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共抗戰英烈:王仁齋

2014年03月25日10: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王仁齋(資料圖)

王仁齋(1906—1937),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第三師師長。

原名王仁增,號仁齋。1906 年9 月21 日生於山東省文登縣侯家鄉高家村一個農民家庭。1914 年入當地小學讀書。1924 年從山東青州(今益都)甲種農科學校畢業后,回家任教。經常向學生宣傳進步思想,講述孫中山和中國革命的故事。

1927 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王仁齋耳聞目睹了國民黨的暴行,毅然離開家鄉,秘密參加了革命。同年冬天,他被組織派到東北,在撫順煤礦從事工運工作。后因一次冒頂事故,腰部被砸傷,回家休養。1928 年,他帶病回到東北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在沈陽《平民日報》社和沈陽平旦中學工作。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 年,被派往柳河縣三源浦,以小學教員的身份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31年,到海龍中學任教,繼續在學生中進行革命活動。不久,在沈陽被捕。“九一八”事變后,他乘亂和難友們一起逃出監獄,回到柳河縣三源浦,從事地下活動,建立抗日組織反帝同盟會,並被選為海龍中心縣委委員,開始了他武裝抗日之路。

1932 年春,柳河縣三源浦北校校長包景華組織抗日隊伍,被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唐聚五收編為第九路軍,任命包景華為第九路軍司令,王仁齋任政治教官。同年10 月,第九路軍在日偽重兵進攻下失敗,海龍中心縣委在原縣委游擊隊的基礎上,以在第九路軍中工作的黨團員為骨干,組建海龍工農義勇軍。

1933 年, 楊靖宇將工農義勇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王仁齋任隊長。他認真執行上級指示,團結各界抗日武裝力量,帶領部隊在海龍、柳河、金川(今吉林省輝南縣)、通化四縣邊界活動,襲擊日軍部隊,擊毀敵人運兵車,繳獲大量戰利品,補充了部隊的給養,隊伍不斷擴大,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開辟了抗日游擊根據地。同年,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成立,王仁齋任副官長。11 月,協助楊靖宇指揮部隊攻克三源浦鎮。不久,又攻克敵人重要據點八道江鎮,並在旱蔥溝重創偽軍。

1934 年12 月, 王仁齋在中共南滿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南滿臨時特委委員,改任東北人民革命軍南滿第一游擊大隊政委。

1935 年春,調回第一軍軍部,負責組織領導地方抗日武裝。3 月,與第一師師長李紅光一起指揮部隊伏擊敵人,抓獲偽通化縣長和日本參事官。

1936 年5 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成立,王仁齋任三師師長。7 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王仁齋任抗聯一軍三師師長。為了擴大抗日聯軍的影響,王仁齋率部轉戰在海龍、柳河、清原、撫順、興京、桓仁、西豐、鐵嶺、開原等廣大地區。11 月,將所部改編為騎兵,闖過清原、鐵嶺和南滿鐵路,西征至遼河岸邊。

1937 年初,王仁齋帶領一支小部隊活動在沈陽、撫順、清原一帶。期間,收編“金山好”反日山林隊一百余人。隨后,又在砬子山重創日偽軍。當年秋季,王仁齋率部回到清原,與三師其他兩部勝利會師。年末的一天,王仁齋帶領通訊員和一名小戰士從筐子溝嶺出發去嶺南籌集子彈,當他們行至釣魚台時,突然遭到偽警特務的突然襲擊。王仁齋一邊開槍還擊,一邊帶領兩名戰士向后山轉移,不幸,右腿被子彈擊中。在小戰士的掩護之下,通訊員急步上前,背起王仁齋向后山撤退。上山后,王仁齋與通訊員立即將文件、印鑒和現款等焚毀。此時偽警特務已經猛扑過來,王仁齋臨危不懼,奮不顧身地進行還擊。駐地的抗聯戰士聽到槍聲火速前往營救,待趕到現場時,偽警特務已經逃走,王仁齋和兩名戰士卻躺在了血泊之中。王仁齋犧牲時年僅31 歲。

(資料提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