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逄先知:當今研究《毛澤東年譜》有四個方面價值

2013年12月24日10: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做客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4日電 (張湘憶)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22日起在全國發行。全書共6卷,近300萬字。

24日,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室務委員馮蕙、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原主任熊華源做客人民網,以“《毛澤東年譜(1949—1976)》的編輯特點和出版意義”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逄先知說,如今研究《毛澤東年譜(1949—1976)》有四個方面的價值。

第一個就是關於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問題在《年譜》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956年社會主義改革完成以后,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怎麼搞?咱們沒經驗,毛主席也不滿意照抄照搬外國的經驗,特別是蘇聯經驗,因為蘇聯經驗並不是完全成功的經驗,也有它失誤的地方。新中國要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社會主義建設要創造一個適合中國情況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也贊成這個觀點,最早的奠基者應該是毛澤東,開辟新的路子,就是不同於蘇聯的一種道路。所以從1956年開始探索,因為社會主義改造之后就是搞建設,但是在這之前並不是搞建設的,改革之前,從1953年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大規模的又搞高了,但是真正要把重要的精力來搞建設,搞社會主義建設,怎麼搞,擺到毛主席面前,擺到全黨面前,這十年的時間,毛澤東領導全黨進行一種艱苦的探索、辛苦的探索,既沒經驗,又不能搬外國的,所以這個探索從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開始,論十大關系今天看來仍然有很大的價值。小平同志對它評價很高的。所以,那個時候十大關系也就是借鑒蘇聯的經驗教訓,要找出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發展道路。這十個關系的處理,今天來說還有現實意義。所以,應該說,毛澤東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時候,開頭是很好的。1956年開頭。這中間在探索過程中就有很多曲折了。黨內后來出現反右派,又提出階級斗爭的問題,還有中東蘇關系的問題,國際國內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反右擴大化以后,毛澤東的思想也是變化的。當時我們全黨思想也有些變化。但是這個變化,當時反右派擴大化以后,這時候毛澤東對階級斗爭比較重視了,但是還沒有很快地影響建設工作。所以,到1958年毛澤東提出,我們的中心工作就是技術革命,所謂技術革命就是搞經濟建設,1958年1月就提出要把我們黨的中心工作轉到技術革命,也就是按照八大提出的方針,就是集中力量搞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生產力。然后由於急於求成,違反客觀規律,大躍進受了挫折。本來大躍進,毛澤東的主觀動機就是要盡快地改變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設一個強大的新中國,他的目的就是要很快的,但是急於求成,出現很多高指標。這樣大躍進就受到一些挫折。

受到挫折以后,毛澤東就很快地發現,那時候在黨內第一個發現錯誤的就是毛澤東,所以連續開了武昌會議等一系列會議都來訂正。在訂正過程當中,毛澤東就提出很多好的思想。舉個例子,比如關於大力發展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價值規律是偉大學校,這就是在總結大躍進經驗教訓當中提出的很重要的理論觀點,在今天還是很重要的,要總結價值規律,要發展商品生產,這個思想是很重要的,很寶貴的思想。

在總結大躍進挫折失敗以后,總結了好的經驗。后來繼續發展,大躍進受挫折以后,經濟恢復,在恢復當中對形勢如何估計,我們採取什麼措施,黨內發生了意見分歧,這個意見分歧集中在當時是包產到戶問題上,黨內很多同志說包產到戶,毛澤東說包產到戶不行,這是資本主義道路,所以才有四中全會提出,毛澤東重新提出階級斗爭問題。當時提出階級斗爭問題來,因為鑒於廬山會議的教訓以后,雖然我們年年講、月月講階級斗爭,我這裡糾正一個問題,現在一般的闡述,毛澤東在四中全會講階級斗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這個“天天講”是沒有的。他隻說,要年年講、月月講,在每次代表大會要講。這是他的原話,所以現在傳的是不准確的。但是這個時候他的頭腦也還比較清醒,我們重新提出階級斗爭的問題,但是不要由階級斗爭影響我們的工作,不要把它擺到工作一樣,而且我們重點還要搞工作,特別是講這個觀點,我覺得非常值得重視,他說,我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我們一切政策策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到這麼高度。雖然提出階級斗爭問題,他還重視生產。然后經過很多曲折的道路以后,我們就不詳細講了,在探索當中,確實用“艱辛”二字形容是比較好的。

