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兩隻印度小象的故事

劉屏

2013年12月05日14:5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兩隻印度小象的故事

B20131205005-b1.jpg  

圖:1926年泰戈爾贈給許地山的印度小白瓷象與1956年老舍贈給惠孝同的印度紅木小象。

象在印度是一種吉祥物,常被做成各種各樣的禮品,饋贈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中國現代文學館裡珍藏著兩隻印度的小象,黑象是紅木的重如鐵石,白象是細瓷的質地若玉。一黑一白擺在一起像天生一對,煞是可愛。兩隻小象不大都隻有十二三公分高,但又都有著一段不凡的來歷。

小黑象是老舍1956年去印度新德裡參加亞非作家會議時買的。他經常出國,每次回來總要帶些有當地特色的小玩意兒送送朋友。千裡送鵝毛禮輕情誼重,這隻紅木小象就送給了北京的畫家朋友惠孝同。畫家珍愛朋友的這份友情,一直把小象收藏在身邊多年。“文革”初期,大文學家老舍因不堪躪辱投北京太平湖自盡,留下一段千古奇冤。紅衛兵抄惠孝同的家時,紅木小象未能幸免於難,被當作了封資修敲掉了兩隻象牙。殘象總算留存了下來,好友卻一去不復,小象成了傳世“至寶”,讓主人倍加關愛憐惜。惠孝同去世后,小象始終由其子惠伊深珍藏著。1979年老舍徹底恢復了名譽,他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受到歡迎,對老舍的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86年4月,老舍之子舒乙去參加在香港舉行的老舍專題討論會。已遷居香港多年的惠伊深聽說后非常興奮,特意把父親留下的紅木小象帶到會場,鄭重地回贈給舒乙,30年后這件鏤刻時代烙印的“友情至寶”物歸原主。回到國內,舒乙將寄予著父子兩代友情的紅木小象轉贈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讓一段動人的故事在文學殿堂裡永存。

小白瓷象是許地山的女兒許燕吉送來的,她已60多歲,拉一輛小行李車載著兩隻紙箱子坐火車來到北京送文物,真叫人感動。紙箱裡裝的都是她父親的東西,有著作有照片有字畫還有這隻小白象。白瓷象的左前腿碎成幾段,用白絲線緊緊纏著。許燕吉說:“這隻小象是當年泰戈爾送給我父親的,我父親特別喜歡,這次我專程來就是為了把它送給文學館。”許燕吉還帶來一張泰戈爾和徐悲鴻的合影照片,背面有徐悲鴻送許地山時的題詞,彌足珍貴。

許地山是1926年夏在印度見到泰戈爾的,在加爾各答附近的聖蒂尼克坦和平村,年輕的許地山和長發飄髯的泰戈爾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談文學創作,探討佛教梵文,彈琴唱歌,許地山還跟泰戈爾學吃手抓飯,臨別泰戈爾還贈送了他這隻小白瓷象。忘年之交讓許地山多少年之后提起這位“知音長者”還激動不已。受泰戈爾影響,許地山曾下大力編撰一部適合中國人用的《梵文辭典》,已作出上萬張資料卡片,卻因戰亂未能做完。好在兩箱卡片輾轉數十年后竟安然無恙地進到了文學館的珍藏庫。

1941年8月初,許地山在香港聽到泰戈爾病重的消息,立即致電慰問,不想自己卻在8月4日因心臟病猝發辭世。三天后,泰戈爾也仙逝了。許地山隻活了49歲,但他在現代文學和宗教文化領域中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一隻小白瓷象70多年后能在文學館中讓觀眾和讀者一睹神採,同樣令人慶幸和感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