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姚桓: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最大的軟實力

2013年12月23日15: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趙晶)毛澤東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歷史觀和群眾觀,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提出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整套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最具獨創性的理論成果。今天下午,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北京市委黨校姚桓教授做客人民網,以“毛澤東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創造性貢獻”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姚桓指出,毛澤東的名字是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現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在一起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很自然的想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世界上沒有一個黨像中國共產黨那樣是在一條小船上誕生的,而且這條船已經航行了90多年,沒有一個黨像中國共產黨那樣擁有8000多萬黨員,在一個十幾億人口國家成功的執政60多年,如果我們提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成事之基、制勝之道是什麼?可以講出很多,概括成一條就是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最大的軟實力,也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之一。它是我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主要領導人,對群眾路線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可能網友問,群眾路線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毛澤東對群眾路線作出貢獻呢?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可是從唯物史觀到黨的群眾路線需要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國革命一個突出的特點,敵人的異常的強大和殘暴,革命力量每時每刻都在犧牲,所以共產黨必須以極大的努力深入到廣大群眾中,動員組織群眾革命力量才能夠生存發展。是不是這樣說,革命實踐是孕育黨的群眾路線的土壤,毛澤東的獨特之處我覺得就是他的雙重身份,既是革命家又是思想家,這是他的雙重優勢,一方面他深深懂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水平很高,另一方面他從小在農村長大,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他既懂得農民的苦難,也知道他們身上蘊藏著偉大的力量,特別是毛澤東親身參加革命實踐,積累了大量的群眾工作經驗,所以他能夠對實踐經驗進行概括和總結,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運用於我們黨的全國群眾工作,所以能夠創造性的提出群眾路線的理論。當然,毛澤東也並非先知先覺,不是先知先覺的人,他對於群眾路線的認識、闡述有一個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很重要,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是艱難的,同時又是成功的認識工作革命的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的歷程。群眾路線的產生和發展、毛澤東對群眾路線的闡述,大體上是與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同步進行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