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蔚
劉少奇在出行的列車上和群眾親切交談
劉少奇一貫重視調查研究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成為執政黨,他更加勤於調查研究,經常深入基層,了解情況,解決問題。特別是每當我國的社會生活發生新的變化時,他對調查研究工作就抓得更緊,常常是一年數次下去調查研究。1957年2月至4月,他到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地,用70多天時間,就群眾路線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沿途同各地干部、群眾座談,並作了多次重要講話,引起了各級領導對如何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以及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視。
一次精心安排的調查活動
1957年2月中旬,劉少奇要外出調查,他交代說:“這次去的地方比較多,時間比較長,為了少給地方增加麻煩,我們自己帶生活用品,吃、住、開會都准備在火車上。到地方上不要在生活上向人家提這樣那樣的要求。我們是去工作的,不是去給人家找麻煩的。”他還說:“要同鐵道部說好,我們的車在鐵路上運行時,不能影響其他客車、貨車的正常運輸﹔我們停車時要停在不常用的道岔子上。”
劉少奇這次外出調查研究,帶著一個調查組,他們是共青團中央的羅毅、張黎群,全國總工會的李修仁,教育部的徐方庭、邢堅,中央辦公廳的鄧力群。劉少奇還指示身邊工作人員也要盡可能地參加調查工作,更多地了解一些情況。
臨行前,劉少奇同調查組談話時指出:“現在有些地方發生了工人、農民、學生鬧事,我們要好好地研究一下,對那些鬧事群眾採取什麼政策,如果沒有正確的政策,勢必發生像波匈事件那樣的情況。現在地主階級已經消滅,反革命已基本肅清,帝國主義也趕走了,因此,同敵人的矛盾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突出了,它是主要的了。由於我們是執政黨,什麼事情辦不好群眾就怪在我們身上。群眾怪我們的原因有兩條,一是我們有官僚主義,二是我們的政策有錯誤。”劉少奇還說:“調查組分頭調查,各有側重,集中匯報,交換意見,研究問題。”
2月18日,劉少奇率調查組乘火車離開北京。在從北京到保定的路上,劉少奇召集調查組、身邊工作人員和列車上的負責同志到餐車上開會,他親切地和每個人握手,對不熟悉的人還要問清姓名、籍貫。大家都坐好后,劉少奇高興地說:“同志們,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在一起工作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不分彼此,團結一致,共同做好各項工作。”因為握手時有個別同志叫他委員長,他就老話重提:“我有一點要求,請你們今后不要稱呼我的官銜,我也不稱呼你們的官銜,大家都稱同志,好不好?”大家齊聲回答:“好!”從此,火車就成了同志們的家,成了流動的辦公室。
邊調查邊解決問題
火車第一站停在當時河北省委所在地保定。列車剛停穩,時任河北省委書記林鐵就趕來了,他一上車就開始匯報工作。林鐵說:“由於去年遭受了嚴重的旱澇災害,不少地區嚴重缺糧,請示中央給予支援。”
劉少奇關切地問:“你們大約需要多少斤糧食?”林鐵說:“我們反復算過,有500億斤糧食就過得去了。”民以食為天,那麼多群眾缺少口糧是個大問題,解決不好會餓死人,會影響春耕生產。當天深夜,劉少奇跟周恩來通了電話,要求國務院盡快調給河北省500億斤糧食。第二天下午,劉少奇來到河北省委大院,看望省委的同志,並告訴他們中央很快就會調給河北500億斤糧食,大家非常高興,說這可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2月28日,劉少奇的專列到達河南新鄉。一到新鄉,他就聽說不久前這裡發生了一起“反革命事件”:一個小工廠,100多名職工參加了罷工鬧事。對此事,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議論紛紛,不少同志氣憤地說,在我們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裡,這些工人怎麼能像對待壓迫剝削他們的資本家那樣鬧事呢?
劉少奇是個勤於思慎於行的人,對重大問題從不輕易表態,此次他還像往常那樣沉著冷靜,不急不躁。聽了當地有關領導對此事的匯報,並說已按“反革命事件”處理之后,他沒有立即表態。他對此案有疑,想先查清事實真相再下結論。此后,劉少奇派調查組對事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在聽了調查組的匯報並同新鄉市委的負責同志交換意見后,劉少奇終於發表了意見:這不是“反革命事件”。
劉少奇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你們議論這是‘反革命事件’,就是因為沒有剝削和壓迫了,工人不該罷工鬧事?這樣看問題未免太簡單了。即使不存在剝削和壓迫了,也還會產生新的問題,我們的社會中還存在著很多官僚主義,還存在著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我們是執政黨,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那麼就會逐步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就有垮台的危險。比如對這100多名工人,如果我們採取穩妥而慎重的步驟,把該給大家講清楚的都講清楚,包括工資、福利、待遇、工作性質等問題,同時要秉公辦事,不分你我,一律平等,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還要發揮黨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我想這樣做了,職工們一定會理解國家的難處,一定會顧全大局,服從調動的。可是我們的同志卻沒有這樣做,把人家的收入減少了,福利待遇變差了,工種改變了,你還不給人家講清楚,還採取強迫命令的高壓手段,這樣還不把矛盾激化了?”
