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共黑龍江歷史回眸

黑龍江的第一次國共合作

馬莉亞 曲曉溪

2013年12月12日14: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黑龍江的第一次國共合作

中共哈爾濱組負責人陳為人

黑龍江早期中共黨員馬駿

在中國革命的初創時期,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黨曾經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革命統一戰線,是為國共第一次合作。當時在奉系軍閥統治下的黑龍江,國共雙方亦曾在極為險惡復雜的環境中通力攜手,共同為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懈戰斗。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通過了《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決定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實行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陳為人作為東北地區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返回哈爾濱后,他積極宣傳和貫徹會議精神。1923年12月,哈爾濱黨、團組織召開全體會議,決定今后要“積極贊助國民黨及青年學院”的活動,黑龍江革命進步青年韓迭聲、吳春雷等骨干都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國民黨,從而在思想和組織上為黑龍江地區國共合作做了准備。

與此同時,國民黨也加快了在東北建立組織的步伐。1923年10月,孫中山就通過中共北京區執委李大釗,派遣中共黨員張晉擔任國民黨哈爾濱支部長,籌建國民黨哈爾濱組織。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制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確認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從而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張晉作為東北地區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之后,孫中山派東北籍國民黨員朱霽青前往哈爾濱開展黨務工作。朱霽青到哈爾濱后,與在哈的國民黨黨員張子才、邢純遐、楊首漁和齊東野等人取得聯系,決定首先在哈爾濱成立黨部,籌建工作交由張子才負責。

當時的哈爾濱處於奉系軍閥張作霖的統治下,中國共產黨組織雖然在陳為人等人的努力下做了很多工作,但力量和影響都較弱﹔國民黨方面雖然有少量黨員在活動,但有體系的組織始終沒有建立起來,同共產黨一樣,其活動也受到軍閥當局的嚴密監視。但由於軍閥混戰的局面,張作霖當局對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還有一定利用心態,對其沒有採取公開鎮壓,而是相對默認。這就為國共兩黨的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不久,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建立起來。張子才擔任負責人,因為張身體虛弱,具體工作交由朱霽青負責。執行委員還有楊首漁、陳晦生、彭守朴、張晉。同年秋,共產黨員任國楨和高洪光來哈后,也參加了國民黨市黨部的工作。根據黨的三大精神以及工作需要,這些共產黨員都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開展工作。

哈爾濱市國民黨黨部成立后,以發展和壯大國民黨組織,發動民眾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為主要任務,並以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和三民主義等對黨員進行教育。為建立輿論陣地,1925年8月,由廣州國民黨中央出資,李鐵鈞出面申請,籌辦了《東北早報》,社長由張昭德擔任,編輯有楊首漁、陳晦生、任國禎、高洪光等人。報紙以“開導民智,增進文化”為口號,倡導民主、針砭時弊,同時宣傳反帝反軍閥思想,並傳播了一些蘇聯革命經驗和消息,在當時的哈爾濱報界獨樹一幟,受到廣泛歡迎。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消息傳來,國共兩黨人員積極組織悼念活動。3月29日,在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召開了追悼大會,中共黨員陳晦生、劉天佑被選為籌委會成員,參與大會的組織和領導工作。當天500余人參加了悼念活動。會上,張子才、劉天佑、楊守漁等國共兩黨人士發表了演講,熱情頌揚了孫中山革命奮斗的一生和對國家民族做出的杰出貢獻,並號召民眾繼承遺志,繼續奮斗。韓迭聲和陳為人所在的《哈爾濱晨光》報還獻上了挽聯:“創千古革命奇功,拼七尺身與專制惡魔斗與黑暗政府斗,廿余省奔走呼號,挽救他破碎河山,還我錦繡﹔拯億萬斯民水火,憑三寸舌爭國家參政權爭人民自由權,數十載心疲力竭,博得個香花寒墓,吊慰英魂”。

國共兩黨合作后,共同開展了很多革命活動,推動了反帝反軍閥斗爭的發展,也擴大了兩黨的力量和影響。1925年11月,奉系軍閥副軍長郭鬆齡與張作霖分裂,舉旗反奉。中共中央和共青團中央聯合發表《為郭鬆齡倒戈告全國民眾》書,並指示東北地區國民黨組織集中力量開展反奉運動。12月11日,在哈爾濱市道裡區七道街成立了東三省國民自治軍,朱霽青任自治軍總司令,並於次日發表《東三省中國國民黨對時局之宣言》,號召東三省民眾起來與奉系軍閥斗爭。中共黨員任國楨、陳晦生、彭守朴都以國民黨黨員身份參加國民自治軍,並與郭部建立了聯系,積極為其募捐、籌款、補充武器彈藥等。《東北早報》也連續發表文章進行輿論聲援。

12月末,由於日本出兵干涉,郭鬆齡倒戈失敗。東三省國民自治軍司令部遭反動軍警包圍,陳晦生、彭守朴、任國楨、孫也魯等人被捕,朱霽青、張子才等逃離哈爾濱,國民黨組織基本陷於癱瘓。

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張晉作為哈爾濱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決定進一步貫徹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並強調在“東北黨務落后的地方,須加特別努力,使即刻發生組織”。

1926年春,中共哈爾濱特別支部改組為北滿地委,根據國民黨二大會議精神,決定幫助其整頓哈爾濱市黨部。不久,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得以重建。共產黨員吳麗石、高洪光、海濤為市黨部常委,國民黨左派張沖、穆景周等為執委。

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重建后,創辦了《哈爾濱日報》,由國民黨人穆景周任社長,共產黨人楊韋堅、陸秋人等任編輯,吳麗石擔任營業部主任。這份報紙雖然以國民黨名義申辦發行,實際上是中共北滿地委的機關報,報紙積極宣傳國民革命和反帝反軍閥思想,影響很大。

此時哈爾濱的市黨部已基本掌控在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手中,雙方通力合作,並肩戰斗。國民黨右派朱霽青在逃離哈爾濱后,曾派親信欒鴻斌回來探聽,驚嘆“這裡不得了啦,市黨部全被共產黨掌握了,成了共產黨的附屬機關。”欒曾試圖拉攏一些黨員另組黨部,但遭到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的堅決抵制,陰謀沒有得逞。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事變,掀起反共浪潮,革命統一戰線遭到破壞。張作霖也於4月17日對中共北滿地委和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進行了圍捕破壞,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共14人被捕。此后,國民黨在哈爾濱的活動基本停止,國共合作被迫終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