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徐中遠:毛澤東晚年讀書生活可概括為十個特點

2014年01月03日12: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辦公廳老干部局原局長徐中遠做客人民網(萬鵬 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月3日電 (記者趙晶)毛澤東一生酷愛學習,從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時代到革命戰爭的年代,再到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從未間斷,即使是重病纏身、生命彌留之際仍然沒有停止學習。毛澤東讀書,涉獵的領域極其廣泛,文、史、哲、軍事、自然科學,古今中外,無所不至。1月3日上午,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毛澤東主席晚年專職圖書服務管理員、中共中央辦公廳老干部局原局長徐中遠做客人民網,以“毛澤東晚年讀書生活”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徐中遠指出,縱觀毛主席晚年的讀書生活,感到毛澤東主席讀書有很多獨特的地方。可以概括為以下十個特點:

第一大特點是博覽群書。 博覽群書是毛澤東主席一貫的主張,也是毛澤東晚年讀書的一大特點。毛主席晚年除了愛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歷史書籍之外,還愛讀《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聊齋志異》等著名的歷史小說。毛主席對中國文學古籍也讀了很多。《詩經》、《楚辭》、漢魏六朝的文章、唐、宋、元、明、清詩別裁集、《詞綜》、《曲選》,《韓昌黎全集》、《昭明文集》、《唐詩三百首》、《唐宋名家詞選》等書都是毛主席愛讀的。《唐宋名家詞選》讀過的本子就有幾種,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五他已重病在身,還親手寫了“唐宋名家詞選”的書名,讓我幫他找這本書,他還要讀這書。

毛主席晚年讀書的范圍十分廣泛,從內容上來說,馬列主義著作、哲學著作、魯迅著作、歷史著作、經濟學著作、軍事著作、文學著作、自然科學著作、技術科學著作等,他都終身愛讀。從時間上來說,古代的、現代的、當代的,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他老人家都有興趣。1974年、1975年,他還讀過《化學》、《動物學》雜志,還讀過李約瑟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還讀楊振寧著的《基本粒子發現簡史》、李政道學術理論刊物《不平常的核態》等等自然科學著作。晚年,他對生命科學、天文學、物理學、土壤學等著作都有興趣。他不僅對中外文學名著讀了又讀,愛不釋手,對中國的古今的笑話書、小人書等也愛讀。從1974年1月1日到6月30日整整半年的時間,他老人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讀笑話書。例如:《古代笑話選》、《歷代笑話選》、《笑話新選》、《笑話新談》、《笑林廣記》、《新笑林一千種》、《哈哈笑》、《笑話三千篇》、《幽默笑話集》、《時代笑話五百首》等數十種笑話書,他都看過。70年代,《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等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人書,他老人家也常在茶余飯后翻閱。還有歷代的字帖、名人墨跡、名家書畫作品、《楹聯叢話》等等,他也是愛不釋手,可了又看,讀了又讀。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各位網友,毛澤東晚年是博覽群書的。

第二個特點,毛主席喜愛讀的書延續時間長。 他愛讀一數是長時間的手不釋卷。我們服務工作過程當中知道,毛主席愛讀《共產黨宣言》,這本《共產黨宣言》從1920年他第一次讀了《共產黨宣言》以后,一直到1976年,在后來的56年裡他不知道反復讀過多少次,一直到晚年還在讀大字本的《共產黨宣言》。他在逝世的時候,1976年9月9號去世的時候,他身邊就放有好幾本《共產黨宣言》,一本是大字線裝本的《共產黨宣言》,還有小字本,是延安時期出版的小字本的《共產黨宣言》,還有外文版的《共產黨宣言》。除了《共產黨宣言》,還有《魯迅全集》,也是毛主席愛讀的。1938年上海出的《魯迅全集》送到了延安之后,毛主席讀到,一直到1975年,毛主席還手不釋卷地讀這本《魯迅全集》。后來大字本印出來以后,他還反復地看大字本《魯迅全集》。一本《魯迅全集》他讀了近40年左右的時間。還有《二十四史》,就是清代乾隆武英殿版的大字線裝本《二十四史》,毛主席從1952年得到這本書之后,一直讀到1976年,前后24年讀,手不釋卷。許多《二十四史》的人物傳記部分,是他老人家最愛讀的,許多的傳記,他在閱讀中還十分用心作了標點、斷句,劃了著重線和作了多種不同的標記,許多地方都寫有批注文字。其中的《史記》、《前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都讀過多遍。直到他老人家生命的最后兩年,還讀《晉書》,用顫抖的手在《晉書》好幾冊的封面上用紅筆寫上:“一九七五年、八月再閱”、“一九七五,九月再閱”。1975年,已經是82歲的高齡了,他老人家還手不釋卷地讀《晉書》。他不僅自己讀,還把自己覺得內容比較有意義的送給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真、彭德懷等中央領導同志閱讀。胡耀邦同志曾翻看毛主席批劃閱讀過的《二十四史》時,他充滿深情地說:“毛主席啊,毛主席,誰也沒有你老人家讀中國歷史讀得多啊!”這是胡耀邦同志對毛主席讀《二十四史》的一個很有感觸的話。

