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趙晶)毛澤東是偉人,是政治領袖,也是文章大家。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其文風的主要特征和行文標准,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仍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和突出的現實意義。今天下午,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毛澤東文風》的作者,武警河南總隊政委徐元鴻少將做客人民網,以“毛澤東開創了一代文風”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徐元鴻指出,毛澤東的文章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那就是以群眾願意看為標准。我們寫文章是為了什麼?寫文章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廣大群眾,他們能不能看得懂,他們能不能看的明白,非常重要。我們往往很多學者,特別是有很多文化的學者,特別容易忽略這一點。認為自己了解的知識面寬,因為自己懂得的知識多,因此寫出的文章很高深,也很莫測,導致很多廣大群眾看不明白,或者看不懂。我想這就失去了我們寫文章的目的。毛澤東是我們的大學問家,是大歷史學家,他懂得的知識是非常多的。但是,他的文章特別好讀,也特別好懂,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是毛澤東心中裝了群眾。他認為寫出來的文章群眾看不懂,這篇文章是不成功的。在建國以后,毛主席經常講,群眾看不懂的文章禁止拿出來,你拿出來一次我就給你頂回去一次,誰寫了,我就反對。這個習慣,毛澤東在年輕的時候,在早期革命的時候,就是一直堅持這麼做的。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毛澤東在回到家鄉辦夜校的時候,給我們的農民講馬克思主義,講反對帝國主義,當時許多老農民聽不懂帝國主義是什麼,毛主席從來沒有埋怨過我們的群眾懂得的知識少,我們的群眾不知道什麼是帝國主義,他告訴上夜校的老師們,說你們不要講帝國主義,你們要講“洋財東”,要講打倒帝國主義,就講打倒“洋財東”,農民們就聽明白了。他這種方法使得夜校的效果辦得特別好。
我們好多寫文章的人,或者教育群眾的人,經常埋怨我們教育對象聽不懂我們說的話。我認為毛主席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改變我們自己,以群眾願意看為標准,來達到百姓能聽得懂、廣大群眾能聽得懂,來實現我們傳播理論的目的。毛主席為了群眾能夠看得懂,還特別擅長打比喻,特別擅長講廣大人民群眾、普通群眾能夠聽得懂的比喻。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毛主席帶著部隊上了井岡山以后,在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那個時候很多人對建立革命根據地的認識不一樣。毛澤東曾經給中央寫過報告,詳細地描述了如何建成革命根據地,那就需要有黨的領導、有一支強力的群眾武裝,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但是他和百姓宣傳根據地的時候沒有講這麼多深奧的道理,他就講什麼是根據地,根據地就是人民的屁股,人不能總是走,總要坐下來休息一下,根據地就是我們休息的地方,就是人民的屁股,就是坐著的地方,廣大群眾都理解了,建立根據地原來這麼重要,就像人不能沒有屁股那麼重要,實際上也達到了宣傳根據地重要性的作用。
相關專題 |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 紅色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