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領銜朴學志 令名留丹青﹔少壯傾心天國史 宿望冠學界。”昨天,在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45號樓設立的我國著名史學家,原揚州師范學院歷史系主任祁龍威教授的靈堂內,許多前來吊唁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停留於此,的確,短短的兩句話卻映照出祁龍威教授不平凡的一生。靈堂外靜靜地擺放著數十隻花圈,許多揚大的在讀學生也身著黑衣前來吊唁他們心中的清史宗師。
24日清晨4點半左右,祁老與世長辭,享年92歲。
■嚴謹治學
為編纂史料
輾轉江蘇各地忙三年
祁龍威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他在中國清代學術史、太平天國史、辛亥革命史等研究領域造詣深湛,成果豐碩,著有《考証學集林》、《太平天國史學導論》等作品。
“但祁老也曾跟我這樣說過是朴學成就了他”,揚州師范學院原黨辦主任夏超群曾經與祁教授一起共事,回憶起往事時,他的聲音略顯哽咽,“祁老為人很謙虛謹慎,猶如他所作的學問一般”。夏超群介紹,所謂朴學,就是能得人所不能得,能見人所不能見,能言人所不能言,“祁老對這種以考據為手段的研究方法推崇備至。”
1957年為編纂《辛亥革命江蘇地區史料》,祁老親自帶領師院歷史系的幾位師生歷經三年輾轉江蘇各地,以採訪的形式,搜集整理了大量辛亥革命時期的文獻、文物和口傳資料,最后編纂成為50萬字的珍貴資料。
祁老曾說過做學問也好,採訪也好,都要多長個心眼,多深入一點。夏超群透露,他曾和祁老住樓上樓下,一到節假日就會聚在一起打牌。祁老算得精,上家的、下家的、對家的、手裡還剩什麼牌他都能算得出來。玩牌也好,做學問也罷,在祁老身上,你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蘊藏著的無窮無盡的時代活力。
“用考據的方法來做學問,就是為了實事求是。做學問也好,採訪也好,都要多長個心眼,多深入一點。”
■隨和待人
沒有架子,出名后仍主動熱情待人
“人活在世上切莫太過刻意,還是隨性點好。豬頭肉我愛吃,肯德基我也愛吃。”
提起祁老的為人,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一個詞——“平易近人”。原市委統戰部部長劉志高雖然沒有成為祁老的學生,但在后來的工作中與祁老結成了深厚的友誼。“我進揚師院的時候,祁老已經是歷史學院的老師了,他的名字經常在校園中被人提起,都夸祁老師課講得好,學問做得精,為人更是隨和”,劉志高告訴記者,后來自己到統戰部工作,祁老所在的九三學社歸統戰部管,“那時候祁老已經是非常有名的歷史學家了,但他還是跟以前一樣,一點架子都沒有,遇見熟人就上前主動打招呼。”與祁老住10幾年鄰居的夏超群告訴記者,祁老很早就戒煙了,但每次出門上衣的口袋裡都會裝著包香煙。祁老的平易近人與熱情待人與他凡事隨性的個性有關,因為他曾說過人活在世上切莫太過刻意,還是隨性點好。豬頭肉他愛吃,肯德基他也愛吃,但他絕不會為了養生而不吃這個,不吃那個,或者多吃這個,多吃那個。
■耐心育人
學生聽不懂時 不厭其煩寫板書
“因為心中有對真理的渴望和信仰,才讓我們沒有屈服和消沉。”
謙遜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祁龍威成為弟子們心中真正的“一代宗師”。昨天,揚師院63屆歷史系畢業生張耀宗告訴記者,上學時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祁老對待學生的耐心。“祁老是蘇南人,所以他上課時講話我們基本就聽得半懂不懂,但每當我們因為聽不懂而皺眉,面帶疑問之時,祁老都會立即轉過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板書。”
張耀宗笑稱祁老是他們那屆最不嚴厲的教師,“但他的課堂又是最肅靜的,因為所有學生都被他的課所吸引,祁老講的課讓我至今還感到難以忘懷”。 張耀宗佩服地說,在那個年代,像祁老這樣研究歷史的人,很多都遭遇過這樣的沖擊。但正是因為心中有對真理的渴望和信仰,才讓祁老沒有屈服和消沉。不過,祁老的兩個兒子在擇業時選擇學習理科,目前兩人在理科方面都有所建樹。
【人物簡介】
祁龍威 生於1922年,江蘇常熟人,我國著名的史學家。原揚州師范學院歷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他在中國清代學術史、太平天國史、辛亥革命史等研究領域造詣深湛,成果豐碩,著有《考証學集林》、《太平天國史學導論》、《張謇日記箋注》、《漏網喁魚集校注》、《海角續編校注》等作品。主編過《清代揚州學術研究》、《辛亥革命江蘇地區史料》等書籍。曾整理出版《洪秀全選集》、《洪仁選集》。自撰治學經歷《我與考証學》收入朝華出版社《學林春秋》二編上冊。目前正在主持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體工程項目《朴學志》編纂工作,歷時五年編寫的五十萬字初稿已通過審議。(見習記者 劉揚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