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念鄧穎超同志誕辰110周年”網上訪談

李愛華:天津有鄧穎超很多美好記憶 煎餅果子鍋巴菜是最愛

2014年01月20日15: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李愛華做客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月20日電 (張湘憶)今年2月4日是鄧穎超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今日10時,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周恩來鄧穎超秘書、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趙煒,周恩來衛士、鄧穎超警衛秘書、中央警衛局原副局長高振普,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原主任、周恩來鄧穎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副館長李愛華等4位嘉賓做客視頻演播室,共同紀念緬懷這位偉大的女性。>>進入直播頁面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副館長李愛華在訪談中指出,鄧大姐6歲跟著她的媽媽到天津,她在天津渡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天津有她很多美好的記憶,特別是有她青春的輝煌。天津在近代是一個發達的地區,天津應該是說經濟文化很發達,特別是教育,我覺得近代天津的教育應該是北方名列前茅的。鄧大姐11歲就進入了天津最著名的女校,天津直隸女子師范學校,在這裡求學五年,我覺得這五年是奠定了鄧大姐學習文化的基礎,對於她以后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這是在基礎方面。

她15歲的時候,在天津正好“五四運動”爆發,她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她就擔任了天津女界愛國統治會的演講隊長。我們經常講解的時候,天津市的大街小巷都有鄧大姐講演的聲音和講演的身影。在“五四運動”當中,她和10個女同學沖破封建禮教的約束,和10個男同學一塊組成了一個特別著名的青年愛國團體,就是覺悟社,他們在一個不到20平米的房子裡,20個男女青年一塊兒學習、研究、探討拯救中國的道路。在開始成立的時候,覺悟社一共有3個多月的時間,這些青年人帶著迷茫走進這裡,他們走向成熟,這裡是他們夢開始的地方。這是我們的講解詞。他們在這裡起步走向社會。周總理“五四運動”之后就到歐洲去了,鄧大姐留在了天津,那個時候她才16歲,她當老師,一邊教書,一邊從事婦女運動,組織了女星社、女界愛國同盟會,總之,在天津她已經成為女界非常著名的女性領袖,那時候她離開天津的時候隻有21歲,特別重要的是在五四運動當中與周總理相識、相知、相愛,找到了終身的伴侶,這對一個女人真的非常重要,特別重要。解放以后,她也經常到天津去,因為這裡有她的師長、好友、同學,我們有時候私下說是閨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之前,來的很多,她特別喜歡到天津來,到了天津她喜歡說天津話、吃天津菜,天津的煎餅果子、鍋巴菜,都是她的最愛。始終她在這裡生、在這裡成長,她在這裡入團、入黨,所以我們特別驕傲,我們說鄧大姐是天津的女兒,是天津的驕傲。

天津不僅是鄧大姐加入革命的地方、始發革命的地方,而且在這裡遇到了周總理,而且有很多自己成長的回憶,這是她革命激情迸發的地方,也可以稱之為她的第二故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鄧穎超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