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共抗戰英烈:溫健公

2014年03月25日11: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溫健公(右一)

溫健公(1908—1938),河北抗日民軍總部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

原名文淦。曾用名杰雄、湘萍。1908 年10 月10 日出生於廣東梅縣鬆口車田村一個貧農家庭。1922 年秋,考入廣州南武中學,擔任該校學生會會長,組織讀書會,傳播革命思想。1925 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后,帶領一百多名同學參加廣州各界的反帝示威游行。1936 年考入中山大學預科,因參加學生運動,被迫離校。1927 年秋,考入南京國民黨軍隊總政治部舉辦的政治工作人員養成所。結業后,到河南鄭州,被聘為中州通訊社社長。不久,調到國民黨河南省黨部監察委員會當秘書。1928 年夏,到上海,從事革命文化活動,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后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 年初,赴日留學,考入日本秋田礦山學院。為把留日學生團結起來,與左派學生成立中華學生留日同學會,任宣傳部部長。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他揭露日軍的侵略暴行,率領學生到中國駐日大使館示威。不久返回上海,成立留日學生救亡會。1931 年11 月7 日,參加救亡會舉行紀念俄國十月革命的活動中被捕。在法庭上,溫健公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揭露國民黨的賣國行徑。1933 年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在獄中,他將日文版《資本論》譯成中文,化名出版。1934 年,在北平參加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教程》等“駱駝叢書”,編寫了《現代哲學概論》,對馬列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作了通俗的解釋。由於他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引起國民黨反動派的敵視,於年底被迫離開北平,到山西講學,后被閻錫山聘為顧問,從中做統戰工作。1935 年夏,到天津法商學院當政治經濟學教授,直接受中共華北局領導,從事秘密工作。

1936 年初,受黨派遣到河北各縣組織訓練青年與民眾參加抗日救國運動。后到閻錫山開辦的軍官教導團擔任政治總教官。1937 年“七七事變”后,回到河北做統一戰線工作,與保定專區保安司令張蔭梧合作組建河北抗日民軍,擔任民軍總部的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促進了當時華北的抗日運動。9 月,民軍舉辦干部養成所,由溫健公主持。他親自挑選教官,安排課程內容,主講政治課,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為抗戰輸送了三百多名基層干部。

1938 年12 月26 日,溫健公在吉縣抗日前線開展工作時,不幸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壯烈犧牲。時年30 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遺骸遷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資料提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