神寄托,也可以說是我家非常珍貴的遺產,卻沒能保留下來。我父親是56歲死的,這本《雜貨鋪》是父親起的名字,收集了他的詩、挽聯、對聯,他的詩詞寫得很好”。“《雜貨鋪》裡……絕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可惜,怎麼找,也找不到了。我大學畢業時已經知道它的價值了,再找,也還是沒有找到。從這本《雜貨鋪》裡,可以看到我父親的另一面——幽默感,也可以了解到他的思想。我父親賦閑在家的時候,常給人家做壽文,寫那種駢體文。寫篇壽文,人家給200塊錢。賣文,他也是很高興的,他倒不在乎這錢”。

  家庭的熏染,對曹禺早年創作無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萬德尊的詩文創作情況,迄今尚未明晰。

  1906年創刊於南京、由兩江督練公所教練處總發行的《南洋兵事雜志》中,常見署名萬德尊的詩文,間或注明“留學日本、湖北潛江萬德尊來稿”、“潛江萬德尊”、“萬德尊來稿”等。據載,萬德尊1904年赴日本振武學校留學,1907年12月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步科,與李根源、孫傳芳、尹昌衡、黃國梁、閻錫山、楊文愷、姚以價、張開儒等同學。該期另有炮兵、輜重兵、工兵、騎兵等科。李根源著《雪生年錄》載,該期畢業生198名,1908年12月23日舉行畢業典禮。

  不過,已知萬德尊在《南洋兵事雜志》第11期(1907年7月10日)所刊的首篇文章《火器及筑城進步之攻擊法》,卻署名“留德學生萬德尊來稿”。《南洋兵事雜志》第20期還載有其譯自德國《兵事周報》的《波蘭武士保羅傳》。萬德尊是否有留德經歷,仍需查考。

  至1910年4月,萬德尊分別在《南洋兵事雜志》載軍事類文章不少於40篇,散見在15期中,包括軍事理論、軍事動態評論、戰史、軍事名人傳記(如《吳彭年傳》)和德文、日文軍事文章譯文等。其中,軍事題材的詩詞達60首之多,如《壯士行》、《從軍(兩首)》、《軍國民(七律四首)》、《中國之武士道(四首)》、《軍人之氣概(四首)》、《擬老杜諸將(五首)》、《前諸將(五首)》、《后諸將(五首)》、《歷代諸將(至少十六首)》、《漢壽亭侯馬槽歌》、《軍世界(四首)》、《再重九生日感懷(四首)》等。

  《中國之武士道》本是梁啟超旅日期間著於1904年的作品,此書“欲使全國尚武精神,養之於預,而得普及也”,傳播甚廣,頗有“喚醒國民愛國心”之功效。萬德尊慷慨賦詩《中國之武士道(四首)》,也應受梁啟超的影響。

  萬德尊創作的《軍世界(四首)》、《再重九生日感懷(四首)》,均載1910年第44期《南洋兵事雜志》。今人已將其分別整理(載《曹禺研究》第八輯)。其中,《再重九生日感懷》最后一首曰:“等閑猶是舊書生,負卻韶華未請纓。俠骨豪腸空自許,銅琶鐵板賴誰評。眼前世態如雲卷,夢裡詩心伴月明。多少閑愁何處訴,梧風焦雨盡含情”。從中,可品味其在舊體詩創作上的豐富含蘊和悠遠意境。“重九生日”一語,似可表明其生辰為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九日。

  萬德尊也對軍歌感興趣,先撰《論軍隊軍歌之必要》,后賦《軍歌(一首)》。其對清末軍歌創作應有開創性的貢獻。

  另外,1909年第3期《南洋兵事雜志》還載有《十年后中國之感者(續)》,署名“鐘食”。因萬德尊字宗石,因此,筆者判斷,“鐘食”似為萬德尊筆名之一。通觀《南洋兵事雜志》所載,可知萬德尊時為該刊主要作者之一,其在求學之余居然保持了如此旺盛的創作欲望,頗令人感慨。不得不承認,萬德尊具有一定的為文天賦,不僅因物起興,即景而作,而且很勤奮,手頭也很快。

  萬德尊於留日期間,還在《雲南》雜志第9號(1907年9月28日)、第10號發表了《壯士行》、《從軍》、《滿江紅·從軍》、《中秋月》等詩詞。

  《雲南》是1906年在孫中山、黃興支持下,由滇籍同盟會會員李根源等創刊於日本東京的雜志。不過,尚未發現萬德尊此際在日參加同盟會的原始文獻記載。

  萬德尊畢業之際,也與李根源等一樣,擔任見習士官半年左右,后於1909年回國效力。據《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第35冊載,宣統元年十月十一日(1909年11月23日),內閣奉上諭,公布“驗放陸軍部游學畢業生考列”名單。其中:考列優等者35名,分別著賞給陸軍步兵科、工兵科、馬兵科、炮兵科舉人,均並授副軍校(相當於中尉)﹔考列上等者171名,分別著賞給陸軍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馬兵科、輜重兵科舉人,授協軍校(少尉)﹔考列中等者11名,雖分別著賞給舉人,但以“協軍校記名補用”。其中,萬德尊考列上等,為86名陸軍步兵科舉人第一名。這一經歷,使之以“次等第三級”軍官身份躋身於軍界。但在《大清宣統政紀·卷二十三》中,卻將此次游學畢業生考試漏抄為“萬德等八十六名著賞給陸軍步兵科舉人”。“萬德”實乃萬德尊之誤。就在內閣公布名單“考列”的同一天,內閣奉上諭,將直隸總督端方革職。而今人在著述中常稱萬德尊被端方任命為直隸衛隊標統(相當於團長)。此說因之值得懷疑。當時,萬德尊已升任標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1910年7月,在天津出版的《北洋兵事雜志》(北洋陸軍教練處主辦)創刊號上,載萬德尊《雜俎》8篇(均為軍事小知識)和詩詞《從軍行》、《參謀旅行途次感懷》。《北洋兵事雜志》第2期(1910年9月),又刊其詩《擬王摩詰老將行》。而萬德尊在《北洋兵事雜志》第3期(1910年10月)所刊《中國今日舍軍事外即不能生存論》一文,具有鮮明的軍事救國思想。

  當時,萬德尊已在天津安家。就在萬德尊仍在軍次沉迷於遣詞造句、不斷迸發創作激情之際,曹禺出生了。曹禺的生日是1910年9月24日。而曹禺也曾溫馨地回憶——他打小就被包裹在濃郁的詩書氛圍中。對文字的超強敏感性和對事物的敏銳洞察力,則是萬德尊給予曹禺的無形的、巨大的精神財富。曹禺早年創作之所以文思泉涌,這也不能不視為其原動力之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