劉少奇雖然宣布要推翻這個事件的錯誤結論,但他並不認為“我的一句話就能使此案圓滿結束”。他說:“原來用簡單的辦法定了案,現在我們不能再用簡單的辦法結案,原來被定為‘反革命’一方,一直想不通,要求平反﹔現在參與定案的一方,也會想不通。他們也不是壞人,而是在復雜的人民內部矛盾面前不自覺地犯了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錯誤。”於是,他把參與處理此案的干部找來,針對他們怕背上犯錯誤的包袱,怕平反后不好工作的顧慮,首先耐心地講了人民內部矛盾的復雜性和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嚴重后果,比如此案不予平反的后果,然后又開導他們:“能勇於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干部,定會贏得群眾更大的信任,實事求是地作自我批評,不會降低我們的威信,隻有認真吸取了教訓,將來我們才會把工作做得更好。”由於劉少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思想工作和循循善誘的耐心開導,打消了有關干部的思想顧慮,他們積極地為此案平了反,得到了群眾的諒解和擁護。
教育干部要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劉少奇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召開幾次座談會,都要給領導干部講話。他講的主要問題,一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確定以后,階級矛盾已降為次要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這是國情的一個重大變化﹔二是多數干部還不會區別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容易把人民內部矛盾誤當敵我矛盾處理﹔三是許多干部還沒有認識到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極端重要性,不懂得如果處理不好人民內部矛盾,我們將失去人民的支持,那是很危險的﹔四是我們一些領導干部在群眾不鬧事時,他們就高高在上,以為天下太平,群眾一鬧事,他們就驚慌失措,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去壓服群眾。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激化矛盾。所以,要教育干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劉少奇教育干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主要是強調以下幾點:首先,各級領導干部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他反復指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他要求領導干部要自覺地盡快地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其次,各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要轉變作風,克服官僚主義。他說:“人民內部矛盾歸根到底是領導與被領導的矛盾。”他要求領導干部走到群眾中去,“要誠心誠意同人民群眾商量、討論,解決他們的問題”。第三,他強調要利用群眾鬧事教育干部。他說:“群眾起來鬧事,第一是不好,第二也是好事,可以糾正我們的官僚主義,糾正我們的錯誤。”他還說:“對於群眾鬧事,不能馬馬虎虎,要認真處理。”要從鬧事中得到教訓,教育干部,教育群眾。第四,他要求各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按照分工,主動地到工廠、到學校、到農村去做工作,開展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教訓,不要等群眾鬧事了才去處理。
劉少奇在湖北聽取王任重關於大學工作匯報時指出:“你們能主動做大學生的工作是好的。群眾鬧事的原因主要是領導有官僚主義。沒有官僚主義,即使群眾有過高的要求,一講就通了。群眾提出過高的要求,領導又有官僚主義,那就糟了。”為了能更多地了解到真實情況,每次召開座談會時,劉少奇都要先表明自己的心情,他說:“請大家不要有任何顧慮,有什麼說什麼,好就說好,不好就說不好,要說真話,說實話,說錯了也不要緊。”
注意解決好群眾的利益關系問題
在我國生產資料公有制確立以后,經濟利益問題成了人民內部矛盾中一個突出的問題。這也是困擾劉少奇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他此次調查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隨著調查研究的深入而不斷深化的。
4月1日,劉少奇在聽取陶鑄等人匯報工作時強調:“以前我們主要是搞階級斗爭,現在階級斗爭已經基本上結束。今后黨和政府的主要任務就是管理經濟。”就是說黨的工作重心應該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關於工業建設問題,劉少奇說:“有的同志對工廠工作並不熟悉,滿足於一知半解,其實沒有真正鑽進去,連大門都沒有入,這樣是不好的。搞建設、搞工業,這是很不簡單的事情,由外行變內行,還有一個艱苦的過程,要虛心,要努力學習。”
在聽取湖南省委及長沙市委工作匯報時,劉少奇指出:“市政建設的大項目,如自來水、電站、下水道等等,需要有國家投資,那些零零星星的項目,如市民住房等等,應該發動群眾,由群眾自己辦,不能由國家都包下來。”
在河北峰峰煤礦召開的職工代表座談會上,不少職工反映他們的住房比較困難。劉少奇說,解決住房問題不能光依靠國家,要調動國家、集體和職工三者的積極性,三者結合起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嘛,還愁我們的住房困難不能解決?”他還說,對於任何困難、任何問題,我們都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依靠群眾的智慧,我們就會無往而不勝。