毛主席除了讀《二十四史》,其他的各種稗官野史、歷史小說,他也愛讀。從1952年到1976年9月9日他老人家逝世至,前后系統延續讀了二十四年,手不釋卷。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聊齋志異》等中國古典小說,毛主席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愛讀古典小說,到了晚年生命裡,還一次一次反反復復讀這些古典小說,他自己講,《紅樓夢》至少讀五遍才有發言權。實際上像《紅樓夢》等這些中國古典歷史小說,他老人家不知讀了多少遍,在上面做了很多的圈劃,還做了很多的批注。這是毛主席讀書的第二個特點,他喜愛的書,連續時間長。[10:52]

第三個特點,不動筆墨不看書。不動筆墨不看書,是源自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老先生的教誨。徐老師曾經跟他們講的他自己一個實際做法,徐特立老師強調過“好腦筋不如亂筆頭”,這是不動筆墨不看書。[10:52]

在新中國成立后,隨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毛澤東在百孔千瘡、百廢待興、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之余,仍然擠時間努力研讀馬列著作,寫了不少批注。在1958年的“大躍進”中,曾經出現了一種否定商品生產的極“左”觀點,為了從理論上提高對這一重大問題的認識,說服持這種觀點的人,毛主席下功夫鑽研了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本書。這本書,毛主席讀了多遍,經他批注的就有4個本子。毛澤東的批注,都是結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對否定商品經濟的觀點進行了批評,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作了較深入的探討。

此外,毛澤東還讀了《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本書,做了很多批注。此外,毛主席還擠出很多時間讀哲學書籍,寫了不少批語。1963年讀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第三冊)時,對該書關於華嚴宗思想的分析寫了近百字批注。該書認為,華嚴宗承認個別與一般的內在聯系,總算有一點辯証法觀點。但華嚴宗又唯心地夸大、吹脹了個別與一般的聯系,把這種聯系絕對化,甚至抹煞個別的存在。毛澤東在讀這段話的時候,在這段話旁邊寫了一批注:“何其正確”,就是很贊賞這句話,他還寫了批注:“相對中有絕對,絕對隻存在於相對之中,普遍隻存在於個別之中,永恆隻存在於暫時之中,離開這些來談什麼客觀辯証法,豈非自相矛盾”。還有李達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綱——唯物辯証法》,毛澤東在這本書寫了近300字的批語,表達了他對唯物辯証法體系的看法。

剛才前面說到的《二十四史》,毛主席生前不知反復讀過多少遍,許多冊的封面和其他的一些地方都磨破了,許多頁上還有毛主席當年看書時留下的種種痕跡。50年代毛澤東讀這部史書,60年代還不停地翻閱。1969年6月,毛澤東出差到了武昌,深夜裡還不倦地再讀《南士》書中的“陳慶之傳”,到了1975年8月、1975年9月還繼續讀《二十四史》當中的《晉書》,剛才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幾十年裡,毛澤東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用筆在書上畫上豎線、橫路線曲線、斜線、三角、方框、問號和圈、點勾、叉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了許多批語。許多書,反復讀了很多遍,勾畫了很多很多,這些筆記、批注、批畫是毛澤東讀書時頭腦的一種活動,思考的真實記錄,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認識、觀點、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動與交流。毛主席讀書的時候,身邊、手邊不能沒有筆,年輕時、延安時、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多用的是毛筆,后來逐漸地改用鉛筆,包括黑鉛筆、紅鉛筆、藍鉛筆、粗黑鉛筆、粗紅鉛筆等等。最后幾年大部分用的都是粗的黑鉛筆或者紅鉛筆,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寫上批注文字。

