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黨史頻道轉載了《北京日報》的文章““延安的‘福爾摩斯’”——陳泊”。文中記述了1943年延安的紅色“福爾摩斯”預先洞悉軍統刺殺毛澤東陰謀的經過。摘編如下。
圖為被譽為延安情報界“三大奇才”之一的陳泊。
布魯,真實姓名陳泊,原名盧茂煥,1909年出生於海南瓊海的一個漁民之家。因為家境貧寒,早年的陳泊當過鉗工,讀過不長時間的夜校,1926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當地的瓊崖工農紅軍,很快就因作戰勇敢、靈活被提升為副連長。在此期間,鉗工出身的他還在當地創辦了一所小型機械軍工廠。到了1928年,由於海南瓊崖的革命斗爭受挫,陳泊被迫遠走印尼蘇門答臘島,次年前往雅加達與馬來亞共產黨取得了聯系,擔任了馬來亞總工會糾察總隊隊長,專門負責保衛、除奸工作,從此開始以布魯為別名。
1943年6月底,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劉少奇在延安召開記者招待會,譴責軍統秘遣特務試圖暗殺中共領導人毛澤東,一時之間中外輿論大嘩。破獲此次驚天大案的功臣,就是那位曾被毛澤東譽為“延安的‘福爾摩斯’”的布魯。
延安時期陳泊的又一奇勛,即是洞察先機,一舉破獲了軍統實施刺殺毛澤東的“假田守堯”案。1943年6月上旬,駐守陝北吳旗及富縣的邊區部隊,相繼向延安保衛部門報告兩起武裝特務偷越哨卡事件。雖然,上述兩地的部隊報告稱,偷越邊境的特務均被擊斃,但這一反常的情況引起了陳泊的注意,多年的反特經驗讓他意識到近期延安可能有大事發生。在邊區政府保衛部門的建議下,由中央軍委保衛部牽頭召開留守兵團、保安處、公安局等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做出了加強延安防特反特工作的決定。
當時陳泊正擔任邊區保安處長,每天有一項日常工作即是閱看保安處抄來的中央主要領導同志日常活動的安排。6月20日,陳泊在閱看領導日程表時注意到6目22日上午10時毛澤東將接見新四軍第三師八旅旅長田守堯。這是個陌生的名字,而當陳泊找中央軍委保衛部了解情況時,他立即覺察到這個所謂新四軍旅長可能存在問題。軍委保衛部參謀拿來的田守堯報到材料中,雖然十分詳細記錄了田旅長自3月上旬從華中出發,經渤海、冀東、平西,然后由晉西北進入邊區的經過,但田本人卻在抵達晉西北時發電報給中央軍委,稱自己所持介紹信丟失。
聯系到最近接連發生邊界特務偷越事件,陳泊立刻提出給晉西北的兵站發報查証。當天下午,當地兵站回電報告稱並無新四軍旅長田守堯經過之事。事關重大,陳泊當即一邊單獨隔離“田守堯”,一邊加緊調查。經過兩晝夜的突擊審查,陳泊終於查明這個假冒新四軍旅長田守堯身份之人實際是軍統高級特工,混入延安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尋機刺殺毛澤東。原來,這一年的3月份,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旅長田守堯一行從山東赴延安參加會議,在連雲港與日軍遭遇時不幸全部犧牲。事件發生后,當地軍統部門獲悉戰死者身份,並立即密電重慶軍統總部,戴笠認為這是一次大好機會,於是親自策劃由軍統高級特工假冒田守堯身份,乘毛澤東接見之機進行刺殺行動。由於中共對於真正的田守堯旅長遇難一事毫不知情,這個假冒的田守堯旅長順利地混入延安后,在中央軍委招待所住了整整5天,並沒有人對他的身份表示懷疑。如果不是陳泊心思縝密,抓住了軍統暗殺計劃中存在的微小破綻,兩天后毛澤東接見假田守堯旅長的后果也許不堪設想。
破獲假田守堯刺殺毛澤東案,在政治上的重大意義是揭露了國民黨重慶當局頑固反共的真面目,讓其一時陷入了輿論漩渦,並不得不暫時停止制造更大規模的反共摩擦。同時,及時破獲如此大案,也讓陳泊這個延安的紅色“福爾摩斯”名聲大振。