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於右任,陝西人,早年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投入反清斗爭,擔任過靖國軍總司令,是民國時期風雲人物、國民黨元老,歷任監察院長等高職。
於右任的書法成就斐然,世人公認。然這位美髯公還是美食家。他是西北人,卻被浸透六朝文化意蘊的京蘇大菜的風味所征服。京蘇大菜的特點是選料嚴謹,制作精致。在烹調上擅長燉、燜、叉烤,講究原汁原味,風味清鮮和醇,咸淡相宜,有“七滋七味”之說。酸、甜、苦、辣、咸、香、臭(如臭面筋、臭干,臭而香鮮)﹔鮮、鬆、酥、嫩、脆、濃、肥。
因他講究美食,十幾年(除去八年抗戰南京淪陷時期)裡,吃遍了南京的京蘇風味菜館。如開設在夫子廟秦淮河畔的“老萬全”的京蘇大菜,頭菜是“素魚翅”,用上等龍口(地名)粉絲、蝦茸、雞脯、蛋清等原料精制的。其他如“燉菜核”、“蘆姜(嫩生姜)雞脯”、“燉生敲”(鱔魚油炸后清燉|)、“熏白魚”等名菜也久負盛名,令於右任贊不絕口。此外,“綠柳居”、“馬祥興”、“邵復興菜館”(今江蘇酒家)等菜館的看家名菜如“貴妃雞”、“一棵鬆”、“金腿裡梅燉腰酥”、“貢蛋燉海參”等,於右任都多次品嘗過,還曾應店老板之請為其京蘇風味菜肴題聯、賦詩。后來他干脆花錢聘請一位南京城南邵姓廚師,為其烹制京蘇風味菜肴。
那時登門或輾轉相托求他墨寶的人很多,不少日本人及海外華僑也欣賞於右任的書法。起初於右任拒收酬金,怎奈薪金收入有限。況且他除了養活老小十余口子,還得接濟到南京向他求助的陝西老鄉親和袍澤家屬,壓力不小。於是,於右任指示秘書可酌情收取求書法作品者的“潤例”。對清貧之士則仍一文不取。這一來,於的業余收入頗為可觀,上海商界大亨劉鴻生(火柴大王)托請於右任為乃父撰寫墓志銘文一篇,就付“潤例”2000銀元,足夠美髯公開銷半年的了。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南京城南夫子廟的“大集成菜館”雖店門面不大卻也有些名氣。該館子經營正宗的維揚風味菜肴,獅子頭、大煮干絲等名菜。於右任雖說最欣賞京蘇風味菜肴,對大集成的揚州菜也有良好印象。一日,他聽到來他家做客的中央大學教授,名書法家胡小石說到大集成菜館胡姓老板攤上了麻煩,原因是這家菜館裡的名叫胡小紅的女服務員乃是胡老板的遠房侄女。她原在家鄉揚州讀過中學,受過新式教育,又愛好文藝,而且生得俊秀,又挺聰明,因家遭變故,生活艱難,隻得來南京投奔親戚胡老板。不想才工作幾個月就被中央憲兵司令部的李姓處長盯上了,常來館子裡糾纏,並講明要娶胡小紅為小老婆。小紅堅拒不同意,胡老板也沒同意,李處長遂示意一些平日充當他的線人的地痞流氓常去大集成菜館搗亂滋事,嚇跑了很多客人。
於右任聞訊很生氣:堂堂民國首都竟有這等事!考慮再三,他生出一計:某日,他拉上胡小石、楊仲子等幾位平日談得來又都喜愛書法,且有造詣的學者、教授去大集成菜館小聚,要了包間,點了些菜和一瓶六朝春白酒,酒過三巡,於右任請來胡老板,言明自己的身份,讓他講講胡小紅被李姓憲兵處長逼迫為親之事。胡老板考慮再三,如實相告。於是於右任又叫來胡小紅,見她年方十六七歲,果然俏麗出眾,楚楚動人,但在訴說中不時落淚。於右任好生不忍,好言安慰幾句,表示認胡小紅為義女。小紅喜出望外,她知道這位很和善的大胡子伯伯可是黨國元老,她是有救了,忙下跪欲磕頭,卻被於右任拉起來,還遞給她十元禮金。而且叫胡老板取來筆墨。他揮筆題寫了店名,讓老板制成店匾挂上。這一招居然很起作用,那個平日凶巴巴的李姓處長從此不敢再打胡小紅的主意了。事后,胡老板特精心准備了一桌精美菜肴,裝入十隻食盒,雇人送往城西寧夏路10號於公館作為酬謝。於右任哈哈一笑,收下了,但堅持付了錢,並又書寫了一幅書法作品贈給胡老板。此事在古都南京成為一段佳話。可以說於右任是民國高官中一位政聲民聲均較好的人物。他有所為有所不為,堪稱是不同尋常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