這部書,研究我們怎麼找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正面的經驗,也提出了嚴重的教訓。

第二個是,關於如何處理階級斗爭和經濟建設關系問題。這和前面一個問題也有關系。這個問題,我認為是貫穿全書的。就是毛對待這兩個問題的處理關系貫穿全書的一個很重要的線索。如果來讀這本書,以這個觀點來看,可以被這本書串起來了。應該說,他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針對不同的情況來處理的。剛剛解放的時候。那個時候主要就是抓階級斗爭,抓革命。剛剛解放還有國民黨的一些殘余部隊,還有抗美援朝,還有正反、三反、五反,這些都是為鞏固新中國、人民政權所必需的,還有土改,你不完善這些,你沒有辦法搞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但是他在抓這個的時候,抓階級斗爭的時候,他同時非常注意經濟建設,他不斷地提出,我們還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為在七屆二中全會又提出我們經濟建設的中心就是抓生產,他就不斷地提這個。所以,1953年我們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我們有三年時間恢復經濟指標,超過了1930年最高的水平。1953年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搞第一步計劃,第一步計劃是超額完成的。所以這七年,毛澤東在抓階級斗爭,抓革命的同時沒忘經濟建設,當然其他領導,周恩來抓經濟建設,但是他的注意力還非常重視經濟建設。這一段處理比較好。但是后來提出抓階級,強調階級斗爭的時候,就發生一些偏差了。主要是從反右派擴大化。當時確實少了,少數人,借著整風的時候向黨、向社會主義進攻,毛澤東不容忍了,你對社會主義、共產黨不能反對,你要顛覆政權是不行的,所以,要整風,后來是反右派運動,但是嚴重擴大化。這個時候毛澤東頭腦就不太清醒,把這形勢估得過於嚴重,好象共產黨政權發生問題了,人家要推翻共產黨政權了,所以反右派又擴大化了。從這以后,他一步一步更多的注意階級斗爭問題。但是注意階級斗爭問題的時候,他也還沒有忘了生產斗爭,沒有忘了經濟建設。比如四清的時候,四清如果搞不好,如果把生產搞壞,四清就失敗了,這是社會的教育運動。所以,他說要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搞四清運動,結合著生產,衡量你的社會教育的成功還是失敗,要由生產是增產還是不增產來衡量,所以還是照顧到這些,但是重點是在階級斗爭問題上。從此以后,他就更多的注意階級斗爭,一步一步地升級。廬山會議以后,把階級斗爭延伸到黨的內部,到四清提出走資派的問題,以后一步一步地升級,升級到哪?升級到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就是毛澤東在階級斗爭擴大化、絕對化達到極端,達到一個頂峰。所以,我們的《年譜》關於文化大革命這部分也有相當的篇幅,因為文化大革命十年,有相當的篇幅,這個我就不詳細介紹。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言論,我們基本都收全了,都收到了。

當年毛澤東在處理這兩個關系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主義發展,我們的經濟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當然處理不好的時候,就受到損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所以我說這個問題,貫穿《年譜》的一個重要的線索。