在株洲聽取湘江機械廠負責人匯報,當談到職工住房問題時,劉少奇進一步指出,我們國家底子薄,人口多,基建投資大,住房問題隻能有步驟地解決。群眾有過高的要求,要作解釋,使他們了解國家的困難,懂得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的道理。並說,今后凡是青年工人要結婚的,都要他們先參加房屋合作社,自己蓋房子。還說:“自己蓋房子,一輩子不用出房租,房子屬自己所有,將來如果調動的話,還可以出賣、出典、出租,本錢可以拿回來。”並指示:“你們廠先試驗一下,這是個方針性的問題,要從根本上求得解決。”
關於城市人民吃菜問題,劉少奇在同株洲市委書記談話時指出:“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吃菜問題必將成為城市人民生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要把蔬菜生產當成大事來抓。”
關於自由市場的物價與價值法則問題,在長沙聽湖南省委匯報,談到物價問題時,劉少奇說:“有些東西我們沒有規定價格,是自由市場的價值法則指揮著它的生產,指揮著人們進城。我們不能用計劃指揮生產的東西,就讓價值法則來指揮它生產。”
號召青年學生祖國需要干什麼就干好什麼
學校教育問題是劉少奇此次調查的一個重點問題。3月22日,他在長沙市中學生代表座談會上作了長篇講話,講話的中心議題是中小學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和從事體力勞動的問題。他說:“我在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同學生代表開了幾次座談會,中小學生和許多青年強烈的讀書、升學欲望,使我很受感動。”“我們的中小學生畢業后,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升不了學,就不了業,怎麼辦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這個問題。”
劉少奇對青年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毫不避諱,他指出:“在我們不少青年學生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的思想。有人說‘中學生下鄉種地不光榮,回到農村就當不了干部,當不了科學家了’﹔還有人說‘參加農業生產,這幾年學的幾何、三角、物理、化學等知識都沒有用了’。”他還引用一個女中學生的來信說:“要年輕白嫩的姑娘去種地,去擔土,去挑大糞,太不像話。”總之,認為搞農業生產“沒出息”、“不光榮”。還有人說“就業也不去服務行業,干理發、縫紉、伙食是侍候人的差事,別人會瞧不起的”等等。劉少奇說:“我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而且是個非常貧窮落后的農業大國,這就需要成千上萬的有志青年去改變這種落后面貌,這是一項艱苦、平凡而偉大的任務。”
劉少奇接著說:“有些同學畢業后不願干服務業,其實,我們的吃穿用,哪一樣能離開服務業?沒有理發師為你理發,你的頭發會長成什麼樣子?沒有裁縫為你做衣服,你將穿什麼?沒有廚師為你做飯,你將怎麼樣?還有清潔工、售貨員等等,哪一樣工作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缺了哪一樣工作,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能不受影響?”他還舉例說:“我的廚師學得一手很高的烹調技術,我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他,怎麼能不尊敬他呢?”
劉少奇滿腔熱情地說:“你們是新中國的青年,應該堅決摒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士大夫思想,樹立起新觀念新思想,樹立起改變祖國落后面貌的雄心大志,要沖破流言蜚語,要不怕冷嘲熱諷,祖國需要干什麼就干好什麼,視名利為糞土,把自己鍛煉成為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美德的革命事業接班人。”劉少奇擺事實,講道理,一切為了青年學生著想的講話,深深地打動了同學們的心。
劉少奇一路上多次提倡勤工儉學,開展課余勞動。他說:“提倡勤勞讀書,無論大、中、小學生,均可在星期日和假期做零工,上山採茶果,賺點錢,作為學習費用。”對於有職業的青年應該提倡業余學習,對於在學校中學習的青年,適當提倡學余勞動。”他指出:“新中國的知識青年,不應該滿足於書本裡的一些知識,不應該以不參加體力勞動為榮,不應該再是那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了。”並說:“學生們在假期參加一些體力勞動正是使自己的假期生活過得更有意義一點,既可以練身體,長知識,又可以創造財富。”“組織學生參加課余勞動,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的習慣,通過實際勞動操作去體會人類勞動的偉大作用,增加對於勞動人民的了解和對勞動人民的情感。”
根據劉少奇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省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特別是在長沙中學生代表座談會上的長篇講話,經調查組整理,劉少奇審定,形成了《關於中小學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問題》、《提倡勤工儉學,開展課余勞動》兩篇重要文章,前一篇作為《人民日報》社論4月8日發表,后一篇作為《中國青年報》社論於5月5日發表。
4月10日上午,劉少奇在中山大禮堂給廣東省及廣州市直屬機關干部作報告,指出:“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不能夠用過去解決階級矛盾的辦法,必須用新的政策,新的方針,新的路線。”
劉少奇4月14日回到北京,24日陪同外賓到上海參觀,27日在上海市委召開的黨員干部大會上作《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講話。這個講話,實際上是劉少奇70多天調查研究的總結,后來被收入《劉少奇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