在毛主席身邊服務工作過的同志都知道,他臥室床頭桌上、辦公桌上、臥室外間會客室的茶幾上到處總是習慣放著由服務工作人員削好的鉛筆,各種各樣顏色的鉛筆。

我們從圖書服務工作當中感到,《二十四史》是毛澤東晚年讀的辮數最多、批注最多的一部史書。一共有15種史,一共做了198條,3583個批注,批注的文字,一條最少的是2個字,最多的一條寫了914個字,大部分批注一條都是十來個字到三四十個字左右。三是批畫、圈點,各種符號很多,各種各樣的符號,有時候布滿了全書,比比皆是,這是毛主席晚年讀書的第三個特點。

第四個特點,密切聯系實際。毛主席讀書都是密切聯系實際讀書,他在讀書過程當中,將所讀書上的內容與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際,與黨的建設的實際,與中國社會前進發展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實際,自然科學實際等等,與讀書人自己的工作實際、思想實際、理想信念實際、情感實際等等緊密地聯系起來。把讀書時讀書人自己頭腦裡所想、所思、所動等等都寫下來,記下來,表達出來。這種所思、所想、所寫、所記、所表達的,仿佛是讀書人在與書的作者或書上的人物包括歷史人物、現代人物、死人、活人等面對面的交流、交談、討論。對作者的話、書上人物的話及其政治主張和思想、認識、觀點、過去的事、書上的記載等全部文字,毛主席都是用心用腦,用心思考,有感即發,有想就批,有話即寫。對傷的話贊成就表示贊成,不贊成就表示不贊成,有疑問就提出疑問,有反對就提出反對。總之,隨讀隨想,隨想隨記,實想實記,怎麼想就怎麼批、怎麼注就怎麼記。

從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是密切聯系實際,一直到晚年的時候,毛澤東讀《二十四史》都是密切聯系實際。密切聯系實際是毛主席讀書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也是他最重要的一個讀書方法。我在《毛澤東讀書十法》新書裡面介紹了毛澤東讀書的十種方法,其中第一條方法就是毛澤東密切聯系群眾讀書。

第五個特點,有重點、有選擇地讀、重點部分反反復復讀。從毛澤東晚年讀書實踐的具體來看,“選擇”的書,一般都是他有興趣、愛讀的”對自己有啟發和教育作用的書。”“選擇”的書,不一定是“重點”的書,“重點”的書一般都寓於“選擇”的數隻中。選擇”的書肯定是要讀的,“重點”的書是反反復復讀的,有的一讀就是十幾年、幾十年。一般作為重點的書,毛澤東讀得多、下功夫多,批注的多,圈畫的多。“選擇”的環節是不能缺少的。“選擇”這個方法,可以讀更多的書,可以拓寬思路,可以拓寬讀書的范圍,在這個選擇的過程當中,尋求大多數的重點,“選擇”是讀書的開始,“重點”是讀書的延續。沒有“選擇”就沒有“重點”,有“選擇”地讀書是重要的,“重點”讀書更重要。如果說選擇的讀書是一般的層次,重點的讀書,對毛主席來說就是更高的層次。

我們知道,毛澤東在幾十年的讀書長河中,有選擇地讀書,有重點的讀書,重點的書反反復復地讀,這是毛澤東一直是這樣做的。

關於選擇的讀書和重點讀書的事例是很多的,毛澤東生前讀選擇的書和重點的書,往往是交錯進行的。讀讀選擇的書,又讀讀重點的書,重點的書讀久了、讀累了,又讀讀選擇的書,選擇的書讀多了,讀累了,讀倦了,又讀讀重點的書。正如他曾經對身邊工作人員說的一段話,人的腦子這麼大,功能就這麼復雜,感覺、思維、視聽一定也是各有分工的,我看文件累了換換紙筆,政治累了看看文藝小說,看詩詞累了看看自然科學,看文字累了看看小人書,這樣達到調節大腦的目的。