還有一個可以考慮,就是毛澤東關於國際戰略。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他考慮問題正是世界眼光,搞國內問題的時候他也考慮到國際問題怎麼樣。所以,在國際動態、國際情況的發展,他是了如指掌。他以前看兩大厚本的參考資料,所以他對國際情況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他才能制定正確的國際戰略。國際戰略這個問題,我簡單講,他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他總是用世界眼光來看這個問題。所以,他關於戰爭與和平問題,能不能打仗的問題,和美國的關系問題,和蘇聯大國的關系問題,還有第三世界的關系,他都考慮到了。特別是對和平的問題,他非常關心。第一次,1949年-1950年,第一次訪問蘇聯,他向斯大林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和平能不能保障。因為這個問題,和平還是世界大戰,這個問題毛澤東老是考慮。因為這個決定國內政策,戰爭是一種做法,和平又是一種做法,所以他老是考慮這些大的問題。他有比較著名的就是國際戰略,對國際格局,有什麼格局,他有一個很精彩的分析。就是中間地帶提法和兩個中間地帶提法,到三個世界的劃分,還有一個過程,還有一條線。什麼叫中間地帶?中間地帶其實就是在1946年他在斯大林談話的時候又提出來,那時候中間地帶就是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廣大的地帶就是中間地帶。后來建國之后,他開始講中間地帶,就是社會主義陣容國家,蘇聯、中國、東歐的國家,和美國之間。后來他又把中間地帶分兩個,從中間地帶,然后又發展反對霸權主義。反對霸權主義開始的時候是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因為那時候威脅中國的是美國,美國封鎖了,武力威脅,那時候美國的霸權主義,毛主席是首先要反對的。后來蘇聯又稱霸,蘇聯要搞霸權主義了,所以,毛澤東又提出兩霸一起反,就是美蘇兩霸一起反,后來隨著中國、美國、蘇聯這三個國家的戰略的變化,他又考慮不能兩面作戰,必須爭取一霸、反對另一霸。60年代威脅中國最主要的是蘇聯,而不是美國,而美國也受到蘇聯的威脅,他在歐洲、中東也受到蘇聯的威脅,因此,在這一點上,中國和美國有共同利益在裡面,一致對付蘇聯霸權主義,所以兩霸不能一起來,要爭取一霸、反對另一霸。所以他就提出了一條線,按照地區緯度,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世界、歐洲,正好一條線,這條線對付蘇聯。所以,毛澤東的戰略思維很了不起的,他從大的方面,不是和哪個國家什麼關系,不是,他整體考慮,就是這樣的戰略。到最后提出三個世界的劃分。美國、蘇聯,第二世界的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發達國家,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除美國以外的,第三世界就是亞非拉國家。這三個世界劃分以后,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作用,就是我們團結了廣大的第三世界。國際戰略在這本書裡有很重要的內容。

最后我再講一個問題,在黨的建設。共產黨執政以后,我們的環境變了,遇到的問題、任務也變了,特別是權力大了,一黨執政了。毛澤東對這個問題看得很清楚,他說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威信很高,共產黨力量很大,就容易強調專政,不強調民主﹔容易犯錯誤。所以他提出要加強執政黨的建設,就是共產黨自身建設。我把它歸納這麼幾條,一條就是反對腐敗、提倡艱苦奮斗。他在二中全會就提出“兩個務必”,防止糖衣炮彈的打擊,這個他就已經預言到這個問題了,結果真是,建國兩三年之后就出現這個情況了,所以証明毛澤東當年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所以為什麼開展三反,三反就是反對黨的腐敗,這個三反運動開展以后,管了多少年?管了十多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影響很大很大的,所以,我們黨內腐敗在相當長的時間基本上是遏制住了。至少管了十多年或者幾十年。所以這個抓得很厲害。還有提倡艱苦奮斗,這是我們政治本色,特別是他對於下一代,現在我們提到,我們過過艱苦生活都知道,但是現在我們的新一代、青年一代不知道艱苦奮斗,要向他們進行教育。第二個反對官僚主義,毛澤東要求干部要以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就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這是毛澤東很重要的思想,鄧小平后來也講,這是毛澤東很重要的思想,這是鄧小平講的,就是反對官僚主義,干部和老百姓一樣。他說,我最厭惡的就是官僚主義,就是擺官僚架子,在老百姓面前,在下級面前擺官僚架子,我最厭惡這個。所以他同官僚主義斗爭了一輩子,反對官僚主義。所以,他為了要使我們的干部跟老百姓一樣平等,以勞動者的姿態出現,他想了很多很多辦法,譬如說,干部參加勞動,搞調查研究,還有一個,將軍下連隊當兵,許世友那是大將軍,上將,他還到連隊當兵呢。他採取各種辦法,就是怕我們黨變質。他還提出我們共產黨要防止出現特權階層,這個也很厲害。還提出利益集團問題,在社會主義社會也有利益集團問題。還有一個問題,他比較重視的就是防止和平演變,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這也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因為美國要想把中國用武力來消滅是很難,可以說不可能的,他就想辦法和平演變,用價值觀各個方面來影響你,使你演變。毛澤東第一個發現,看到這個問題,所以他提出這個問題來。當然反和平演變也好,培養革命接班人也好,后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下就偏了。所以,最后的接班人問題並沒有解決好,他本人沒有解決好,他本來想在文化大革命當中培養一批接班人,就是廣大青年學生起來造反,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找到接班人,不成功,或者對他們失望了,這一點也是一個教訓,但是他的思想是很有價值的。

我想從四個方面。可以介紹很多,但是這四個方面是《年譜》當中比較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說的四個方面,《毛澤東年譜(1949-1976)》很有價值,研究我們27年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我覺得恐怕這本書是繞不開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