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緬懷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深入研究毛澤東同志對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貢獻和基本經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主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12日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鄧純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張星星教授、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二室主任張化教授作為嘉賓出席本次研討會。北京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北京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王民忠致開幕辭。
王民忠教授在致辭中指出,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今天北京市黨校、行政學院系統的各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召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其重要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學術交流來緬懷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深入研究毛澤東同志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貢獻和基本經驗,進一步強化中國革命史特別是我們黨的奮斗史的學習,不斷地深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學習,為全面進行改革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更強大的中國力量。
鄧純東教授作了題為“毛澤東黨的思想建設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的報告。他認為以學術研討會的方式紀念毛澤東同志,不僅是要表示我們對毛澤東同志的懷念,而且是對在新的形勢下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更好地貫徹十八大精神,凝聚起全體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積極意義。
姚桓教授發言主題是“毛澤東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創造性貢獻”。他強調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之一。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他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運用於黨的工作,創造性地提出了關於群眾路線的理論。毛澤東闡述群眾路線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艱難而成功地認識中國革命和黨的建設規律的歷程,大抵上是與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同步進行的。
會議共有校外嘉賓及來自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系統的18位專家學者作主題發言。張星星教授系統論述了毛澤東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及其時代意義,張化教授介紹了毛澤東與新中國工業化的奠基。大家緊緊圍繞毛澤東同志關於群眾工作的思想、關於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關於中國革命建設的思想、關於干部教育的思想等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領域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討。
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北京行政學院副院長李燕奇教授主持會議並進行了總結發言。她指出,本次會議受到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委會的高度重視,得到區縣55個單位的積極配合和支持。本次研討會對於增進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系統的學習氛圍,深化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