上面說到的毛主席晚年讀武英殿板的大字現狀本《二十四史》,毛澤東是通讀過的,他讀得多、批注得多、批畫得多,許多人物傳記的書,讀了五六個以上,還有《南史》、《新唐書》、《后漢書》等等,這裡面的人物傳記,都是他晚年讀書的重點部分。

第六個特點是讀書的視角多。讀書的視角多,“多視角”的讀書,就是從多個不同的視角讀同一部書、同一種書、同一本書的讀書方法,我們在服務過程當中知道,毛主席讀書,有一些書一讀就是幾十年,例如《共產黨宣言》、《二十四史》、魯迅著作,裡面很多哲學方面的書,還有各種《紅樓夢》等中國古典小說等等,這些書是從不同視角讀,幾十年讀而不厭,因為每次的讀書他有不同的視角讀,視角多,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收獲,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收獲,讀起來就一讀就願意讀。

就拿《二十四史》這部書來說,《二十四史》是史書,從歷史角度去讀,這是毫無疑義的,毛澤東在讀的過程中,還能從政治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從政策和策略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從戰略和戰術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從外交的視角去讀《二十四史》,從組織工作選人用人的視角去讀,從生產生活的視角去讀,從民族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視角去讀,等等,這是不同的視角,他會有不同的收獲。所以,他在讀這些書的時候,讀而不累、讀而不倦,越讀越愛讀。

我們在服務工作實踐中感覺到,書是同一部書,人是同一個人,從不同的視角去讀,就會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效果。在讀書過程中,常常變換變換視角,變換變換方法,這樣讀起來新穎,讀起來有新意,讀起來有興趣,讀起來有新的成效,有新的愛讀,所以就會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有勁頭,越讀越有成效,這是毛澤東晚年讀書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重要啟示。

第七個特點,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書放在一起對照著讀,對比著讀,研究著讀。所謂對照著讀、對比著讀、研究著讀,就是在讀書過程中常常將同一個內容的不同作者、不同版本、不同體裁、不同注釋、不同評說的書,或者將同一類文體的書,如歷史和小說等等,不同作者的書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書放在一起、在身邊,對照著看,對比著讀,研究著讀。看看這一種,又讀讀那一中,用馬克思主義辯証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方法、立場進行分析,進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的看法。

我們在服務工作中知道,毛主席晚年讀《二十四史》的時候,常常把《前漢書》和《后漢書》放在一起讀。看了《前漢書》,又看了《后漢書》,讀讀《前漢書》,又讀《后漢書》,把這兩種書對照看,對比著讀。對《前漢書》中記載的西漢一朝的史籍、史實、人物、評價等等內容文化,在閱讀中進行比較,他反復讀了這兩種書之后,他寫來這樣一種批注:“《后漢書》寫的不壞,許多篇章,勝於《前漢書》。”

在晚年讀書當中,他有時候還把《二十四史》當中的《南史》和《北史》對照看,對比著讀。他說:“《南史士》和《北史》的作者是傾向統一的,他的父親李大師也是搞歷史的,也是這種觀點。這父子倆的觀點,在李延壽寫的《序傳》中也說得十分明白。他還說:“《南士》、《北史》的作者李延壽有傾向統一的思想,比《舊唐書》更好些。

第八個特點,人走到哪裡,把要讀的、愛讀的、正讀的書帶到哪裡。在火車上,在飛機上,去外地視察工作,參加會議,去杭州、去長沙、去武漢、去廬山等等這些地方,都要把自己身邊重要的書、正在讀的書,統統都要帶上,帶上就是十幾個木箱,帶到外地去以后,還要和北京擺放的形式一樣,床上擺什麼書,會客室擺什麼書,茶幾上擺什麼書等等,他看過的書,基本上北京能看,在外地還接著看,這是他走到哪裡都是把這些書帶到那裡,和北京一樣的看書。

