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柳建輝:毛澤東思想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

2013年12月25日16: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黨校柳建輝教授做客人民網

>>進入直播頁面   >>觀看視頻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5日電(張湘憶)  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柳建輝教授,以“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為主題,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

柳建輝教授指出,之所以現在強調要學習、研究毛澤東思想,學習、研究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重要著作,學習我們黨的歷代領導人的重要著作,一是認為歷史不能割斷,如果不了解過去就會妨礙我們對毛澤東思想當代價值的認識,實際上也妨礙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道路和制度的認識。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產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糾正和發展。所以正確地回答、認識毛澤東思想在當代的歷史地位,就必須正確回答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我們一直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脈相承的歷史關系,那怎麼樣理解它們之間的一脈相承的表現呢?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如果對這個問題作出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就能夠更好地加深我們對毛澤東思想當代價值的認識。

柳建輝教授進一步總結了三點。

第一,就是毛澤東思想關於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驗與正確的理論總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道路和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也就是說,毛澤東思想無論在革命以及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當中,盡管這個期間有曲折,毛澤東思想也在“左”的思想指導下被歪曲過,但是從歷史的長河來看,毛澤東思想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那些正確的理論原則、正確的思想總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如果要舉例子的話,比如說大家比較了解的像論十大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樣一些重要著作,實際上也包括這樣一些思想,都在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際上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觀點。再比如說,在政治方面和民主黨派關於“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發展到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裡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裡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裡面,都有繼承和發展。在經濟方面,比如說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走中國特色工業化的道路問題,現代化的歷史發展問題,包括“四個現代化”表述的演進問題等,都是毛澤東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奠定基礎的重要例証。包括毛澤東思想裡面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一些設想,在文化方面“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指導方針,都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繼承下來了。

還有一些問題,在毛澤東思想裡面,特別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沒有解決的很好。比如說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在執政的條件下我們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本人,也都有不少好的論述、思想和觀點,但是這個過程當中,也確實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的還好,有的是提出了很重要的寶貴的觀點,但是沒有來得及繼續實踐和進行理論的提煉,有的是與當時的實際產生了背離,提出了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設想。但是,那個時候做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理論思考,實際上還是為后來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探索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麼樣建設黨,這樣的問題提供了很重要的思想養料,也就是說,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和啟發。所以,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話,去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就分析指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和物質基礎。”這裡三個要素詞,一個寶貴經驗,一個理論准備,一個物質基礎,就從實踐、理論到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高度,凝練了毛澤東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道路和制度形成發展的歷史貢獻。這種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就體現在十八大報告對這三個方面的歸納和總結。也可以說,這是符合歷史實際的科學結論,精辟說明了它們之間的科學關系,就是承上啟下、不可替代。

第二,從毛澤東領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的失誤這個角度,實際上我們客觀、冷靜地來分析,建國以后毛澤東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所出現的失誤,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了歷史的借鑒。它的當代價值也可以從這個角度、這個方面來進行思考。因為經驗有正面和反面之分,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講,反面的經驗在某種意義上更容易使人們發現真理,在這方面鄧小平同志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或者叫指導。他就十分重視對毛澤東晚年錯誤的科學總結,把它看作難得的財富。他曾經有過這樣的話:我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是應該說“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他還說過這樣的話:改革開放要歸功於十年“文化大革命”,因為這個災難的教訓太深刻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說,鄧小平同志的很多正確的思想,實際上就是圍繞著怎麼樣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同時又怎麼樣正確、科學地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產生的失誤和受到的歪曲。就是說,在糾正毛澤東晚年錯誤,撥亂反正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所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歷史若干問題的決議》,對於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作出了正確的評價和認識,它既回應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圍繞著國內外關於“非毛化”“貶毛化”的社會片面認識,而正確地回答了中國共產黨要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正如當年中共中央在起草決議過程中,也包括鄧小平、陳雲等領導同志所強調的,歷史決議必須要寫好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寫不好或者說不寫,我們這個決議干脆就不要做了,可見毛澤東思想,也包括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在這個歷史決議當中所佔的分量。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那個時候,在起草通過歷史決議當中,既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發展的實際出發,又借鑒了蘇共當年全盤否定斯大林所造成的惡果的一系列教訓。在這個問題上,中共中央對於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的這種清醒而堅定的認識,應該說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思考和重要的戰略決策。正是從繼承、糾正和發展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1月5日的省部級領導干部學習十八大精神的研討班上突出強調,要處理好新中國建立以來,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這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為什麼要強調這兩個歷史關系?就是要體現出一種辯証、全面、客觀、科學的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實際上也是為全黨、全社會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互關系,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指導。

第三點,要認識好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包括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我想還可以看到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當年毛澤東思想在七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論和實踐的基礎,就是毛澤東思想是從中國革命的艱苦實踐當中提煉出來的經驗總結,這種經驗總結有馬列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所指導,但是光有這一個要素還不行,光有馬列主義的理論指導還不行,還要有第二個要素,也就是中國革命的實踐,后來當然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即毛澤東思想產生、形成和發展一直到成熟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這兩個要素不斷地互動、結合的過程。那麼,中國革命的實踐,這個裡面又包含著時代特征這樣一些內容,所以當年的時代是一個革命的時代,毛澤東思想當然要更多地論述到中國是什麼樣性質的社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場革命的領導者、革命的對象、革命的動力、革命的方式等基本問題。所以,像《新民主主義論》這樣經典性的著作今天仍然滲透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說明了毛澤東思想產生形成的兩個要素的互動:即一個理論指導,一個實踐基礎,這裡包括現實依據等。中共中央在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當中對於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是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証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樣一句話的表述,其實是從三個層面概括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也從科學內涵的角度界定了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即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一種成功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証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當然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是當年這個集體裡面的最杰出的代表。

所以在相結合過程中,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產物——毛澤東思想,開始把馬列主義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實踐,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是一個。第二個作為相結合過程中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繼續發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盡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一些內容上不能簡單地劃等號,它們有不同的內容,但是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立場、觀點、方法方面它們都是相同的,如政治上都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都堅持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制度,也包括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統一戰線等。再比如說,都強調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強調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經濟上都主張盡快發展社會生產力,重視調整各方面的生產關系,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原則上,都主張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發展速度上都主張要有較高的發展速度﹔思想文化上都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重視科學、教育、文化,重視知識分子等。在理論品格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者都不迷信本本,同時也都主張大膽創新不斷發展、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發展史,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的發展史,實際上是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過程。因此,我們才可以說毛澤東思想在馬列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上承馬列主義,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們兩者在體系上都屬於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有著統一的世界觀、方法論,只是因為時代的不同,具體歷史條件的不同和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不同,而呈現出一脈相承的相繼發展的過程。我們認識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就必須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結合起來,聯系在一起進行學習、研究和運用。任何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割裂開來或者截然對立起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或片面的,這是今天我們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弘揚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