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主席贊揚的“兩參一改三結合”是如何形成的

王作東

2013年12月30日08: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1958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中,黑龍江省的3家兵工企業建華機械廠、華安機械廠和慶華工具廠創造了工人參加管理、干部參加勞動、改革不合理規章制度3項經驗,又在總結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技術人員、工人、干部三結合的基礎上,形成了“兩參一改三結合”。不久,被毛澤東概括到著名的“鞍鋼憲法”中。“兩參一改三結合”是中國社會主義企業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創舉,對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和效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是3個兵工廠的職工做出的具有歷史性的重要貢獻。

1956年召開黨的“八大”做出了工業企業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的決定。1957年3月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表,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位於齊齊哈爾的建華機械廠認真貫徹黨的“八大”決議,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和職工代表大會制,一方面精簡機構,下放干部,給車間班組放權,另一方面發動查找企業經營管理和干部領導作風方面的問題,組織職工群眾進行整改,使職工凡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都自己解決,把整改作為工人參加管理過程。在4車間5工段(既后來的405小組)進行工人參加管理試點。面對生產班組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一個朴素而實際的口號:“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打破了“管理是干部的事,生產是工人的事”的舊觀念。在第一次小組會上,由工人自己管理勞動紀律、質量分析、文明生產、勞動保護、工藝規程、產品統計、工具保管7個工管員產生了,緊接著在第二次小組會,又補充了女工管理、保衛保密、互助金保管、宣傳4個工管員。后又在生產實際中調整,形成了固定班組四長(黨組長、行政班組長、團組長、工會組長)八大員制度。

與此同時,位於北安的慶華工具廠從1957年5月開始,規定每周各級干部參加半天勞動,開始由打掃環境衛生、修路、到參加生產中運料、推鐵屑等輔助勞動。后來發展到干部參加勞動與解決生產問題相結合,讓干部在勞動中幫助班組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工廠黨委在鍛工車間種試驗田,總結推廣了鍛工車間干部參加勞動的經驗,使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干部參加勞動的制度自覺形成了。建華、慶華兩廠相互學習借鑒,使工人參加管理、干部參加勞動相輔相成,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華機械廠工人參加班組日常管理后,主人翁責任感大大增強,愛廠如家,節約光榮成為風氣。工人們除了完成生產任務外,認真負責地做好分擔的管理工作,他們精打細算,從不放過一滴油、一度電、一塊料、一件工具的節約,還按專業管理的需要,認真做好班組原始記錄、統計、核算等各項基礎工作,為車間提供可靠的生產數據和報表,為企業科學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工人參加管理上出現了建華機械廠405小組、慶華工具廠吳光明小組等一批全國聞名的生產班組,成為全國班組管理方面的旗幟。

在“工人參加管理”和“干部參加勞動”運作過程中,又一個新的問題產生了,那就是企業管理方面的有些規章制度不適應工人參加管理的實際,許多制度脫離班組管理和生產活動的需要。干部參加勞動中,參加生產領導生產,有些規章制度已經沒有作用了,必須進行管理制度改革,企業的管理要面向班組,為生產一線服務。兩個廠按照工人參加管理、干部參加勞動的需要,合並業務重疊機構,簡化業務手續,減少和統一各種報表,改革了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這就是建華、慶華兩廠的“兩參一改”。

位於齊齊哈爾的華安機械廠在1958年3月參加黑龍江省委召開的“兩參一改”經驗推廣會后,領先推行“兩參一改”,在企業管理8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業務改革。華安機械廠使工人參加管理涉足了更大的管理范圍,工人不僅參與班組的日常管理,而且逐步向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拓展,開展了業務管理八條龍競賽,推進了全廠工人參加管理活動的深入。干部參加勞動也與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有效結合,進一步推進了工廠管理制度的創新,進一步完善了“兩參一改”制度。加上后來學習運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技術人員、工人、干部三結合經驗,這就形成了著名的“三華”經驗——“兩參一改三結合”。 也就是: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實行干部、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

“兩參一改三結合”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管理制度一出現,就得到了上級黨組織的重視和關懷。

1958年初,中共黑龍江省委分別派出省委書記王鶴峰,省委常委、省委工業部長陳雷為組長的兩個調查組分赴建華、慶華兩廠,對“兩參一改”進行考察,作了認真研究和總結。調查后向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同志作了匯報,並向黨中央作了報告。黑龍江省委認為這是企業管理上的一個新事物和創造性經驗。1958年3月,中共黑龍江省委在慶華工具廠召開了全省工業領導干部會議,建華、慶華兩個廠作了經驗介紹。同年4月1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做出了關於認真學習和推行“兩參一改”經驗的通知。4月5日《黑龍江日報》發表社論《領導作風上的革命,企業管理上的大改革》。4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轉了黑龍江省委《關於工業企業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及實行業務改革的報告》。中央工交部副部長李立三在起草的批語中高度地評價了“三華經驗”,指出:“黑龍江省委的報告中所說的北安國營慶華工具廠的經驗,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是在整風運動中干部和工人群眾的共產主義精神大為高漲之后,對於企業管理的一項重大改革和提高,是完全符合社會主義企業管理原則的。這項經驗應當在全國一切具有條件的工業企業中加以推行。”

1958年4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兩參一改”經驗報道。5月7日《人民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由李立三主持起草的關於學習和推廣“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社論《改革企業管理工作的重大創舉》。社論說,4月25日本報發表的黑龍江省慶華工具廠在整風運動的基礎上,由職工群眾創造出來的大膽改革企業管理工作的經驗,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6月李立三又帶領中央工交部調查組,深入慶華、建華和華安三個軍工企業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經驗進行了長時間的調研和考察,召開各類人員的座談會,進一步加以總結,使經驗更臻完善。10月,李立三到長春主持召開了有北京、上海、山西和東北三省及一些市的工業部長會議,廣泛地推廣“兩參一改三結合”經驗。1959年3月,全國省市委工業部長會議在上海市舉行,著力推廣“兩參一改三結合”的“三華經驗”。

1960年3月11日,鞍山市委向中央上報了《關於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業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毛主席對這個報告十分贊賞﹔1960年 3月22日他親自為中共中央轉發該報告寫了批語。批語中說:“鞍山市委這個報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興,不覺得文字長,再長一點也願意看,因為這個報告所提出來的問題有事實,有道理,很吸引人。”並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它“當作一個學習文件,讓干部學習一遍,啟發他們的腦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毛主席指出:過去他們(指鞍鋼)認為這個企業是現代化的了,用不著再有所謂技術革命,更反對大搞群眾運動,反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方針,反對政治挂帥,隻信任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許多人主張一長制,反對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他們認為〝馬鋼憲法〝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現在的這個報告,不是“馬鋼憲法”那一套,而是創造了一個“鞍鋼憲法”。毛主席在這裡第一次把鞍鋼的管理模式命名為“鞍鋼憲法”。 “鞍鋼憲法”的核心內容是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堅持政治挂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從此“三華經驗”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就成了“鞍鋼憲法”的核心內容。

1960年7月9日,黑龍江省委《關於鞏固發展“兩參一改三結合”、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上報中央。1960年10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發展“兩參一改三結合”制度,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指示》,同時印發了黑龍江省委的報告和所附慶華工具廠的典型材料,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中央各部委、各黨組,認真研究並組織所屬工礦企業學習這一經驗。

(作者單位: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政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