第九個特點,獨立思考,不死讀書,不盡信書。不是書上怎麼說,他就怎麼信。毛澤東在讀書過程當中,對書上所寫的、所說的人和事、人物這些言論和闡述的道理和闡述的道理、所記述的史實、史跡、史例、史故、史論、史評,等等,都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証分析方法去對待、去研究,用自己的大腦去辯証地思考,從不人雲亦雲,從不書上怎麼寫、怎麼說,他自己就怎麼信、怎麼說。他做到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毛澤東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裡說的書,是指《書經》。毛澤東把它推而廣之,及於其他,就是說,不要迷信書本,讀書不要盲從,要獨立思考。毛澤東認為,讀書既要有大膽懷疑和尋根究底的勇氣和意志,又要保護一切正確的東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樣,既要勇敢,也要謹慎。[11:23]

第十個特點,擠時間,下苦功,讀書“至死方休”。毛主席在1938年8月22日,在延安中央黨校的講話中說過這樣一段話,說你學到一百水,人家替你做壽,你還是不可能說:“我已經學完了”。因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學一天。你死了,你還是沒有學完,而由你的兒子、孫子、孫子的兒子、孫子的孫子再繼續學下去。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就說過:“共產黨員不學習理論是不行的,要想一個法子,叫“擠”,用擠來對付忙。又好比木匠師傅釘一個釘子到木頭上,就可以挂衣服了,這就是木匠師傅向木頭一擠,木頭就讓了步,才成功的。自從木頭讓步以來,多少木頭頂上釘子、把看不見的纖維細孔,擠出這樣的大的窟窿來,可見擠是一個好辦法。我們現在工作忙得很,也可以讓它讓讓步,就用“擠”的法子,在每天工作、吃飯、休息中間、擠出兩個小時來學習,把工作向兩方面擠一擠,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一定可以擠出兩個小時來學習。

看不懂也有一個辦法,叫鑽,如木匠師傅鑽木頭一樣的鑽進去,看不懂的東西我們就不要怕,就用鑽來對付。毛澤東還說,工作忙,就要擠,看不懂就要鑽,用這兩個法子對付它,學習是一定可以獲勝的,毛澤東是這樣講的,實際上是毛澤東自己讀書的一種實踐的體會,他讀書的實踐,絕大部分都是自己擠出來的、鑽出來的。

1957年10月9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中強調指出:“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夫學習。下苦功,三個字,一個叫下,一個叫苦,一個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應當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樣品學習的習慣。

毛澤東看書的時間,飯余茶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他都用來看書,所以,毛澤東看書的時間是擠出來的,下苦功的,一直到最后都是下苦功讀書的。1959年1月,一位外賓問毛澤東學習英語的情況時,他說:“我現在正在一字一字地學。若問我問題,我勉強答得上幾個字。我要訂五年計劃,再學五年英文,那時可以看點政治、經濟、哲學方面的文章。現在學了一半,看書不容易,好象走路一樣,到處碰石頭,很麻煩。他還對他的秘書,當時任國際問題的秘書林克同志說過,我決心學習,致死方休。他還詼諧地說:“我活一天就要學習一天,盡可能多學一點,不然,見馬克思的時候怎麼辦?”。

毛澤東是這樣說的,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直到1956年病危的時候,他也沒有中止讀書。毛澤東最后讀書的時間,根據當年有關的記錄是1976年9月8日早晨,也就是在他老人家臨終前一天的5時50分,是在全身布滿多種監護搶救器械的情況下讀的,讀了7分鐘。毛澤東辭世離開人間的那一刻,也就是他老人家讀書學習生活結束的時刻。毛澤東同志這種活到老、讀書到老、學習到老、生命不戲,讀書學習不止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各位網友,我深深地感到,毛澤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讀書學習的一生。從1976年9月8日晨,也就是在他老人家臨終前一天的5時50分,在他全身布滿了多種搶救器械的情況下,還讀了7分鐘的書,可見毛澤東是至死方休。

毛澤東終身酷愛讀書,毛主席身邊從來沒有離開過書。

胡耀邦同志曾聽了我介紹毛主席晚年以驚人的毅力頑強讀書的情況后說:“像毛主席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戲,讀書不止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共產黨人學習的!”。

毛主席就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一個共產黨的代表。 如今,毛澤東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讀過的這些書還在,見書思故人,見書念故人,故人讀書時的神態笑貌、頑強毅力、勤奮刻苦的精神等至今猶在我們的心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